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世纪七十年代,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光阴冉冉,人是物非,那年那月的那些人和事,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已经很遥远很遥远,很模糊很模糊了,然而有些人和事却在岁月的不断沉淀中越发的厚重,非常清晰,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
阮二娃从部队复员回到了他的家乡丰羽县陈家山公社庙沟村大队岭南生产队。
庙沟村紧靠北山,是全公社最穷的生产队,全大队就三百多口人分布在岭南岭北沟沟凹凹七个小队。这里的地理条件很恶劣,干旱少雨,广种薄收,吃粮一半靠天一半靠国家供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中,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号召下,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虽然这里的人们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平原地区比较仍处在贫困线上,人们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日出日落的操劳,还是解决不了温饱的基本问题。
二娃是这里为数不多的在部队受过锻炼的复员军人。说起二娃,身体壮实,中等个子,坳黑的皮肤,长相很一般,尤其是大眼睛下面一个大嘴巴看起来怪怪的。
父亲是村上的贫协代表,在那个‘阶级斗争的岁月里’,贫协代表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荣耀。当年征兵时,接兵部队就没有看上二娃,二娃的父亲跑到公社说,“贫下中农的子弟不要,你要谁啊!贫下中农不去参军谁参军,这是阶级立场问题!”上纲上线,说的接兵部队的人啼笑皆非,最后商量还是批准了二娃入伍 。
二娃在部队三年,被分配到部队的生产队养猪场养了三年猪,虽说工作平凡,没有立过功,但还算是尽职尽责了。复员后回到老家就被大队任命为民兵连长,民兵连长大小也算是个干部啊,这样他和贫下中农代表的爸爸一时在村上很红,很有面子。然而二娃已经二十六七了,还没有谈上对象,当务之急就是他的婚姻大事,他父母急着到处托人说媒。说了几家,可人家一打听,一是嫌他家太寒酸,只有三间低矮的厦子房又破又烂,姊妹又多,生活拮据。二是人家看不上二娃的长相。说的多谈的少,有的人家连面都不见就吹了。有人给二娃他爸出点子,‘你看你家那东倒西歪的房子,哪个姑娘愿意嫁到你家,还是先把家里收拾收拾再说吧’。这个收拾收拾要有点经济基础才行啊。谈何容易,谈婚的事就这样拖下了。
到了那年的七月份,随着国家铁路建设的需要,计划招收一批复员军人,省军区把名额下发到各县武装部,并注明要照顾边远地区以及家庭困难户。县武装部给陈家山公社分配了三个名额,名额太少,符合条件的复员军人太多,一时决定不下来,公社第一次研究没有二娃。二娃他爸听到后急了,跑到公社找到贫协主任,哭诉他家的困难,娃今年都二十七了连个媳妇都没有,他可是咱们贫下中农的后代啊,说的这个贫协主任同了情,于是以贫协压公社,不批准招收二娃,谁也别想去。最后公社没有办法,只好给了二娃一个名额。二娃很快就到了玉鸟铁路分局车辆段当上了一名检修工人。二娃端上了国家的铁饭碗,这下子可就名声大振了。给二娃提亲的媒人络绎不绝,二娃的父亲在村子里说话音调也高了好多倍。这回不是姑娘嫌弃二娃,而是二娃在她们中间选择对象。
邻村有个姑娘叫安凤芝,长的很漂亮,体态匀称,端庄秀丽,是方圆有名的乖女子。已经上高中三年级,因运动高校停召,只好在家等着高考,一等就是三、四年,年龄已经过了二十岁。按那个地方的习俗,二十岁的大姑娘已经算是大龄女子了,凤芝的父母非常着急,再等也高考无望,于是就急着给女子说婆家。
二娃很早就看上安凤芝,曾经托人提过这事,但当时被安家回绝了。二娃有个亲戚和凤芝家很近,二娃当了工人今非昔比了,便又去凤芝家提亲,并且承诺结婚后就把凤芝带到城里去。凤芝可是有文化的人,她根本就看不上二娃,凤芝的父母也不同意,把女子嫁给了二娃这样的人太委屈了孩子。可那时候讲阶级路线,他家是上中农成分,当时学校要一个民办老师,这个学校的校长很看上凤芝这个高中生,可人家大队宁要贫下中农的初中生,也不要她这个上中农的高中生。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看来想让女子离开这个贫困的农村不容易啊。二娃长相有点丑陋,与这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根本无法匹配。但是二娃有一个铁饭碗的工作在城里,如果真能把凤芝带到城里去,这事也值得考虑,首先凤芝的爸爸有点动心了。可凤芝和妈妈坚决不肯,凤芝说宁愿一辈子在农村也不嫁给二娃这样的人。
二娃听说凤芝不同意,就又放出风来,最近陕南的铁路新线陆续开通,要调玉鸟分局一部分工人去支援新线,愿意去的可带家属。还给解决家属的商品粮户口及工作问题,条件首先是已婚配偶。二娃的亲戚又来找凤芝她爸“大兄弟,女子大了对相不好找啊,二娃就是那么一个老实人,虽然比不上你女子,可他能把凤芝带出去,离开咱这个穷地方,这个机会可不多啊!你要好好想想。”
说的凤芝爸很矛盾,一时没有主意,这个诱惑对凤芝的妈妈来说也有点心动了,难道就让凤芝一辈子呆在这个贫穷山区不成?凤芝在父母的说服下,对自己的前途绝望了,感到自己无路可走了。这条路虽然不是出自她的意愿,可总是有了一线的希望,想来想去,前边的路是黑的,走一步再说吧,就勉强的答应了二娃的婚事。
二娃为了把凤芝娶到家,除送过重礼之外,一切按女方家的要求办。经过一段紧锣密鼓的筹备,这样一个非常牵强的婚姻成了。男女双方从外貌,文化,意识各方面落差都很大,然而男方高兴,而女方却非常勉强,甚至有些无奈。这个没有一点感情基础的婚姻就像囫囵吞枣一样。
那年的九月份,凤芝成了二娃的新媳妇。
作者:野酸枣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