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儒佛道 你是何境界?
文 | 刘彦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楚弓楚得”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汉刘向《说苑·至公》,原文如下:
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故事是说楚共王去打猎,在打猎的过程中,不小心把自己很喜欢的弓弄丢了。侍从们知道以后,就提议说:让我们回去找找吧。没想到楚共王却说,“算了,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别处的。”听了楚共王的话,侍从们都很佩服楚王的豁达和大度。

确实,楚共王的豁达大度令人佩服。试想一下,把这件事情放在我们身上,如果丢失了自己很喜欢的一个东西,肯定会选择回去尽量找一找,找到了是幸运,找不到是遗憾。
这样一比较,我们不能不说楚共王的境界高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
我们佩服楚共王的豁达大度,但,与我们不同,儒释道三家却对楚共王颇有微词,且各有自己的评价。
一.儒家
孔子在这件事情上,对楚王的评价不是很好,他认为楚王还是不够豁达。《孔子家语·好生》记载:孔子听了楚共王失弓这件事后说:“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在孔子看来,有人失了弓,就有人得了弓,得弓这个人可能是楚国人,也可能不是楚国人。楚王失弓,为什么必须是楚国人得弓?被齐国人捡到就不好吗?

孔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儒家一直以来对于“人”都很重视。儒家讲究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的最终目的是以“平天下”为己任,无论是楚国人、齐国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大家都是同样的天下子民,人的眼界不能局限在楚国上。
想想看,孔子的境界是天下而不是一国,这是不是比楚王境界更高?
二.佛家
佛家也认为楚共王的境界不高,但又与儒家有差别。
佛家的说法取自莲池大师《竹窗随笔·楚失弓》,内容如下:
楚王固沧海之胸襟,而仲尼实乾坤之度量也。虽然,仲尼姑就楚王言之,而未尽其所欲言也。何也?尚不能忘情于弓也。进之则王失弓,王犹故也,无失也;假令王复得弓,王犹故也,无得也。虽然,犹未也,尚不能忘情于我也。又进之,求其所谓我者不可得,安求其所谓弓也、人也、楚也。

在莲池大师看来,楚王胸襟如沧海,孔子度量似乾坤,但他们都不能“忘情于弓”,心里面还惦记着弓,所以思想境界还是不高。莲池大师不仅弱化了“楚人” 的境界,还弱化掉了“弓”的概念,失弓是“空”,得弓也是“空”,得失都是一种缘分,何必纠结谁得到呢?
提起佛家,很多朋友第一反应就是遁入空门,这个“空”字就是佛家思想的核心,即所谓“道即是空,空即是道。”莲池大师所说体现的就是佛家“空”的境界。
这话说有点大,不好理解。我们可以联系我们自身的生活,“空”就是心无杂念,一点欲望都没有,一切“随缘”,如果我们能本着这样的心态去生活,那么不论我们是丢失了什么,还是得到了什么,都是一种缘分,大概我们就不会太过于纠结了。
三.道家
关于这个故事,道家又另有说辞。
《吕氏春秋》中这样记载: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老聃”即我们常说的老子,他给出的看法是:“去其‘人’而可矣。”也就是说,“得弓,失弓”,要把人的的欲念去掉。《吕氏春秋》评价说老子才是真正的“天下为公”。就此而言,老子的观点又和上面我们说的佛家有点像,但也有不像。相比佛家,他的评价不仅弱化了“人”,更注重人应放弃“得失问题”。在道家的观念里,人和天地万物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一切顺其自然。说透彻点,如果我们能够懂得万物平等,一切顺其自然,不以人的利害得失看待事物,那么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得失能伤害到你的了。
四.你呢
归纳一下。
普通人:弓丢了,找一下。找到了最好,找不到自认倒霉算了。
楚共王:弓在我们楚国丢的,捡到的是我们楚国人,不必找了。
儒家:有人失弓,有人得弓,谁捡了弓都一样,何必要楚国人捡到呢?
佛家:四大皆空,得弓是空,失弓是空,一切随缘,何必纠结弓的得失呢?
道家:万物平等,弓与人皆物,人不应从自己利益出发考虑得失,一切顺其自然。

五种人五种境界,你更欣赏那种境界呢?
2022年11月14日
作者简介:
刘彦强,网名憨子,陕西咸阳人,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坡刘村志》等书,并主编或参编多种教辅读物,有杂谈散文以及诗词散见于多种刊物。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767344.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