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画”的红色缘分
—— 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9周年
吴熙禄
按虚岁讲,毛主席终身“三个二十八年”的里程碑式人生,犹如天眼看宇宙,浩瀚而不可测,一直成为世人乐道的奇妙话题,加上毛主席的名字是二十八划、早年曾用过“二十八画生”的笔名,老人家与“二十八”之缘分,可谓之老子所言,“玄之又玄”了!
这种现象是不是巧合,不得而知。今天我要说的是,看了马社香著的《韶山档案》后,又发现了老人家与“二十八画”有联系的另一则“红缘”,即毛泽东与开国大将陈赓的妹夫——同是开国大将谭政的故事。
谭政大将是湘乡人,与毛泽东只隔着一个“滴水洞”。早年与毛泽东是东山学堂的校友,也是后来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任前委书记时的第一任秘书。可谓是毛主席闹革命的老班底。
最早看好毛泽东的,都知道是杨开慧的父亲杨怀忠先生,其实前后慧眼识栋梁的不乏其人。1925年,毛泽东在湖南二都柳树铺村搞调查时,住在谭政的妻兄陈赓的家里。学识不浅的陈父绍纯,观其谈吐,就言毛泽东是个“龙种”,判定他将来是个改天换地的人!日后必定干一番大事业。果不负陈先生所望,后来毛泽东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真的改了地换了天!
1926年的一个秋夜,陈父送女婿谭政投奔革命时说:“以后找到韶山的毛泽东,一定告诉他,湘乡二都柳树铺的陈绍纯,接受他的主张,把陈赓和几个女儿都送去干革命了,现在我又把女婿谭清河(谭政学名)送来了!”老人眼光了得,这一送,送出了两个开国大将!
谭政到武汉找到了妻兄陈赓,一同参加了北伐军。在这个期间认识了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党代表罗荣桓,相约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三湾改编,谭政被编入军官连。
1927年10月23日,这一天,谭政永志不忘。秋收起义队伍向井冈山的进发中,被敌人包围,分头冲出来后,在一个小山村集合。吃饭没有碗筷,毛泽东带头撩起衣襟兜饭,用手抓着吃!吃完饭,罗荣桓领着谭政认识了毛泽东。毛泽东笑着说:“我们三人,来自三湘。同饮湘江水成人,同走一条路上井冈!”
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更深的理解,当年罗荣桓逝世后,毛主席为什么挥泪书写“国有疑难可问谁”的痛惜了!
1928年1月,红军打下遂川后回井冈山。谭政奉命到前委书记毛泽东的住处报到当秘书。当时的前委机关,很可怜,就毛泽东和谭政两个人。著名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文章,毛泽东写一遍,谭政抄一遍。此间看到毛泽东被撤职后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不懈的革命意志,这时才懂得岳父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改天换地的人了!
到了延安后,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的谭政,一次受委托,要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政治报告,怕讲不好,会前来到毛主席住处请教。毛主席当面没有什么指示,只是在送谭政出门后,在院子里停下来,问谭政:“你注意到你现在的名字是多少笔划吗?”这事譚政还真没走心过,暗自比划着数完道:“二十八划。”“你再数一数数我‘毛澤東’这个名字多少笔划?”“巧了,也是二十八划!”谭政数完惊喜地说。
毛泽东频频点头,深邃的目光中充满着激情:“咱们从井冈山开始,共事15年了,大概你没想过这个十分简单的数字,可这‘二十八划’不平常呀!你看‘共产党’、‘共产主义’的‘共’字,竖读不就是‘二十八’嘛!”
“天生”的红缘哟,原来二人的名字都“通共”!谭政明白了,毛主席这是在以这有趣的联想,以“共”字切题,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目的,打开讲话的思路啊……
1959年2月24日谭政来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时,回顾跟随毛主席闹革命的历程,特别是回味当年这一场景,对工作人员毛乾吉说:“毛主席是在告诉我写报告的宗旨。您老说,这是不是毛主席与我谭政二十八画的缘分啊!”毛乾吉激动地握住谭政的手说:“我也沾沾譚同志这个缘分!”二人对视,仰天大笑!
从此毛主席和谭政“二十八画”的缘分,传为佳话。
2022你2月25日于金鼎花园

吴熙禄:大专学历。原莱芜市钢城区棋山管委圈里村人。1965年参军,退伍后先后就职于莱芜铁矿、莱钢安装工程处、莱钢培训中心。当过矿工、宣传干事、政治教师等。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诗集《汶水流情》、评论集《玉壶冰心》、长篇纪实《荣河纪行》、古代历史故事小说《古槐幽梦》、《大明清官吴来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