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新媒体编辑报道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0日23时15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8岁。21日下午5时许,张富清小儿子张健全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护送父亲的遗体在返回来凤县的路上。23日上午10时将在来凤县殡仪馆举行送别仪式。
张健全说,最近一年,父亲都在武汉接受治疗。大约10天前,父亲进入昏迷状态,无法与外界交流,也没有留下遗言。“离世时父亲走的时候很安详。”从武汉到来凤县城650公里,一路上,父亲的形象如同过电影一样在张健全脑海中浮现。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的巨幅油画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
1955年初,张富清已是连职军官,他面临退役转业。张富清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武汉或者回到阔别多年的陕西老家,而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从武汉一路向西,来到地处偏远,人才匮乏的湖北恩施来凤县。
主动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父亲的一生对张健全的影响是无声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了表彰在解放大西北中做出贡献的人民解放军官兵,1950年张富清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但是这一切,没有人知道,即使身为儿子的张健全。
2018年12月,张健全来到来凤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询问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的具体要求,并帮助父亲上报个人信息时,张富清在解放战争时立下的赫赫战功才重见天日: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
“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显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面对众人的惊讶,张富清平静如常,甚至抱怨儿子张健全不该把他的“秘密”抖出来。
从武汉到来凤,这条道路是张富清67年前的选择。“我了解到恩施是湖北最艰苦的地方,来凤又是恩施最艰苦的地方,所以我就来了。”在来凤县,张富清奔波于最穷的乡镇,在遭遇干旱时,他带领老百姓进山找水;为了给没水没电没路的高洞山区修出一条路,张富清又当了一回突击队员,他带着炸药上了悬崖。4个月后,高洞山区结束了不通路的历史。
20世纪60年代,张富清任(来凤)三胡区副区长,一人几十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妻子孙玉兰原本在三胡供销社上班,国家开展精简退职工作,张富清首先动员的,竟是自己的妻子。
1985年,张富清在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从转业到离休,30年时间,这位曾经的战场排头兵一直默默地做着一颗螺丝钉,将他乡变故乡,默默奉献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