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经典,光亮人生。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李进花。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先生之风骨,山高水长。有一种爱叫无私奉献,有一种态度叫平易近人,有一种付出叫无怨无悔,给予我们这些的就是老师。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的本质意味着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老师的关爱和教诲, 在孩子心田里播种理想,播种力量……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人们常把教师比喻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长大后,我也如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教学一线工作了30余年。教学工作是一种艰苦细致的脑力劳动,老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方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乐此不疲。葆有灵魂教育的活力,心有阳光一路芬芳。
少年强则中国强。百年育人,始于教书。教育是社会良心的底线,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教育是帮助我们个人认知自己,帮助这个民族认知提升自己。还能掌握个人的命运,并且创造国家的未来。启迪灵魂的教育,这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的明灯。
写于济南:李进花
2022. 12. 16.

下面,我分享一篇美国的经典散文:
《我为什么当教师》
作者:彼得·基·贝得勒(节选)
我为什么非要教书不可?是因为我喜欢当教师的时间安排表和生活节奏。七、八、九三个月,给我提供了进行回顾、研究、写作的良机,并将三者有机融合,而善于回顾、研究和总结正是优秀教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干这行给了我多种多样的“甘泉”去品尝,找优秀的书籍去研读,到“象牙塔”和实际世界里去发现。教学工作给我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时间保证,以及多种途径、机遇和挑战。
然而,我爱这一行的真正原因,是爱我的学生。学生们在我的眼前成长变化。当教师意味着亲历“创造”过程的发生--恰似亲手赋予一团泥土以生命,没有什么比目睹它开始呼吸更激动人心的了。去启发诱导,去激发智慧的火花,去问费心思考的问题,去赞扬回答的尝试,去推荐书籍,去指点迷津。还有什么别的权利能与之相比呢?
而且,教书还给我金钱和权利之外的东西,那就是爱心。不仅有对学生的爱,对书籍的爱,对知识的爱,还有老师才能感受到的对“特别”学生的爱。这些学生,有如冥顽不灵的泥块,由于接受了老师的炽爱才勃发了生机。
所以,我爱教书,还因为,在那些勃发生机的“特别”学生身上,我有时发现自己和他们呼吸相通,忧乐与共。

【作者简介】
彼得基贝得勒,美国隶哈尔大学英语教授,荣获1983年度美国教育进步和援助基金会授于的全美教授的荣誉称号。
编辑制作:
快乐相伴,实名李进花,系济南市高校退休教师,经常编导和担任各类公益活动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多次参加省市朗诵比赛获奖 。是一个热爱有声语言朗诵艺术、背景音像配乐的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