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结
闽蜀同风的舆论,细思极恐。可以说这是自诩为代表了一种抽象性的、统一的和核心性的政治正确,在具体生活上对具有一定的文化和风俗差异的“地方”进行居高临下式的打压,使之在斗争中处于劣势的文化遗迹。闽蜀的同风意味着这两个地方与主流文化的异质,闽蜀在人文地理上的差异,被掌握了话语权的文化人发展成一种奇异性的文化景观,然后再将这种奇异性描绘成落后性。宋人所描述的闽蜀二地的宗教风气浓、乡土观念重、宗法观念弱以及养盅毒害人的奇术就正好体现出这一奇异性到落后性的内在理路。
可以说,在宋代舆论场中制造的那些闽蜀之间相似的风俗所代表的,大多是那些令正统政治文化生厌的那种文化特征。越到后来,闽蜀两地在某些方面不谋而和所表现来的“文化不正确”,渐渐成为一般士大夫大加鞭鞑的对象。对于宋人舆论中热衷于传播这一似是而非的话题,吴天犀先生曾经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闽蜀都距中原遥远,传统思想学术对它们的控制显得薄弱,这时随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素来在政治上没有地位的闽、蜀人士,也要加竞争行列,分庭抗礼,同享禁脔,而且他们赡学而有文采,机警而多智略,成为不好应付的对手,所以就会引起那些既得权益者的讨厌和不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