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德姓名藏头诗
梁九州
核盾功勋林俊德(1938年3月13日—2012年5月31日),隐身大漠52年,45次核试验,生命最后十小时还在工作,震撼国人,奋斗一生!林俊德,男,福建永春人,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年5月31日,林俊德因病逝世,享年74岁。 201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 。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特赋“林俊德”姓名藏头诗以纪念国之栋梁:
林烟孤漠少人家,
俊骨迎风即天涯。
德望皆为祖国求,
盛开戈壁马兰花!

和众多为中国核事业奋斗的人一样,林俊德也是马兰荒漠一朵盛开的"马兰花"。他籍籍无名,却干着惊天动地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林俊德依然坚守在艰苦的马兰。他前后参与了我国核试验一共45次,每一次都是以生命为赌注和消耗。
我们无法想象林俊德在研究的过程中到底遇到了多少麻烦,又背负了多大的压力。在边远的戈壁,林俊德度过了33个春秋。
最后一次心跳献给祖国。

1996年,我国最后一次核试验圆满结束。2001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继续承担起了重大国防科研实验装备的研制任务,一如在马兰。林俊德从一个士兵一步步成为将士,成为院士,但是,他说自己永远都还是一个战士。战士就有战士的责任与担当,即使牺牲生命也不拖欠使命。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肝管癌。此时,这位功勋卓著的老人生命倒计时只剩下26天。他开始害怕了。不过害怕的却是自己的工作会不会来不及完成。
林俊德告诉主治医生,自己还有很多科研资料需要归档,还有学生的论文需要审阅,还有技术方案需要梳理。在最后的26天里,林俊德坚持戴着呼吸盔、穿着病号服,坐在电脑前继续工作。
林俊德点击鼠标的动作颤颤巍巍却又无比地坚定。病危的消息传到他的朋友和领导耳中,都提出要来看看他。林俊德却很直接地说:"你们可以来看我,但是不要超过一分钟,我还要工作。"他在和死神竞赛,能在这世界上多活一分钟,就要奉献一分钟的力量。
5月31日,死神手中的闹钟进入最后的倒计时。已经是油尽灯枯、极度虚弱的他前后九次要求继续工作,妻子和医生拗不过他,只好搀扶着他继续在电脑桌前战斗。

拼着命一般,他倔强地挺起精神、忽略身体上的病痛,继续战斗。整个病房安静极了,只听得见粗重的呼吸声和鼠标点击的声音。每一声,都仿佛生命的倒计时。几个小时过去了,林俊德的手开始颤抖得握不住鼠标,视线也慢慢地模糊起来。他问妻子,我的眼镜呢?妻子说:"你戴着呢。"病房里每一个人的心都忍不住揪起来,忍不住哭泣。
时间慢慢流逝,林俊德终于把文件做完了。他轻声告诉身边人:"我做完了,放在C盘。"此时,生命监视仪器上显示,他的生命体征在不断消失。主治医生和他的家人劝林俊德躺着休息一会,他还是摇摇头。
林俊德缓慢又坚定地说:"躺在床上的是病人,坐起来才是正常人。我要坐着休息,坐着比躺着好。躺下来,就起不来了。"这样几句话,说得很无力,却沉重得让在场的所有人流出了眼泪。监护仪上,林俊德的各项生命体征已经濒临极限,儿女将他搀扶到床上时,他的意识已经模糊了。
弥留之际,林俊德用颤抖得声音告诉儿女:"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足。"当天20时15分,林俊德将自己的最后一次心跳献给祖国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根据林俊德的遗嘱,他要求家人将他葬在马兰山,他要继续守护那片自己奋斗了半生的土地。
英雄风骨,一颗赤子之心
2013年,林俊德获得《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其中,"大漠、烽烟、马兰"伴随了他一生。

这位扎根在罗布泊像马兰花一样,让中国的核弹发出45次轰鸣的将军,回归星河。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问他,假如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要做些什么?他可能会回答你,要把所有的遗憾都补上,无外乎就是吃喝玩乐、小情小爱罢了。
而林俊德却真的把生命的每一秒都放在了国家的核事业研究上。对于这位从军52年的将军来说,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该发起最后的冲锋。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离开了,但是你如大国之脊梁,永垂不朽。向共和国功臣林俊德院士致敬!
作者:梁九州,1963年出生,河南临颍人。姓名学专家,诗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河南省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斗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河南大智慧》、《九洲演易》主编。荣获河南省易界建国七十周年功勋人物奖崇高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