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
毛泽东南征北战,经历过各种气候条件,但他的军旅诗词写得最多的是雪和雪天。“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寥廓天空,疾风卷雪,“情更迫”三个字力透纸背,恶劣环境挡不住英勇红军,顶风冒雪行进的心情更加急切,这是一幅威武雄壮的雪地行军图。“更喜岷山千里雪”,“更喜”二字,把藐视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心态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念奴娇·昆仑》描写了“横空出世”的昆仑山高寒多雪的壮丽景色。“飞起玉龙三百万”,绵延起伏的雪峰像千百万玉龙在飞舞。“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使他深深忧患起人类的命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激发起毛泽东“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壮志豪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思接千载,对古代英雄人物进行评论,最后吟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千古绝唱。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咏雪的热情一如既往。“雪花飞向钓鱼台”“洞庭波涌连天雪”,是对钱塘潮水以及洞庭湖波涛浪花的一种形象比喻。《卜算子·咏梅》不是咏雪之作,但“飞雪迎春到”一句便道出了雪作为春天使者的风姿与神韵。“雪压冬云白絮飞”,用漫天飞雪反映当时国际斗争异常尖锐。“梅花欢喜漫天雪”,这“雪”是严酷的环境,是严峻的挑战,是激烈的鏖战,对以梅花自比的毛泽东来说,不啻于激发昂扬斗志的兴奋剂,无异于“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此后,毛泽东诗词中的雪意象气势有所减弱,如“一篇读罢头飞雪”“鬓雪飞来成废料”,指的都是白头发,虽有“飞”的动感,无非表明衰老过程之快,“悲”有余,“壮”不足。但就总体而言,他笔下的雪灵韵十足,意境高远,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