
文/南瓜
大雪节气过后的第二天,独自去登庄子后的北山。
这是一座黄土层深厚的土山。开始时,居高临下,还能看到老家的庄园,树木、房舍、院落尽收眼底。走着走着,庄园就隐没于大山脚下。对坡,农庄在晨岚中不甚分明,狗吠声不时传来,十分清晰。脚下,山中小径满是枯草,不见野兔的踪影,到处却能见到圆圆的,麻豆似的兔粪。梁畔上,有山鸦、喜鹊在叫。行五十分钟,便爬到山顶。
此时,人在北山,太阳却高悬于东山之上。梁顶大路如带,自西向东缓缓飘去。不觉得累乏,顺大路继续西行而去。
几十年没上过这座山了,以前这山是荒山,山上仅零星有铁蒿、骆驼莲等耐旱的植物分布,如今已栽满松树、柏树、桃树、杏树,还有沙柳、柠条。虽是冬日,治理效果显而易见。这座山就是老家的阳屲山。
在山梁上朝东远望,能看到一个叫康家沟的社,现有十几户人家,房舍俨然。庄子附近的田地里,苞谷早已收去,地膜还没有揭,在冬日的晨光中泛着鳞鳞白光。名曰康家沟,照理应该有康家才是,但这个社多为赵家、张家、牟家,并无康家。以前,沟里人日子过得紧巴,连吃水都是难题,要在沟垴的泉上担水吃,洮河水通了以后,家家告别吃水难,户户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

山梁阴屲的退耕地里,树木茂密,蒿草没膝,杂树盖住了地面。小鸟林中和鸣,野鸡在林下觅食,我从路旁经过,受到惊吓后,呱呱鸣叫,拖着长尾飞向远处。
沿山梁上的路步行,路随山转。西行五里,韩家湾社,约十几户人家。八里,南家庄社,约二十几户人家。两社均为南姓,并无其他姓氏。农户既种庄稼,又兼养殖,走种养结合的路子,生活日渐殷实。
站立山梁,放眼望去,山峦起伏。山下,有羊咩牛哞声传来。
沿山路步行,路两边皆松柏、桃杏。行两个时辰,终于在一个山弯处,找到了一条下山的路。日将午,不再西行,从下山的小路往山下走。小路是土路,行不了汽车,但见农用三轮车在路上往返。七折八拐,大约半个时辰,就接到山脚下的水泥路。水泥路宽阔,顺山脚通往川口,一直接到去县城的公路。

一道山沟,自西向东。沟道是洪水长期冲涮形成,宽却不深。顺着沟道,分阴、阳两坡,两坡各布台地,台地里皆为耕地,十分平坦,以前种小麦,扁豆,近年多种苞谷。春种秋收,如果恰好是秋天,就能看到大片大片长势不错的苞谷林。
晨出午归,行三小时,走了一个9字,却没走出一座山的怀抱。(944字 12.9登山途中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