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书,树上巢,疫中叹
吴熙禄
自从原《济南日报》社执行总编张全宝先生推荐,我读了曲黎敏女士的《生命沉思录》一书后,深为她的悟性所折服!
“书中自有‘言’如玉”。一年多了,与此书“同床共枕”,心灵相伴!晨醒,开卷页动,送来最温馨的“枕头风”!每每书香溢出,哲言娓娓道来,给人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三册书,已看了三遍,眉批密密麻麻,大有与作者相知恨晚之感!
读此书,方知人在自己的生命面前,太无知了!用她的话比喻,人的躯体就好比一辆车,自己的秉性如同司机。这个“司机”没培训就上路,兼之天气不好、路况太差,途中妖魔鬼怪给与的误导标志又太多,一路的狂奔颠簸,几十年下来,这辆“车”不报废已是万幸!
三本书大约七八十万字,章章悟透人生,页页滋润心灵。需要咀嚼品味的太多、太多。今晨,再次看到《生命沉思录3》第316页重点句子的标注,在“大自在”题目下,有这样一段话再次映入眼帘:“人生如树,自我根深叶茂;随顺天地——风来扑簌——雨来唰唰——无求亦无厌。”
此书珠玑满卷,我为什么对这段话情有独钟?时病所致。在各地疫情反扑,黑云压城的情况下,人生单行道上,世人开着没有倒档的故障车,眼花缭乱的各色“指示灯”闪烁,怎么走?听曲女士的话,服用防疫“第一方”,调整自己的心态!
把人生道路上的多灾多难,比做“风”“雨”,我们“这棵树”,有的选择吗?没有,只能是随风“扑簌”,逢雨“唰唰”!用曲女士提示的“大自在”思维,这“扑簌”、“唰唰”,不就是此刻生活的音符、人生低谷的乐章吗!人生如歌。光高音,不是旋律!“文似看山不喜平”。多彩的人生,何尝不是抑扬顿挫!
说到树,我想起了树上的鸟巢!聪明的鸟,为了远离人渣走兽的伤害,把巢建在高高的树杈上,与树梢为邻。建筑材料,一不是水泥,二不是钢筋,建造更无高工设计。然纯用树枝草棒搭起来的巢,却经受住了狂风暴雨!那声音已不是“扑簌”,也不是“唰唰”,是瓢泼怒号!然任你折腾够了,枝叶满地,鸟巢完好无损!你见过地震后倒塌的房屋,见过狂风后散落的鸟巢吗!树上没有豆腐渣工程!鸟巢之坚韧,令人惊叹!
每次我指着树上的鸟巢让老伴看,感慨连连!我们欣赏树的自性、挺拔,更应该赞美树上鸟儿的顽强生活!风中舒缓的“扑簌”,雨里爽心的“唰唰”,那算是和风细雨中的“甜歌”;老天爷喝醉了胡来呢?电闪雷鸣,风摧雹砸!“树上的鸟儿”,那是怎样的挣扎?我不懂鸟语,不知道风雨飘摇中巢中鸟儿的感受,但知道巢中的鸟儿叫“喜鹊”!
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躲在“巢”中的同胞们,是不是应该学学“树上的鸟儿”,踏枝鸣叫,“不管是东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还有鸟巢的韧性,风吹雨打不散架!若此,便得了曲女士启迪的“大自在”的真传!
《生命沉思录》,是我一年多来,醒了就扒拉的“天天读”。由曲女士的名句,想起了鸟巢,提起了疫情,东拉西扯,无非是在疫情中“同病相怜”,借名人金句,互祝共勉!
2022年12月22日于金鼎花园

吴熙禄,大专学历。原莱芜市钢城区棋山管委圈里村人。1965年参军,退伍后先后就职于莱芜铁矿、莱钢安装工程处、莱钢培训中心。当过矿工、宣传干事、政治教师等。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诗集《汶水流情》、评论集《玉壶冰心》、长篇纪实《荣河纪行》、古代历史故事小说《古槐幽梦》、《大明清官吴来朝》等。
投稿加微信zxq13910331606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