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庵诗社活动简报
2022•12•16日星期五,农历冬月二十三。天气阴沉,给人一种压抑感。我们在医院里就倍感不爽。由于疫情放开,周围阳性充斥,人人自危,忧心忡忡。不知道啥时候就阳到自己了。心情很不愉快。
今天是我们升庵诗社社课日,依然丁丁上课。我精心准备了几天的课件,可听课的人渺渺无几。这个可能也是我自己无能吧!而没有听众吧。虽然只有十几个人,让人寒心,但课依然得上。
九点前,我开启了群直播。由于在医院里,我换了几个地方,才让大家的视听效果好一点。真是有辱斯文!非常感谢来捧场的老师们,让我不致于唱独角戏。
我今天的主题是《词的领字和学习词牌小重山》
首先再给大家重复讲一下行香子中的领字和叠字。上周由于时间关系,没把领字和叠字讲透。以致很多老师在做作业的时候,不明所以,领字没有领起,叠字没有叠上。抱歉哈,耽误大家了。
《行香子》,行香子一共有八个格式,我们在这里只说正体,另外七个变体留待大家自己去变通。正格行香子是依照北宋时晁补之《行香子·同前》为正体,上下片一共66个字,属于中调。用平声韵,一韵到底。
大家看词谱和例词:
正体(用词林正韵)
格律对照例词:宋·晁补之《行香子·同前》双调六一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
中中中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仄中平中,中中仄,仄平平(韵)
前岁栽桃,今岁成蹊。(韵)
更黄鹂久住相知。(韵)
微行清露,细履斜晖。(韵)
对林中侣,闲中我,醉中谁(韵)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
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仄中平中,中中仄,仄平平(韵)
何妨到老,常闲常醉,
任功名生事俱非。(韵)
衰颜难强,拙语多迟。(韵)
但酒同行,月同坐,影同嬉(韵)
看了这个词谱和例词,你一定会发现。六十六个字有二十五个可平可仄的字。可见这个词牌有多少大腕都填写过。如果我们去还原这个词谱你会发现他完全符合 马蹄韵 的规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 仄,仄平平。
下片同样,所以记这个词谱就很容易。能填写几阙就会记住词谱。
大家再看词谱的第四句,第五句: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恰恰是前后相替(对仗)所以这个地方文字也要写对仗最好。
你看看例词就明白了抛开词谱不说了,下面咱们只看例词;
上片第四句第五句:
微行清露,细履斜晖。
对仗工稳。
下片第四句第五句:
衰颜难强,拙语多迟;对仗工稳 。
所以,我们填写的时候也要这两句注意对仗,基于此我们不好好学习对句行吗?
再看例词上下片最后三句你会发现,一共一个字,三句中间都有一个相同的字(这叫叠字,俩字叫两叠,三字叫三叠,四字叫四叠)
而这一个字分433句式,你把第一个四字句第一个字分开,就是1333句式。
例词上片就成了:对,林中侣,闲中我,醉中谁。
下片就成了:但,酒同行,月同坐,影同嬉。
大家注意了,这个
是行香子最关键的地方,所以我详细说明,这里两个分开的字:对和但 就是领字,领字在写词的时候经常碰到。在这里我也详细说一下领字的实际效果。
领字:就是以这个字去领导下面的几个小节,它的实际效果是:上片:对林中侣,对闲中我,对醉中谁。下片是:但酒同行,但月同坐,但影同嬉。
前人为了不浪费笔墨把后面的领字省略不写,这就是领字。
需要说明的是,但凡领字都是仄声。说到这个程度了《行香子》如何填写,大家都应该是会了哈。总结一下是:上下片四五句须对仗,最后三句一个领字中间三叠字。就这么简单,希望大家能记得住,学以致用。
下面再具体说一下领字
领字
对于领字这个概念,初学填词的朋友知之甚少,我们以前简单提了一下所谓领字,就是指在词句的开头,或中间,有一个或者两个、三个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的字。
这样的字,就是领字,在句中起着领起下文主句的作用,极为重要。
就如我前年十二月二十六号的社课,我给大家讲过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中间就有四个领字,八个对仗句。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我再说一下吧。
其中 望 看 惜 数 是领字。八个对仗句是扇面对。
不是所有词牌都有领字有些词牌,格律要求必须在某位置是领字领字有一字领、二字领和三字领。
领字句也是词家独创是在词体上与近体诗的一个显著区别。注意:领字只在楹联中和词中出现,而律诗中是没有领字的。
领字又名虚字、领句、领调、领格字、豆字照前人的解释,整句为句,半句为“读”(读音:豆)这是古时人们用字或读音时的“通假”习惯
如:单字领字又名 一字豆;二字领字又名 二字豆; 三字领字又名三字豆。
“领字句”或“一字豆”的意思是 读句子第一个字的时候须 稍作停顿用以带出下文。
一字领多用去声,较少有上声和入声,没有平声。组成二字领、三字领的字就有平声了。因为词是依附于音乐的抒情诗体,必须讲究一个字的平仄阴阳,而去声字尤居关键地位。
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如果细心,大家就会发现:
长调词特别讲究铺叙展衍,更讲究艺术,为使词不亢不碎,疏密有致,神韵天然,常用去声字进行转承。
我们可以感受到:凡词在对偶处,结构都比较密,读时有一气呵成之感。而用领格字处,都较疏,读时便觉有自然的顿挫。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之妙。因此说,领字句这种特殊句式,仍是音乐赋予词体的。
从功能上看,领词(虚字)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1、合乐(yue)功能
领字起源于词乐声腔的需要,是依声填词的产物古代在乐曲演唱的时候 只有慢曲才用到领字因为慢词所依据的慢曲节奏舒缓 旋律曲折多变而这种曲折变化需要有种迟留伸延的唱法 于是 以弱引强 重板轻起等调式便流行开来。
领字 也便由此而成为一种定式下面我们主要看第二点
2、修饰功能
从文学语言方面而言领字 在唐宋词中有 提挚下文或承上启下的功能沈祥龙《论词随笔》曰 :“词中虚字,犹曲中衬字,前呼后应,仰承俯注,全赖虚字灵活,其词始妥溜而不板实。” 由于慢词篇幅较长,
语言的表现力 较小令有了很大的增强可以不必按照 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来展开叙述, 而使用转折、跳跃、回想等方式 打破时空的界限将虚与实、今与昔、此与彼交织相问 使表情达意功能更集中、更强烈 因此,领字用来提掣一组分句 将一串互有联系的意念连缀起来使情感的表达 达到更大的密度和深度 同时,领字还可以关合上下两层意思,以显示时空的推移和转换
3、传情功能
在已统计的虚词中 有大量表现情感的有实义的动词担当领字 如:想、念、忆、恨、恐、望、思、怅、叹、记、惜、怨、愁、爱、怕、
因念、追念、谁念,自念、又恐、最惜、可喜、追思、遥想、追想、犹记、
犹恨至今想、每追念、最可惜等这些虚词极大方便了 叙事因素在词体中的表达 但词体中的叙事是包裹在虚拟化、情绪化和意念化的氛围中的 。除此以外
介词、代词、助词、系词、副词、连词、感叹词等构成的虚词则是词人情感的旋律演变 这些虚词点缀在词体中 虽使词人抒情随事而发,但事多若隐若现 这些叙事因素的模糊 往往演化为今日与昔日、现实与梦境的对比模式 如此浓缩的时间对比实际是词人心事感受的演绎,是对往事的情感回味 领字是词体特有的语法现象 它在赋予词体 独特表象的同时 更揭示出 词体在句法上的独到之处 领字中固然以虚字为多但也不尽然也常会用到一些动词。
在词中常用作领字的单字:一般常用的虛詞有:
任、正、待、乍、怕、总、奈、似、但、更、况、怅、快、早、尽、嗟、凭、叹、方、将、未、已、应、若、莫、甚、也、须、又、尚、恁、旦、纵、渐、怎、向、对等等,数量相当可观。动词有:念、记、问、想、算、料、怕、问、看、想、漫、爱、恨、望
用二字作领字的常有: 试问、莫问、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却是、却喜、却忆、却又、恰又、恰似、绝似、又还、忘却、纵把、拚把、那知、那番、那堪、堪羡、何处、何奈、谁料、漫道、怎禁、遥想、记曾、闻道、况值、无端、独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须、多少、但知、休说、休念、况且、将次、只是、未省、还见、几度、浑似、犹是等。
用三字作领字的常有:莫不是、都应是、又早是、又况是、又何妨、又匆匆、最无端、最难禁、更何堪、更不堪、更那堪、那更知、谁知道、君知否、君不见、君莫问、再休提、到而今、况而今、记当时、忆前番、当此际、问何事、倩何人、似怎般、怎禁得、且消受、都付与、待行到、便有人、拚负却、空负了、要安排、嗟多少、怎奈向、终不似、不如向、更能消、又还是、又却是、便纵有、莫不是、似这般、算而今等等。(这些领字。不用费心思记住,填词时查取合适的就是)
下面开始今天的主题课,学习词牌,《小重山》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学习词牌《小重山》。
—》词牌简介:
小重山 《宋史·乐志》:“双调”。李邴词名《小冲山》。姜夔词名《小重山令》。韩淲词有“点染烟浓柳色新”句,名《柳色新》。
大家注意其宫调為“双调”。
二>、看词谱1、《小重山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 薛昭蕴
春到长门春草青。 玉阶华露滴、月胧明。 东风吹断玉箫声。 宫漏促、帘外晓啼莺。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读
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中仄读
中仄仄平平韵
愁起梦难成。 红妆流宿泪、不胜情。 手挼裙带绕花行。 思君切、罗幌暗尘生。
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平仄仄读
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中仄读
中仄仄平平韵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宋元词俱照此填。
若赵词之添字、《梅苑》词之减字、黄词之押仄韵,皆变体也。按和凝词前段第二句“群仙初折得、郤诜枝”,“群”字平声。
第三句“晓花擎露妒啼妆”,“晓”字仄声。结句“精神出、御陌袖鞭垂”,“御”字仄声。后段第二句“管弦分响亮、探花期”,“管”字仄声。
第三句“光阴占断曲江池”,“光”字平声。又毛滂词前段结句“玉堂客、于此劝春耕”,“玉”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所采平韵二词。
2、又一体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
赵长卿
一夜中庭拂翠条。碧纱窗外雨、长凉飙。潮来涨水恰平桥。
添清景,疏韵响、入芭蕉。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读
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句
平仄仄读
仄平平韵
坐久篆香消。多情人去后、信音遥。即今消瘦沈郎腰。悲秋切,虚过了、可怜宵。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仄仄读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句
平仄仄读
仄平平韵
此与薛词同,惟前后段两结句各添一字异。按张先集有《感皇恩》词
“延寿芸香七世孙,华轩承大对、见经纶。溟鱼一息化天津。袍如草,三百骑、从清尘。
玉树瑩风神,同时棠棣萼、一家春。十年身是凤池人。蓬莱阁,黄閤坐、迟谈宾。”
正与此同。《词律》误刻《感皇恩》后,不知宋词《感皇恩》体从无用平韵者,张词盖《添字小重山》也,故录赵词以證之。
3、又一体
双调五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 《梅苑》无名氏
不是蛾儿不是酥。化工应道也难摹。花儿清瘦影儿孤。多情处、时有暗香浮。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读
平仄仄平平韵
试问玉肌肤。夜来霜雪重、怕寒无。一枝欲寄洞庭姝。可惜许、祇有雁衔芦。
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读
仄平平韵
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读
仄仄仄平平韵
此与薛词同,惟前段第二句减一字异。按《梅苑》词三首,一首“一枝照水弄精神”,一首“依稀丹萼动红云”,又元刘景翔词“红香浮玉醉客颓”,并与此同。前段结句“浮”字本十一尤韵,按《中原雅音》,“浮”字付无切,又吴越间方言“浮”读作“无”,故可借押。
4、又一体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黄子行
一点斜阳红欲滴。白鸥飞不尽、楚天碧。渔歌声断晚风急。揽芦花、飞雪满林湿。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仄读
仄平仄韵
平平平仄仄平仄韵
仄平平读
平仄仄平仄韵
孤馆百忧集。家山千里远、梦难觅。江湖风月好收拾。故溪云、深处著蓑笠。
平仄仄平仄韵
平平平仄仄读
仄平仄韵
平平平仄仄平仄韵
仄平平读
平仄仄平仄韵
此调例押平声韵,此词押入声韵,即《乐府指迷》所谓平声字可以入声替也。
三)、解读词谱。
1、词牌句式:
1>,上面词谱是来自於《钦定词谱》,一共四体。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钦定词谱》中任何词牌谱式所引例词都是没有加注标点符号的。但大家看到了,以上我所引,都加注了标点,这都是我加的。為什么这么加,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说明一下:全词我基本上都只使用了两种符号,即“。”和“、”, 添加“。”是因为,这些句子都是入韵句,是为一拍。一拍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意。事实上,我翻阅了《全宋词》中188阕《小重山》例词,绝大部分是这么标的。但188阕例词中,我所标注的两个“、”处,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使用的“,”。那我為什么要标注“、”呢? 我标顿号的两处,前后两三字句和五字句实际上是一个八字句被“拆解”而成的两个短句。当代词家胡跃荣在他的《词谱通鉴》中将八字及八字以上的长句,称之為延展句式。所谓延展句式是一个长语句根据语意结构和声律结构而被分成了前后两个或几个长短语句的句組。
胡先生说:八字及其以上的句式都是延展句式,没标记句读的自然也都是特殊的合句式,可以由其语言的逻辑结构自然识别,《词谱通鉴》一般都会于八字及以上长句(或合句)中添加顿号或逗号作為句读符,以标明吟诵之句逗及其语言逻辑的紧密程度。延展句式中的分段符用顿号、还是用逗号不仅表现了句读停顿时间的长短,还实际地标明其前后词语间逻辑关系的紧密程度。于是,延展句式中作为分段符的顿号、逗号便由此而产生。从胡先生的这段话来看,此处用逗号,用顿号都是可以的。那么我為什么要用“、”呢? 大家看《钦定词谱》对《小重山》的句式介绍,“《小重山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这其中“前后段各四句”,说明词谱是将这两个“5,3”或“3、5”短句作一句来处理的,既是一句,中间用“、”号是否更清晰明了呢? 当然,具体到填词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写的这两个短句中间的紧密程度,去选择性地使用逗号或者顿号。
2>,再来看《小重山》的句式构成753735,553735。 数一数的话,長長短短上下片均一共有6句,对吧? 但看《钦定词谱》的介绍,除将赵长卿的又一体认定为上下片各五句之外,其他各体都认定為上下片各四句。所以其句式构成应為7/53/7/35,5/53/7/35。这样去记可能更有利於我们的写作。
3>,关於赵長卿一体,其句式应為7/53/7/3/33,5/53/7/3/33。
為什么后三个三字句,要将前一个三字句挂单成一句,后两个三字句合称為一句?我想这一变体形式,应该是在正体35句式的基础上,将后5字句又进行添字“腰拆”而成的。关於什么是“腰拆”也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词学术语,简单讲就是将一句逢中拆解成两个或几个字数相等的短句。
4>,句式特点,
虽有8字偶数句,但经拆解為3字5字句之后,全词均為参差不齐的奇数字句,大体上讲,这种句型多温和灵动,飘逸妩媚。填好了,词味很浓。
2、押韵情况。
1>、除赵長卿体之外,全词上下片均為四句,四押韵,那么韵位安排就属比较密集的。不过八字句拆分為两句吟唱的话,又相应地对其急切迫促的声情有所缓和,并且此两个句逗处,均以仄声收,对於相应的平声韵所表现的幽咽缠绵又是一次明显的振起,使其声情不致过於压抑和悲苦。
2>、正体和多数变体都押平声韵。平声韵往往缠绵平稳幽咽,声情比较缓和。但黄子行的又一体中,使用仄声韵,仄韵且句句协韵者,声情激越而迫促。大家在选用这一体的時候,当谨慎用之。
3、看句式的平仄安排。词谱正格中,有关於谱中“中”為什么取“中”的介绍,大家若仔细读词谱的话,会发现该词牌句式都是很标准的“律句”,严格遵循句走马蹄和节奏点平仄交替的原则,来排布句式平仄,也就是说,通篇无拗句的存在。而且,因全词句式参差不齐,一拍之内全无两个对句,所以也就不存在对句拗怒现象。由此可见,《小重山》其音律应该是相对流美和谐的。变格中虽无“中”字标注,但正变体在体式的变化主要是表现在句式的变化上。
所以,如果选择变体填写,何处可平可仄,大家可以参照正格。
4、全词无对偶要求。
四)、找例词。
1、《小重山 其二》(唐·和凝)押支韵
正是神京烂熳时。群仙初折得,郤诜枝。乌犀白纻最相宜。精神出,御陌袖鞭垂。
柳色展愁眉。管弦分响亮,探花期。光阴占断曲江池。新榜上,名姓彻丹墀。
2、《小重山》(唐·毛熙震)押先韵
梁燕双飞画阁前。寂寥多少恨,懒孤眠。晓来闲处想君怜。红罗帐,金鸭冷沈烟。
谁信损婵娟。倚屏啼玉箸,湿香钿。四支无力上鞦韆。群花谢,愁对艳阳天。
3、《小重山 其一》(唐·薛昭蕴)押庚韵
春到长门春草青。玉阶华露滴,月胧明。东风吹断紫箫声,宫漏促,帘外晓啼莺。
愁极梦难成。红妆流宿泪,不胜情。手挼裙带绕花行。思君切,罗幌暗尘生。
4、《小重山 其二》(唐·薛昭蕴)押阳韵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
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绶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5、《小重山》(唐·韦庄)押元韵
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卧思陈事暗消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阍。绕庭芳草绿,倚长门。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
6、《小重山》(宋·何梦桂)
吹断笙箫春梦寒。倚楼思往事,泪偷弹。别时容易见时难。相看处,惟有玉连环。人在万重山。近来应不似,旧时颜。重门深院柳阴间。曾携手,休去倚危阑。
7、《小重山》(宋·卢炳)押尤韵
一见情怀便雅投。尊前成密约,意绸缪。已成行计理归舟。空相忆,无计为伊留。执别话离愁。萦牵滋味恶,在心头。而今无奈阻欢游。些子事,此恨两悠悠。
8、《小重山 七夕病中》(宋·吕渭老)
半夜灯残鼠上檠。上窗风动竹,月微明。梦魂偏记水西亭。琅玕碧,花影弄蜻蜓。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酒阑人散斗西倾。天如水,团扇扑流萤。
9、《小重山》(宋·吕渭老)
雨洗檐花湿画帘。知他因甚地,瘦厌厌。玉人风味似冰蟾。愁不见,烟雾晓来添。烦恼旧时谙。新来一段事,未心甘。满怀离绪过春蚕。灯残也,谁见我眉尖。
10、《小重山》(宋·吕渭老)
云护柔条雪压枝。斜风吹绛蜡,点胭脂。蔷薇柔水麝分脐。园林晚,脉脉带斜晖。深阁绣帘低。宝奁匀泪粉,晚妆迟。一枝屏外对依依。清宵永,谁伴破寒卮。
五)、解析例词。
以上例词,我就不一一细举发放了,放在讲义里,大家多读多体会一下,也是可以的。
1、没有用到领字。
2、没有对偶要求。
3、用韵很宽。基本上大部分韵部都有用到。
4、从题材去看:《小重山》词牌的题材范围很宽泛。
宴乐酬唱、感怀、思人、赠人、祝寿、题图、咏物等等,也有用以歌功颂德、抒发爱国情志的。什么都有,既有喜庆的,也有哀怨的;既有悲切的,也有激昂的。上面10首例词中很有几首是感恩,祝寿,赠人的。
所以,以后有什么喜事,需要公示於人的创作要求,大家不妨选用《小重山》。有什么相思怀人的小小幽怨也可以诉诸於《小重山》。它灵动飘逸,词味很浓,且词调中庸,词情宽泛。
六)、创作技巧。
1、从以上例词看,《小重山》起拍多以景起。这种起句往往比较稳重。该词牌句式参差不齐,词牌特点较灵动柔媚。
2、该词牌特点主要体现在上下片的的第二句和第四句上。和上次所学的《行香子》不一样,在填《小重山》这两句時要注意:语意要联贯,不可以将其处理成完全挂单的两个单句。也较多地使用到了虚字虚词,但若细读以上例词,对比一下《行香子》似乎并没有那么明显。这应该与两词牌的声情特点有关。但《小重山》的声情相对要流美和谐得多,致使其直接抒情性减弱,曲调也应该比《青玉案》要相对明快一些
3、其主旨的凸现也开始得比较早,大体上在上片的第三句上。情感起伏上的安排,注意上下片要迭宕有致,不可平铺直叙。大家可以精读前面的例词,仔细地体味一下。
4、结句也一样讲求抽象情感的外化和具象化。留笔意於词外。
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儿。
词课第十讲作业:
填《小重山》一阕,
注意上下片第二、四句的处理。
注意炼虚字!
通讯员:王霓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