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就好似一个人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就无生命可言。 ———题记
古人曾说:人无德,何以立。在当今年代,这句话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生命的价值在于立德。道德,就好似一个人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就无生命可言。
昔有孔融让梨,一诺千金,现有消防救火,白衣抗疫。作为文明古邦,品德高尚的人数不胜数,而传承下来的道德就像精致的唐三彩,古朴的青花瓷,设计精密的石拱桥,让我们的自身及我们身处的环境充满芳馨。做好事,不是为了得到谁的表扬,得到怎样的荣誉。真正的道德,发自内心,你对社会,对每个人的爱,就是一份珍贵的道德。
听君一席语,胜读十年书。思政课和伦理课让我们体会到了道德的重要性,以及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以何为德
黄始公曾说: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从中把话提炼出来的意思就是说道德就是顺应自然,依德而行,使万物都各有所得。
《烈火中唤醒15条生命》讲的就是一名12岁的初二女生--夏娟,在发生火灾时没有选择自己独自逃生,而是逐一拍开邻居的门,使至少15名居民幸免于难的故事。这位初中生根据自己的本心去做事,没有在火灾中独自一人逃离,而是依德去救邻居,这不就是道德最好的体现吗?
而赫拉克利特认为合乎道德就是要让理性来约束自己,他认为“理性”就等同于道德,而越是理性的人就越是有道德。这无外乎于让我们去看透事物的本质。但是,如果要让理性来约束的“道德”,还是我们所熟知的路不拾遗,不随地吐痰的道德吗?
换我言之,道德应是以自我认识,自我修养,人生阅历为核心,不加限制的一种意识。
故而,余眼中之道愈以渐清!
德为几何
道德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说了。道德乃为良师,也是无价之宝, 有学问而无道德,如一霸道无度恶痞; 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丑陋虚空懦夫。 问心无愧的道德,永远胜于辩理无德的歪道。有道德的人的内心永远重于泰山无数。
没有道德的人就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对自己和身边人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有道德的人就如部落的图腾,往往会受到人的拥护。
夏桀统治期间,荒淫无度,暴虐无道,诸侯不朝。商国君主成汤在伊尹、仲虺的辅佐和谋划下,陆续灭亡韦国、顾国、昆吾。鸣条之战,夏桀兵败被俘,放逐于南巢,在位52年,标志着夏朝覆亡。这样的历史既告诉我们无德的下场,也警示我们:德为根本善始善终。
故而,余眼中之道渐以日重!
何如行德
今所想,于茫茫人海,取一支香烛,夜凉风来,助人芳香,频频小事为积德。幽幽白雪,雪中送炭,行中作善,便是行德。
观疫情苦难,芳华逐渐作散,刺痛心头,回首难忘,于灯火阑珊处洗净铅华。白衣行德护我们,我们与白衣交流,不能负了这白衣。
大火封了这山,消防员英勇就义,余独声声叹,宁为护我,不为己周全,何物解吾肠,欲语泪先流。感同身受,必承英烈之精神,让社会多一分善德。
德从身边起,也从身边散。古今沧桑,时光流逝,时代变迁,道德建设之重不减反增。自觉做一有道德之人。传扬道德之花,亮起前路。
故而,余眼中之道日以行之!
前文所述就是我对道德的理解,什么是道德,道德为什么重要,如何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的心中早已有答案,就像蒲公英一样,随风而已,独留芳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