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逸闻轶事
刘凤军

华夏泉水第一湖,绿静波清姿韵殊。
四面诗情三面画,逸闻轶事莫说无。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这首打油诗是描写大明湖的,在济南甚至在山东可以说家喻户晓。有人说作者是“土皇帝”、“山东王”韩复榘,也有人说是奉系军阀、“狗肉将军”张宗昌(其《孝坤诗抄》载有此诗)。我以为,这首诗虽然表达直白,但绘声绘色,有动有静,颇有趣味性和画面感,也算是一首幽默打油诗精品,两位大军阀未必有这样的水平。

乾隆皇帝巧遇济南美女夏雨荷
大明湖风景秀丽,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素有“泉城明珠”“中国第一泉水湖”之美誉。该湖是由济南市内趵突泉、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五龙潭、黑虎泉等众多知名泉水汇集而成,景色特别优美。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摇曳,画舫穿行;岸边杨柳依依,繁花锦簇,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具特色的楼、台、亭、阁,远山近水与碧空蓝天融为一体,犹如一巨幅彩色画卷。在这副画卷中,还典藏了无数迷人的故事。
据传说,曾经六下江南、四次东巡的乾隆皇帝,有一年的夏天路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大明湖巧遇夏雨荷,留下了一段浪漫而又凄婉的故事。
当年,乾隆来到济南,驻跸大明湖历下亭。傍晚,他到幽静秀美的南丰祠散步,忽被一阵悠扬的琴声所吸引,只见雨荷厅内有一婀娜多姿、荷花仙子般的姑娘正在忘情抚琴。帝心大悦,缓步向前与女子交谈。该女子姓夏名雨荷,乃山东巡抚之女。她得知驾临的是当朝皇帝,慌忙沏上极好的荷花茶(鲜荷花瓣、嫩荷叶、莲子加冰糖等制成)侍候,乾隆喝了连连叫好。随后,两人相谈甚欢,大有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之感。此后,他们天天都在大明湖见面,不仅一起在湖上泛舟,也一同游览了百花洲、超然楼和铁公祠、小沧浪、北极阁、汇波楼、遐园等诸多景点。大明湖独特的“画船烟波”“历山倒影”“丹坊曜日”“汇波晚照”“沧浪荷韵”等美景,既使他们流连忘返,又让他们情感飘升。乾隆还诗兴大发,留下了《暮春游历下亭》《题鹊华桥》《登汇波亭》等三首诗篇。
乾隆在济南前后住了二十几天,临行时有些难舍难离。他便在夏雨荷的琴背面题写了“知音难觅”四个耐人寻味的大字,并展开随手携带的折扇,题写古诗:“雨后荷花承恩露,满城春色映朝阳。大明湖上风光好,泰岳峰高圣泽长。”写好加盖玉玺后送给夏雨荷作信物,且表示等巡视结束后接她进京。
夏雨荷是一位极其聪慧伶俐、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非凡女子,她深知这段旷世奇缘恐难长久,为表明心意,也即在锦手帕上写了一首古乐府诗,回赠乾隆。诗曰:“君当作磐石,妾当如蒲苇。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十个月后,夏雨荷生下一女孩,取名紫薇。数年后,夏雨荷在期盼中病逝。
后来,女孩紫薇携丫环金锁,带着当年乾隆留下的信物,到北京紫禁城与父亲相认,乾隆对她疼爱有加。紫薇便是《还珠格格》中的紫薇格格。
当然,乾隆早已得知夏雨荷生病早逝,心情很悲伤,加之其非常宠爱的孝贤皇后(富察氏)曾在济南患病,在回京的路上去世,所以,从此他九过济南而不入,再也没有来过大明湖。夏雨荷临终前曾经说过,自己是“等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可是仍然感激上苍,让我有这个可等、可恨、可想、可怨的人。否则,生命就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

“蛇不见、蛙不鸣”之由来
大明湖历史悠久,也称西望湖,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历水陂”,唐时又称莲子湖,北宋文学家曾巩称其为“西湖”“北湖”,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大明湖在西晋以前范围很大,南到濯缨湖,北通鹊山湖。西晋永嘉年间,因建城墙把湖分开,基本形成现代的模样。近些年,又进行了几次治理和升级改造,规模扩大,建筑物增加。如今大明湖景区总面积103.4公顷,其中,湖水面积57.7公顷,水深平均2-3米,陆地面积45.7公顷。古老的大明湖在保护、恢复中不断完善,又展现出了新的生机与容颜。但是,每当漫步在大明湖新区,我总是喜欢回味那些古老而又离奇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济南北城曾是陆地,只是河沟荷塘多些而已。那里有个大明古寺,寺住持是个贪淫好色之徒,在寺内设有陷井机关,用以坑骗糟蹋妇女。因其有一身好武功,又与官府贪官狼狈为奸,老百姓拿他毫无办法。
济南东南山区有个程姓人家,一个老妈妈带着一儿一女生活。家境虽穷,但儿子程玉和忠厚老实,女儿程玉莲模样俊俏心地善良,日子过得很和美。可天有不测风云,老妈妈忽得重病,三个多月卧床不起。兄妹二人倾家中所有为母亲治病,寻遍了远近的郎中,仍不见好转,实在无奈,便到大明寺求神许愿。大明寺的恶和尚趁二人闭目祈祷之机,将花朵般俊美的玉莲陷入地下密室,对其进行蹂躏迫害。玉和祈祷完毕,睁眼不见了妹妹,和尚却说玉莲已走,强行将其推出寺外。玉和回到家中,老妈妈听说玉莲丢失,又急又怕,不幸气绝身亡。玉和含泪又回到大明寺去找妹妹,和尚关门拒进,只好去衙门告状。衙门的人听说是告大明寺,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推了出来。
妹妹沦陷贼手,当哥哥的却无力解救,官府又助恶为孽,怎不让人肝胆欲裂,怒气冲天!哥哥双膝跪地,仰面问苍天:“天理何在?王法何在啊?”玉和在大明寺外哭的几次昏死过去。
玉和、玉莲兄妹的哭喊声惊醒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他非常愤怒,立即命真武水神会同雷公、电母、雨师、风婆下界,解救兄妹二人,惩治作恶的和尚。
忽尔,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随之天塌地陷,大明寺顷刻间沉入地下,被涌出的一股清水淹没。水面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这就是早期的大明湖。玉莲被翻腾的湖水送到北岸,见到了哥哥,悲喜交加。可是,当玉莲得知妈妈已因为她被害而去世时,痛苦至极,又纵身跳进了湖水。哥哥见状,犹如五雷轰顶,捶胸顿足,竞立地变成了湖边的柳树。后来,湖中长出了一朵朵白莲花,都说那就是投湖的玉莲。
与此同时,寺内的主持、其他恶僧和衙门里的贪官污吏则一个个都被沉入湖底,变成了蛇和蛤蟆。恶官变成了蛇,只能生活在湖底;恶僧变成了蛤蟆,虽然可以跳到荷花上去,但只能生气鼓肚,叫不出声来。不难想象,大明湖四大怪中“蛇不见,蛙不鸣”就是由此而来。现在有人想从科学的角度去破解,始终没能成功。而另外两大怪“恒雨不涨,久旱不涸”,早已得到了科学解释和公认的答案。

湖畔走出进士诗人“大清提刑官”
大明湖名气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名胜古迹众多。纪念古人政绩、行踪的建筑以及自然景观比比皆是,可谓步移景换。除了当年乾隆和雨荷驻跸、游览过的那些地方外,还有秋柳园、稼轩祠、老舍纪念馆、汇泉堂、月下亭、灰山亭、正门大牌坊和湖心喷泉等等。而且,几乎每一个景观和建筑都有可寻的历史渊源,都有迷人动听的传说和佳话,都曾引得历代贤人墨客前来凭吊和吟咏,留下了许许多多优美的诗篇和记载。
属于大明湖“新八景”之一的秋柳园(“秋柳闻风”),在大明湖南岸、正门东侧的“七桥风月”西北,从“明昌晨钟”可以远观,与历下亭隔水相望,传说是王士祯(禛)读书考取进士的宝地,因其佳作《秋柳》诗而得名。
王士祯,世称王渔洋,是清初济南府新城(今桓台)人,自幼聪慧过人,尤喜赋诗。他少年时在济南秋柳园居住,向以济南人自称,一生创作了很多济南山水风光的诗作。其诗清新蕴藉,洒脱自然,刻画工整,善于用典,为诗坛一代宗匠。他对济南山水风光的描写,以及后来到江南为官时的大量作品,都充分体现了他的诗作主张。譬如“秋柳”四章,诗中多用典故,隐约朦胧,虽有清悲浅恨,但欲说还休,句句写柳,却不见“柳”字,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作为清初文坛盟主,创“神韵说”,是极负盛名的诗人,虽主要成就在诗文创作与理论方面,但在小说、戏曲、民歌、书画、藏书、史论等方面也有很高建树。他一生作品达500多种,作诗4000余首,主要有《渔洋山人精华录》《蚕尾集》《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居易录》《渔洋文略》《渔洋诗集》《带经堂集》《感旧集》《五代诗话》等,堪称文学大家。
据记载,顺治十四年(1657年)八月,23岁的王士祯邀请邱石常、柳焘扬、通祝第等当时一帮出名的“愤青”来到济南,在大明湖的“天心水面亭”饮酒酬和。当他看到湖岸柳叶泛黄,飘摇欲坠,不禁睹物伤时,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即兴赋《秋柳》诗四首,通过对柳叶由盛及衰的细腻描写,叹感时代变迁世事更替的无奈。这四首诗风格独特,震惊当时文坛,一时和者甚众。此后他与诗友们在大明湖畔建馆结社,馆曰“秋柳园”,社称“秋柳诗社”。后又建馆舍多间,观柳赏荷,即兴赋诗,挥笔联句,步韵倡和,成果多多。
顺治十五年春,24岁的王士祯赴京参加殿试,中二甲三十六名,观政兵部备任。随后开始为官,累官至刑部尚书。他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坚持“不负民即不负国,不负国即不负所学”的为官之道,颇有政声。20集电视连续剧《大清提刑官》,描写的就是王士祯秉公执法,历尽艰难,铲除欺压扬州百姓大贪官索克伦的故事,广为人知,传为佳话。

亲爱的朋友,济南大明湖是一个值得您经常光顾的地方。春天,湖上和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时,湖边芦花飞舞,荷花绽放,亭亭玉立;冬季,湖面开阔清爽,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多年以前,我就和许多朋友说过,如果您能拨冗泛舟大明湖,您一定会看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壮美画卷;如果您能忙中偷闲,漫步大明湖杨柳浓荫、繁花似锦的幽静小道,您一定会感受到“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如果您能放松心情,放眼大明湖“一阁、三园、三楼、四祠、六岛、七桥、十亭”(现又新增二十八桥等许多景点),读读杜甫留在济南的诗,您一定会想到“海右泉城古,明湖故事多”啊!

摄影:清清河水YU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