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若望作品选
和 谢庄《月赋》
康若望
谢庄(421-466),南朝宋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字希逸,谢弘微之子。七岁能文。初为始兴王濬后军法曹行参军,又转随王诞后军谘议,并领记室。分左氏《经传》,随国立篇。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分之自成州郡,合之则宇内一统。善歌赋,《文选》著录其《月赋》一篇。官至光禄大夫。共著文章四百余篇,谥“宪子”。《宋书》《南史》均有传。
开篇诗云:
新磨宝镜正当空,
款步嫦娥出桂宫。
玉兔守职还捣药,
吴刚酿酒透香瓶。
人间缱绻痴心众,
天汉朦胧月挂桐。
千里相思不相见,
高山流水载离情。
陈思王曹植初丧知友应㻛,刘桢,正闲暇忧愁,伤感悲痛。绿苔生而芳尘凝,鸟雀寂而阁榭冷。忧心悄悄,中夜难平。于是清扫幽兰路径,整理林苑桂丛。吹奏凄凉的管乐在寒冷的山间,驱马驾车到秋坂缓行。亭亭车盖,袅袅秋风。临深壑而怨远遥,登高山而伤友朋。是时银河左界,横斜于东;太阳运行,已移北南倾。白露浓重,素月流空。他低声沉吟《诗经·齐风》的“东方之明”,又反复吟诵“月出皎兮”之《诗经·陈风》。并拿出毛笔木版交给王粲,让他作赋助兴。
王粲向陈思王跪拜施礼,恭谨自称:臣生于东方僻壤,长于山野土岭。知识浅薄,道理懵懂。恐辜负君王恩托,乏德少能。我听说地在下,天在上,天经地义。地低沉,天高明。太阳标榜阳德,月亮昭显阴灵。日月精华,阴阳相乘。太阳挟扶桑之光出自汤谷,月亮继若木之英,升起于西冥。月儿接引玉兔于天帝之高台,又集美丽嫦娥于广寒后庭。朔日,月出东方,晦日,月现西冥。上弦下弦,亏而不盈。警示人们,戒骄戒满,自牧谦冲。月亮顺地支十二时辰运行,随星宿气象变化,时雨时风。增光华于三台星座,扬绚采于轩辕星宫。亮丽光华照耀吴地,孙吴之帝业就昌盛兴隆;照临西汉则汉业通融。至于附会吴母李后梦月入怀,乃荒诞不经,不可信从。
当雾散云消,天地澄清;洞庭扬波,落叶飘零。秋菊之野芳弥漫于山颠,江边的沙滩流绕寒雁的哀鸣。此时,看清朗的明月悠然升起,柔和银辉洒满江河大地,堂殿楼亭。长长的银河隐去光灿,只显现这一天星稀月明。月光照得大地如蒙上了一层白雪,千里万里玉砌银屏。圆圆的精灵,水洗的铜镜;层叠的楼观,迷蒙的山峰。重庭台阶如雕琢般洁净,如此良宵美景,使得君王陶醉,如幻如梦。
于是他厌昼乐,欢夜宴,停歌舞,步庭院。离煌宫,来月殿。端起金浆玉液,奏响悦耳琴弦。陶醉于月光良夜,享受这天上人间。
乐极生悲,古今亦然。月光如水,寒夜思伴。凄凉四顾,听风吹竹林,如歌如怨。至亲好友何在?羁旅孤客聚拢身边。聆夜晚鸣皋之鹤声,听北方箫笛曲调之凄婉。于是丝桐琴音,妙响耳畔。顿挫抑扬,音韵相和。徘徊于《房露》,惆怅于《阳阿》。林声传自虚籁,沦漪池息微波。此情纠结纡曲,悲欢何所寄托?只能对皓月引吭长歌。
歌曰:美人远迈啊音尘隔绝,遥距千里啊共赏一轮明月。临风长叹啊何时停歇?水远山长啊难以逾越。歌响未终,余光沉灭。满堂惶然,变容失色。又作歌曰:月亮已经落下,白露也将干晞。一年快到尽头,何时是我归期?待佳期可以还家,又恐微霜沾湿人衣。
陈思王曹植曰:“好”。于是命管事者,献上美酒玉璧。敬佩这佳赋玉音,反复吟诵而无厌倦之意。
结篇诗云:美赋一篇思皎然,万家万里共婵娟。迟迟钟鼓未眠夜,淡淡星河将曙天。恩怨是非浑世界,春江花月好人间。东升西落不知倦,游子乘舟带泪还。
二0二二年十一月十日——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