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撷秀》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9周年






第一版块 诗词篇
本期作者
张义凤 张荣才 董 华 杨清军
于洪文 张国贤 马显信 张希木
田津平 老 于 冷广云 周宏康


张义凤
七律.纪念毛泽东诞辰129周年
燎原星火井冈熊,
一代天骄数泽东。
挥笔长征扬浩气,
飞章飘雪抒豪雄。
才高五岳非称大,
略伟三山不尽同。
马列灵魂中国化,
毕生廉洁刹邪风。

张荣才
人民领袖北园行
浩茫史海事纷繁,
明主亲民九不全。
誰信领袖踏垄埂,
戏说天子下江南。
笔挥云水惊环宇,
步量菽畦走北园。
一笔人民公社好,
跨凌历史五千年。 (新韵)
水调歌头.井岗山
罗霄风雷动,遍地起狼烟。大刀飞舞,九州星火燎郊原。百万铁鞭围合,兵隐五重哨口。鲜血染红鹃。布下龙门阵,抓了指挥官。
读书石,担子扁,遍硝烟,茨坪五井。十六字妙计神仙,五指峰尖破日,九重雪飞带雨,瀑布势惊天。红绿成春色,情溢井岗山。
(词林正韵)
念奴娇.井冈山
井岗送目,恰洪都秋露,重山苍郁。看楚越云天廖远,郴赣湘潭澄澈。江水灵虚,烟霞潦乱,五百程宏阔。杜鹃红遍,瀑群天外飞沫。
往昔朝暮烽烟,枪林弹雨,怎忘西江月?四次剿围奇制胜,强虏偃旗声歇。五井茨坪,黄洋界上,战鼓连天阙。欧阳公在(1),能书如此雄烈?
(词林正韵)
注:
(1)欧阳公,指唐宋大八家之一的欧阳修,井冈山地属吉安,也是欧阳公的祖籍地,一是指欧阳公在世,也很难书写中国工农红军井冈山四次反围剿的壮丽诗篇,二是虽属八大家,但也写不出毛主席《念奴娇.重上井冈山》的气魄。
滿江红.西柏坡
自古幽燕,多雄杰、风云太行。望形势,右依三晋,左驰烟浪。黄帝蚩尤生死战,秦皇魏武风云荡。小山村,紫气聚宫垣,蛟龙藏。
翻新纪,山河壮,双务必,迎难上。土地颁大法,政协商量。三大仗胜天下定,二中全会标航向。看神州,龙虎守江山,人兴旺。
(词林正韵)

董华
拜瞻韶山冲
烟笼韶峰郁郁葱,
伟人故里仰高风。
夜书草舍汲灵韵,
晨泳荷塘练硬功。
但得井冈鹏翅举,
敢教禹甸五星红。
心仪梦绽神州日,
公祭无忘告泽东。

杨清军
七律•纪念毛主席 诞辰129周年
功高盖世无人及,
救国救民壮志酬。
纵览风云惊禹甸,
犹瞻日月动神州。
挥毫著就中原路,
秉烛诗成万古流。
红色江山新气象,
光辉思想照千秋。
(平水韵十一尤)

画马翁
七律:纪念毛主席诞辰129周年
每逢此日忆毛公,
澎湃心潮泪目濛。
力挽狂澜创伟业,
建军开国立奇功。
推翻旧制乾坤转,
颁设新章百苑蓬。
上下五千华夏史,
何人能比润之东?
(平水韵)
纪念毛主席诞辰129周年(古风俳句)
金光闪耀韶山冲,
诞生伟人毛泽东。
红日腾空出云海,
神州齐呼东方红。
建党创军举大旗,
举世震惊数长征。
八年抗日扫倭寇,
三大战役灭蝇虫。
抗美援朝伏虎豹,
东风浩荡压西风。
建国大业开新纪,
人民当家主人翁。
两弹一星遨苍宇,
屹立世界民族兴。
坚持马列主义真,
拔山倒海抗逆流。
诗书豪迈世无双,
政军思哲集大成。(注)
确定为民铁宗旨,
富国强军代代承。
改革开放创伟业,
初心不变腾金龙,
喜看后浪推前浪,
华夏指日定复兴!
(注:政军思哲,即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

张国贤
破阵子·歌颂毛泽东
风展红旗贻荡,春来绿水曾游。跋涉长征艰险路,重整河山岁月稠。丰碑心永讴。
云织千山唤起,旗扬万里筹谋。杨柳轻扬留雅韵,刺破青天耀九州。苏辛李杜羞。
纪念毛主席诞辰129周年
眷情脉脉念娇杨,
雁叫家乡寄采桑。
虎啸钟山书壮志,
神驰韬略话苍茫。
长江击浪冲星月,
故地沉思宿井冈。
一片彩霞迎旭日,
飘飘大雪唱龙骧。

马显信
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9周年!七绝:《秋收暴动》
韶山拥月千峰皓,
岳麓云波百丈悬。
暴动秋收惊九阙,
井冈举帜耀南天。
2022.12.25.

张希木
七绝•毛主席诞辰祭(通韵)
阳光沐浴九州生,
金日年庚奠救星。
人海花山尊巨像,
红旗高举奔中兴。

田津平
毛泽东 中国诗魂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
毛泽东,也是一位诗人。
他的诗词,
豪放、浪漫
誉满海内外。
毛泽东
一生拥有奇情壮志
青年时代
指点江山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革命征途上
缚苍龙 裁昆仑
过大江 追穷寇
胜利以后
他换新天 送瘟神
驱虎豹 只争朝夕。
面对国际风云
他冷眼向洋看世界
建设新中国
他热风吹雨洒江天
他用诗人的眼光
审视世界
要将宇宙看稊米
他博击风浪
纵笔环宇发浩歌。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里,
诗人向诗坛靠近,
捧出一颗真心。
你看他
借一弯
斜照汉家宫阙的冷月,
折一缕
渭城朝雨的柳丝,
唱一曲
大江东去的浩歌,
点一盏
醉里看剑的灯火,
沿着悠长的风骚故道
一路前行。
报国志英雄梦故乡情
大风歌边塞曲杨柳风
交响合唱。
千古诗人的文化土壤
养育了诗人毛泽东
诗人毛泽东
也映照这些诗作的不朽。
诗人向历史靠近,
披带一路风尘。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是诗人沉重的思索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是诗人对世界的展望。
从鲲鹏击浪从兹始
到红旗卷起农奴戟
从红军不怕远征难
到宜将剩勇追穷寇
从妙香山上战旗妍
到六亿神州尽舜尧
诗人的每一首诗
似乎都成为一次事件
一段岁月的回忆
一个理想的见证
这是一部史诗
是一曲革命理想的赞歌。
在新世纪的阳光下
诗人的丰彩
依然光华灿烂。
那激扬文字的青春
那运筹帷幄的决断
那坐地巡天的浪漫
那乱云飞渡的从容
那风流人物的感慨
那闲庭信步的击水新唱
诗人的诗作
已融入华夏大地高山长河。
文彩风骚
从来都是大手笔。
金戈铁马
总会唱响大风歌。
毛泽东
这位承续中国文化根脉的诗人
他的诗作
将与历史同在
与日月同辉。
毛泽东
千古诗人
毛泽东
中国诗魂。

老于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9周年
诗吟吳剑笔张弓,
饮马长河泽启东。
弹指经年帆万点,
收眉星落彩千重。
平身凡影齐天业,
禅语佛心警世钟。
一代英名心底驻,
斑竹有泪古今同。
2022.12.26

冷广云
吟怀毛主席诞辰129周年
领袖诞辰寰甸惊,
布衣含泪眷公英。
开天辟道纪功启,
动地昆崙千古铿。
社稷江山从此立,
乾坤星斗耀今琼。
伟人与日同辉在,
百姓永怀无尽名。

周宏康
伟人毛泽东颂(古风)
云开韶山紫气萦,
挥斥方遒湘江中。
南湖一盏曜日月,
遵义红星傲苍穹。
运筹帷幄塔山下,
横槊赋诗大江东。
天安门上点江山,
环宇惊闻东方红。




第二版块 散文篇
本期作者
周宏康 田津平 于洪文

周宏康
重读毛主席《沁园春·雪》赋并序
壬寅腊月初四(2022年12月26日)乃毛公诞辰129周年。重温毛泽东诗词有感而赋之,以为纪念。
读《沁园春·雪》,拟立于群峰之巅,观千山逶迤,眺冬阳初升。渺万里层云,笠千尺苍峦。其势如龙跃渊渟,其气如虎吞河山。目之所及皆为白璧,身之所系尽为冬严。于是挥墨点书:“北国晨曦断九疆,山色与天共苍苍。”
夫雪者,天之物也。乃寒升之云霄,水凝之穹碧。青女司之幽都,吐纳自循其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色胜白玉,状乾坤之大美;花呈六瓣,惊造化之神奇。昆仑仰其节,方壁立千仞,坦荡襟怀;黄河慕其品,终潇洒风骨,一泻万里:“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清誉汇之诗海,存千万锦章佳句;美景存其画卷,留万千丹青墨迹。
若乃雪之将出,天象异殊。冷气积兮,云物暗愁;六幕晦兮,日月不出。朔风于萍末渐起,彤云似蛰龙初蠕。继之,云横九岭兮,风满五洲;飞雪始落兮,零霰若雨;继之絮飘兮,玉蝶飞舞。云为其驾,越八荒之超然;风助其姿,翩九霄之雅舞。状若扑朔,造梦幻之境;声比天籁,实有中若无。或聚或散,时密时疏,若玉龙脱鳞甲,似麻姑掷米珠。似花兮,不惹蜂蝶;非花兮,却开岁暮。连苍穹于一体,孕春色入屠苏;塑峰峦为玉雕,绘江河为静物。青竹作琼枝,三千界银色;莽原成瑶林,一万重玉树。恍惚间,竟不知今夕何夕,朦胧中,却难测此处何处。
至若,“山走银蛇,原驰蜡象”;苍松琼枝,梨花满园;层林尽染,玉蝶翩翩。山寂雾隐,树低风狂;黄河寂寂,碧穹浑暗。雪拥行人迹,天浑难尽瞻。长雪流光,惟山河永固;白颢凝只,非云海悠远。几许深寒,独断万古青岳;一缕清冽,敢赦天下流川。绵搓絮扯,天恍恍兮,何其高;雪虐风饕,云渺渺兮,何其远。日昏月蔽,天埋雪兮,雪埋天。
雪之性哉,时而端庄,时而发飚。时而安稳,时而狂躁。君不见,暴雪突袭,北风怒号。雪助风,犹烈马嘶嘶;风挟雪,如猛虎啸啸。
夫雪者,扬善也。着意本色自然,抱仁怀素,乃为纯净之母。崇雪者,当空灵心志,守之“无即白,白即无”,洁来洁去,始能超凡脱俗,高人雅士,崇雪为圣洁之物。
雪之德哉,虽天降之物兮,肯接地气,性则高洁兮,而能守朴。雪覆两极,蓄不尽之元气,雪满山峦,输不竭之源流。落之有意:秉正义,灭千毒;遁之无形:融自己,润百谷。雪封 之下,看娇花嫩草,叶落茎枯;山崖驿外,有青松挺立,梅花暗香。雪之近尺,则物华年丰,酬天下农夫之辛劳;雪之盈丈,则百害滋生,对逆天所为之惩处。
雪之善哉,却是怀素之物,冬韵之娇,纯净之母,品洁之标。禅守静修之道,雪有超脱之操。洁来洁去;受污而不改其本;寒在暖离,随遇而不争其高。不与寒梅夺芳宠,不与梨花斗妖娆。轻歌一路,苍茫云海凭歌舞;潇洒九重,浩瀚寰宇任逍遥。净大地之浊气,除尘世之污糟。看雪后,人间立增三千净土,街市骤减七分喧嚣。
雪之文哉,励心志而悠然,寄诗情而浪漫。苏武尽忠,牧羊食雪以守节①。
杨时重道,程门李雪而不返②。
孟浩寻梅,踏雪情怀旷达③;
孙康有志,映雪苦读书卷④。
李愬突袭,一夜奔雪战功成⑤;
窦娥蒙耻,六月飞雪鸣冤案⑥。
王徽之乘兴访朋⑦,
宋太宗怜贫送炭⑧。
杨万里吟“更遣迟销著”,怀消融之惜⑨;
柳宗元以“孤舟蓑笠翁”,寓孤傲之感⑩。
韩愈抒“白雪却嫌春色晚,将雪拟人⑾;
杜牧吟“北阙南山次第春”,盼春之灿⑿。
联曰:
歌雪晴云散兮,颂国泰蒸蒸而昌盛;
咏天朗地明兮,祈民安奕奕则康宁。
注:
①苏武:西汉人,他出使匈奴,被扣留忍辱守节,雪地牧羊。《汉书.苏武传》载“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始得归。”
②《宋史·杨时传》:杨时和游酢“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颐偶暝坐,时与游酢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③ 张岱的《夜航船》里记载,孟浩然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形容文人雅士情怀旷达的情致。
④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常映雪读书。典故出自《艺文类聚》卷二 。
⑤李愬唐代名将,其雪夜袭取蔡州之战,擒获吴元济之役,在中外军事史上被人广为津津乐道。
⑥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主人公是十七岁寡妇窦娥,被冤入狱,出斩时向天哭诉,发下六月降雪的誓愿,暗示上天为她洗冤。
⑦王徽之系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以孤傲率性著称。其“雪夜访戴”故事说某天晚上天降大雪,王徽之从梦中醒来,想起朋友戴安道,便连夜坐小船,行了近二百里水路,赶到到了戴安道门口,忽令艄公打转。艄公不解,他说:“我本乘兴而来,现在兴致已尽,当然要回去了,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故事说明生命的精彩在于过程而非结果,“雪夜访戴”怕是最好的注解。
⑧宋太宗生活很俭朴,也很体恤百姓。有年冬天很冷,太宗思虑道:“天气这么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也很冷。”于是,他把开封府尹召进宫,命他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问候那些贫困的百姓。于是,历史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话。
⑨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空里仰看元不见,日光未透不妨晴。满庭更遣迟销著,剩借书窗几夜明。” 后两句说是说让满院那些还没融化的雪就留在那里吧,恰好给窗前夜读的学子照明,反映了诗人怜雪之意。
⑩柳宗元,唐代文学家。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于是他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之情感,抒发政治失意的郁闷苦恼。《江雪》原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⑾本句出自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⑿本句出自杜牧《长安雪后》“秦陵汉苑参差雪,北阙南山次第春。车马满城原上去,岂知惆怅有闲人。”

田津平
伟人志 黄河情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这是中国人,耳熟能祥的一句话。伟人毛泽东,一生之中,即乐山又乐水,具有强烈的山水情怀。他寄情于山水,借山水来呈现人生感悟与哲理思想,使自己的心境提升到了豪迈,高远的境界。于是,就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青春意气。就有了“我自欲为江海客,胸中日月常新美”的人格之志。就有了“鲲鹏击浪从茲始,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恢宏遐思。一代伟人,有着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有着钱塘巨浪一般的激情,也有着如黄河九曲般的人生经历。
当面对,这条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2443平方公里,中国第二长河的黄河时,面对这,携天风,带泥沙,万里激荡,虎啸龙腾,一路向东执著流淌的黄河。毛泽东看到的是,黄河母亲深沉的爱,是历经苦难的沧桑,是不能藐视黄河的感悟,是曾养育中华民族的黄河,曾在历史上数次水患的担忧。黄河,给毛泽东留下太多太多的思索与展望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下决心,要治理黄河水患。虽然,那时黄河平稳。但风平浪静的黄河,并没有使毛泽东放松对它的关注。1950年夏天,安徽,河南交界地区,突降大暴雨,引发大洪水。淮北地区,许多民房被毁,大片土地被淹,损失惨重。淮河水灾,使毛泽东想到了黄河。如黄河泛滥,其程度更为严重。因此 ,毛泽东要求中央水利部门和黄河沿岸各省,一定要密切重视黄河水情,做好水文资料,及时把有关清况,汇报到他那里。毛泽东,每天休息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黄河情况的报告。
1952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毛泽东借休假之机,对山东,河南境内的黄河,决口泛滥最多,危害最大的河段,进行现场视察。在河南 他看到水面比开封城高出三,四米的黄河柳园口,感慨地说,这就是悬河啊。他对大家说,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我真想骑着毛驴到天上去,从黄河的源头一直走到黄河的入海口,看看黄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郑州境内,他提出下车到邙山一看。邙山横卧于洛阳东北侧,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它东西绵延190余公里,海拔300米左右。相传,老子曾在此炼丹,山上建有上清观以奉祀老子。附近还有道教寺观,吕祖庵,武则天避暑行宫,中清宫,下清宫等建筑。唐宋时期,每逢重阳佳节,上邙山游览者络绎不绝。邙山晚眺,为洛阳八景之一。自古就有,生在苏杭,死在邙山的谚语,为我国的历史名山之一。但此时的毛泽东,却无瑕顾及仙山美景,他关注的是,邙山角下,黄河岸边的新建成的——人民胜利渠工程渠首闸。在这里,他详细询问工程建设情况和灌溉效果。当听到工作人员汇报说,人民胜利渠能引黄40个流量,灌溉40多万亩,发展可达70多万亩良田时,毛泽东很高兴。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他和大家一起摇引黄灌溉大闸,看到黄河水流进水渠,兴奋地说,沿黄一线,如果每个县都能建一座引黄河水的大闸就好了。又说,变害为利,这是最好的办法。在这里,毛泽东 ,看到了修渠筑坝治理黄河的人民的伟大力量,在河南发出了,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句话后来广为流传,成为一代伟人治理黄河的口号。
10月27日,毛泽东在山东省,济南市的有关领导陪同下,登上济南泺口大坝。站在黄河大坝上,他思潮翻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九曲黄河万里沙,如今直上银河去”,古人赞美黄河的诗句,呼之欲出。也许他还想起,1936年2月,红军东渡黄河时的情景。正值凌汛期的黄河,激流中漂浮着磨盘大小的冰块,不时发生与船身冲撞的巨响。还有那头上包着白羊肚毛巾,赤膊坦胸的船工们,及他们喊着那悠远浑厚的船工号子。毛泽东认为,这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也许那时,在他的内心深处,就有了踏李白步履,观黄河景色,沿黄河流域考察,让滔滔黄河水为人类服务的雄心壮志了。
而此刻,站在泺口大坝上的毛泽东,环顾四周。由于黄河流域来源于沙量很大河流,在河谷开阔的比较平缓的中下游,致使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提高,水位相应上升。为了防止水患,两岸大堤在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就会高出两岸地面。济南泺口的黄河河面比市区地面要高出四米之多。此种情况,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再次看到悬河的毛泽东,心情格外沉重。他看到,此时的黄河正处于丰水期,浊浪翻滚,声振如雷,扭动着桀骜不驯的身躯,向前奔腾着,一列火车从黄河铁路大桥驶过,震撼着大地和人们的心灵。毛泽东,顺堤而行,边走边看边谈。谈怎样修好堤,筑好坝,若遇大水,要发动群众上堤防守,必要时军队要上去,保济南,不能出事。随行的一位领导,手指远处的一片河滩,介绍说,济南北部沿黄这一狭长地区,东西长约104华里,南北寬约3至5华里,有耕地面积25万亩。它包括以泺口为重点的吴家堡,西沙,药山,鹊山,华山等15个乡村,大约有15万群众生活在这里。自古以来,由于黄河的泛滥,变迁,改道,致使泺口一带的河底托高,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汛期,南部山洪下泻,小清河排水不及顶托倒灌 ,使这里大部分耕地土质越来越差,造成耕地盐碱化,种不得收。群众说,春天一片霜,秋天明光光,豆子不结荚,地瓜不爬秧。群众生活困难。毛泽东说,我深知黄河水为害,黄河侧渗,会给人民造成灾害,你们应该引用黄河水淤地,改种水稻。疏通小清河排水,让群众吃大米,少吃地瓜不行吗?当时的省领导说,没有经验,我们一定要试试看。
在一代伟人的关切和指导下,山东人民在沿黄两岸的堤防工程,险工,控导工程,涵闸工程,调水调沙工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农村,广大村民战严寒,斗酷暑,用抬田的办法,改造盐碱地,扩大耕地面积,不少村里还在科技研究院帮助下,利用黄河水浇灌,种上了水稻,那米粒晶莹剔透,颗粒饱满,口味纯正的吴家堡大米,黄河大米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受环境的影响,为了保证黄河水的水质,黄河滩区内没有工业,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农作物。后来,不少村庄,又使用塑料大棚,种植一些果树,有苹果,樱桃,葡萄等时鲜果蔬。这些对于治理黄河,造福人类,都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天龙浩荡几纵横,挟泥裹沙奔向东。九曲吟罢北入海,但度白云化清风。此诗说的是河南 兰考 坝头。
河南省兰考县,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是黄河下游最为险要区域。因黄河水而生,又因黄河数次改道而苦,兰考人民对黄河的感情是复杂的。他们耕作的土地是黄河带来的淤土,喝的是黄河水。但是,黄河频繁地溃决泛滥和改道,使他们屡次逃荒。风沙,盐碱,内涝,三害让兰考人民深受其害。黄河,善淤,善决,善徒,在兰考体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一部兰考史 就是一部兰考人民与黄河洪涝灾害斗争的历史。而兰考,一直让党和国家领导人,牵肠挂肚。
1952年10月29日,毛泽东乘专列抵达兰考视察。59岁的毛泽东,意气风发,曾想骑马视察黄河,虽未能如愿,却也视察了黄河不少的地方。第二天上午,毛泽东视察黄河,到达东坝头和杨庄险工,询问了治黄职工的劳动生活情况。他还走进乡村农舍,视察了东坝头乡张庄村,密切地关注着农民的实际生活,仔细地询问,亲切的交谈,成了人们永远的记忆。至今,在张庄村墙壁上,还张贴着1952年10月30日毛主席来到东坝头乡视察的照片。而东坝头张庄也永远的写进了历史。一是毛泽东考察黄河来过此地。二是习近平总书记也来此考察过。三这里是焦裕禄发现治理 “ 三害 ” 办法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当然,这里还是九曲黄河的最后一道弯,然后向北改道流入渤海。
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我们走进黄河,置身在泺口大堤上,可望远山,可观近水。我们看到黄河,从西部遥远的白云间,从万山丛中,走过绿色的草地,走过巴山蜀水,走过辽阔的古韵中原,在齐风鲁韵的大地上,缓缓地流淌着。阳光下,看到鹊山水库,水域辽阔,漫长的石砌堤坝衬托着松柳绿荫,高耸的水闸,一流的建筑,自然吸引着人们前来观赏。毛泽东当年来过的泺口大堤,已成为黄河胜景公园。公园内,林荫茂盛,杨柳依依,百鸟争鸣。黄河公园,河滨公园,水景园,生态园等园中园引人入胜。济南黄河的大字石碑,观澜亭,公园内的黄河纪事年表,还有毛泽东手书的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的大字石碑,更是一定要看的,因为,这里铭记着的是一段共和国的历史。
走进黄河,沿黄河两岸,我们会看到伟人当年来过的黄泛区———兰考。如今,这里风景秀丽,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沿黄笔直的公路,风儿微拂着大地,纪念亭,小火车,留下伟人的英姿,诉说着黄河两岸的变迁。洪水泛滥,举家逃荒,民不聊生的时代早已过去了。黄河安澜,国泰民安 ,已经成为现实。
走进黄河,我们还会看到,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三门峡等许多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灌溉,养殖,旅游,航运等综合效益。伟人曾关注的黄河,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九曲黄河,唱着奋进的歌,流淌在希望的田野上。

周宏康
重读《毛泽东诗词》引言
引 言
我喜欢苏东坡“大江东去”的气势恢宏、喜欢岳飞《满江红》的慷慨悲歌,但更喜欢的是毛泽东的诗词。这些豪迈奔放、回肠荡气的文字撞我心扉,荡我魂魄,令我思绪飞扬。
初读毛主席诗词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1957年《诗刊》创刊号发表了毛泽东十八首诗词。这些诗词的刊发,立即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我便是此时第一次阅读毛主席诗词的。时至文革,读毛泽东的书成为必修课,他的诗词更是如此。在“文革”中,流传着一本《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我是六七年底,毕业离校前见到的手抄本。内中发表诗词廿五首,分别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好八连》、《西江月*秋收暴动》、《七律*忆重庆谈判》、《卜算子*悼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七律*悼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五律*咏梅》?《七绝*咏菊》、《七绝》(人类今闲上太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七律》(长空又放红核云,怒吼挥拳显巨身)、《七律*读报有感》(托洛斯基到远东)、《七律*一九六一年读报有感》(托洛斯基返故居)、《七律*读报有感》(忆昔反苏闹群蛙)、《五律*支持巴拿马反美运动》、《七律*改鲁迅诗》、《七绝*纪念鲁迅》、《七绝*为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题》、《七律*答友人》(问余何日喜相逢)、《七律*咏志》、《七律*雷电》、《五律*咏海》、《沁园春*咏石》、《水调歌头*归舟中迎日出》、《满江红*双喜》。后来查证其中仅有五首是出自毛主席之手,其余皆为伪造。但有的是经郭沫若、老舍、田汉等人修改过。如《沁园春*咏石》:“璞玉一方,切琢无疵,磨砺发光。岂怡红公子,命根惟亲;梁山好汉,天道周行?烈火难熔,狂风不倒,迸出齐天大圣王。传千古,数几多宝库,龙窟云冈。 谁言铁石心肠?有热血沸腾涌满腔。任悲欢离合,不动声色;嬉怒笑骂,皆为文章!上补青天,下填沧海,粉身碎骨自刚强。了此愿,亦不枉平生,非梦一场。”郭沫若大为赞赏,并转寄陈毅元帅加以介绍,引荐。对于这些诗词当时都能熟练的背诵下来。
新时期出版的书多了,对毛主席的诗词也就不那么专注了。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选》,1990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臧克家先生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 这两本书我均购来读了。其中的注释丰富详尽准确;对每首诗词所涉及的历史事实、人名地名、典故出处都给予必要的介绍,还附有不少毛主席对自己诗词所作的注释与解释。
今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9周年,为此纪念,这使我想到毛主席的诗词,就是一部党史教材,便想到了重读《毛泽东诗词》,以提高自己对党的认识。是为引言。

于洪文
《我近距离见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第二次接见红卫兵的时间是1966年8月31日下午5时,接见了70万外地来京串联的红卫兵。我们"西纠"四中连下午五点以前已经到达天安门金水桥前,背对天安门,面向广埸一字排开,我们后面是一排解放军战士。由于第一次接见时有红卫兵反映看不清毛主席,于是周总理决定对这次接见形式做些调整。就是请毛主席先乘敞篷车接见在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上的红卫兵,尔后登上天安门城楼,检阅、接见通过天安门的红卫兵。这次大会由康生主持,林彪先讲话,后由周总理讲话。当时,林彪戴上了首都红卫兵西城区纠察队的袖章。讲话结束后,红卫兵和群众队伍从天安门前通过,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我记得刚开始接见时秩序还好,但很快就乱了阵脚,大家都想挤到前面看看毛主席。毛主席的车一来到队伍前,就被喊着“毛主席万岁”的红卫兵包围的水泄不通。学生一下子冲到车前,把后面的车给隔断了,维持秩序的解放军也被冲散了。解放军奋力挽起胳膊,组成人墙。毛主席站在车中间安祥地注视着沸腾的红卫兵。在前面的红卫兵仿佛在梦中,不知道是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呢,还是真正的毛主席本人?他们都在怀疑自己的眼睛,因为这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我当时和其他"西纠"队员手挽手拼命挡住人流,我回头一看,毛主席乘的第一辆吉普车就在我身后四、五米的地方,车已动不了,毛主席站在車上向红卫兵挥手,并面带微笑,一点也不紧张。我过去见毛主席只在画像、电影、图片上,这样近距离还是头一次。我发现毛主席红光滿面,精神煥发。脸庞和画像颜 色一样,原来我以为画像是加工过,看来毛主席的脸就是红的放光。当时我激动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浑身热血沸腾,我能这么清楚地看到毛主席,是我作梦也没想到的。我使劲回头看,生怕毛主席的车开走,我前面的红卫兵拼命往前涌,差点把我挤倒。我不能光回头看,主要还是挡住往前拥的人群。当时是什么情况根本不知道,事后从一个记述当时情况的材料上才知道,当时见毛主席站着不动,站在毛主席左边的林彪对毛主席说:“主席,请你坐下。”毛主席没动。贺龙也说请主席坐下,他还是没动。第三辆车上的周恩来从车上跳下来,冲到毛主席的车后,大声说:“主席,请坐下。”这时候毛主席坐了下来,周恩来又挥动手臂大声对红卫兵说:“请大家让开!让开!”天安门城楼上也看见了这边的情景,江青对着话筒说:”请同志们保护首长的安全……”很快,天安门城门里跑步出来一队解放军,把混乱的队伍分开。接着又来了几辆北京吉普,把毛主席等人接走了。我们在前面执勤的同学们才松了口气。等接见完毕后,光在天安广場捡红卫兵挤掉的鞋子,装了整整一卡车。至于挤掉的袖章、帽子、钢笔等物品,到处都是。还有的红卫兵晕倒,被送去抢救。我们队员们个个满身大汗,腰、腿、胳膊疼了好几天。这一幕虽然过去快五十年了,但当时情景仍历历在目,十分清晰。后来再接见红卫兵,接受这次教训。先让红卫兵在长安街两旁站好,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乘车从人民大会堂出来,检阅红卫兵队伍,秩序大大好转。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