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一百个春天的辛冠洁先生
王青山
2022年11月8日,网上忽然出现“从抗日烽火中走出的文史大家——奇才辛冠洁于11月6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101岁”的信息。这样一个人物怎能与我关联,使我放心不下,非写点文章纪念一下。
一、 通话交流
知道辛冠洁名字,是从1989年由中共邹平县委组织部、中共邹平县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邹平县档案局联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山东省邹平县组织史资料(1927-1987)》这本书的记载上看到的。
资料显示,1939年5月在邹平县焦桥乡(今邹平市焦桥镇)孙家召开邹长中心县委成立会议,并选出县委成员。书记:李寿岭,组织部长:王新崇,宣传部长:刘博泉,军事部长:石宝林,青年部长:刘力夫,农委书记:苏冠英,青委书记:辛冠洁,妇委委员(书记):刘洁民。由子自己当时了解地区党组织信息少,对每个人名都是陌生的,但对他们肃然起敬,觉得他们是老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真正让我沉入史海资料中寻找他们历史足迹,是从2020年初邹长中心县委会议旧址重新修复开始的。
这个成立会议是在孙家祠堂的北屋召开的,这个祠堂承载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此后的几十年仅作为一所祠堂建筑对待,少人问津。解放后这一四合院建筑划归了当地供销社管理使用,北屋成为盛盐的仓库保留了下来。幸亏这样安排,否则早拆得无影,但由于缺失管理,早已残垣断壁,摇摇欲坠,东西屋、南边的大门被拆掉了,后改成一家超市。县镇领导知道这一具有红色革命教育意义建筑的重要意义,从2004年就开始呼吁重修这一建筑物,无奈由于资金问题、土地问题,未果。
2012年后,随着加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舆论的强盛,修复邹长中心县委成立会址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2019年下半年,焦桥镇党委、政府在多方努力下,在县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终于解决了重修会址的所有问题。从拆除所在超市到清理四周建筑再到重建在短短的几个月完成了,2020年4月已进入会址布展阶段。
我2013年至2016年在党史部门工作,2017年后到市人大工作,一直密切关注这一会址的重修过程,也开始对邹长中心县委成员的每个人的信息查找历史资料。
对辛冠洁的信息:周边的老领导也知道得很少,老领导告诉我,1988年在确定邹平县组织史资料时,曾邀请很多早年在邹平一带参加革命的老领导举行一次研讨会。杜之唐、李晓民等多人参加了研讨。辛冠洁也在邀请范围,回信说因工作忙不能参加会议。
4月23日,从网上打上辛冠洁的名字,一看,惊得我目瞪口呆,辛冠洁具有这么高的成就?邹平很少人关注,早年在邹平一带战斗工作过,也是他生命过程的一部分,他还健在?他的情况怎样?能联系他吗?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电话开始查找,终于得到辛冠洁的家庭电话号码。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用手机打到他的座机,他保姆接的电话,我自报家门姓名。他保姆把话筒递给他。他说:我是辛冠洁。我再次报上姓名单位,他说:我已100岁了,就是听力有点问题,阅读没有问题,80年代邹平有个姓王的和我联系过。他问我多大了,我说快60岁了,他说:你还年青。我们相差四十岁了。我问起了邹长中心县委会议的事,他说:有这件事,农委书记苏冠英,我是青委书记,妇委书记刘洁民,我们三人的名字,有两人二个字相同,当时委书记比部长位置高,那时候战争环境恶劣,经常变换工作地点,没有固定的地方,也难得吃饱。
在愉快中结束了通话,兴奋,沉浸在历史长河中思索。
2020年6月30日,在建党99周年到来之际,邹长中心县委成立会址重修布展完毕、一座精致的青砖四合院建筑立于原会址之上,原邹平县委书记、原山东省委宣传部长董凤基题写的匾额悬挂于门楣的上方。
为了纪念这一会议旧址的重新修复,我曾写过一篇记念文章《邹长中心县委成立会址修复——重光》,为了不冲淡展览主题,当时没有在报刊上发表,2021年才在《滨州党史》《梁邹文化》《邹平群文》等期刊上予以刊登。
那就让我们拉开时间帷幕,来领略辛冠洁一百个春天的苦难辉煌生命历程吧。
二、 寻找家乡
辛冠洁的家乡是哪里?家庭情况怎样?网上只是说山东章丘,为了考查出具体村庄,11月16日,和章丘区党史研究中心联系,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一位姓纪的主任说,辛冠洁去世的消息他们也转发了,至于哪个村的人他们也不清楚,一些信息也是从北京转来的,我问是否是辛寨镇的,他说辛寨镇已区划到刁镇街道,我问其他镇是否有姓辛的?主任说,也有。先从刁镇开始查找吧。他告诉了我刁镇党政办的电活,致电刁镇街道党政办后工作人员告诉我辛寨镇变成刁镇街道一个管区,它的管区书记叫王娜娜,让她帮助查找。联系之后,11月21日下午,王书记回电说已查找到结果,辛冠洁是辛二村的。现在是辛寨村,历史上有辛一、辛二、辛三三个村,现在合并为一个村,这个村有多少人,王书记说有5000多人,他家中还有一个侄子,叫辛树一。
我致电辛树一说明目的后,他说辛冠洁是他亲叔叔,爷爷辛云恒,字月楼,育有在明、在清两儿,中间还有一女,在清就是他叔叔,字冠洁,我问他早年家庭情况,他说家庭条件很好,叔叔从小读了很多书,早早接受革命教育,参加革命,我问他家里主要是做什么,辛树一告诉我,他是1945年出生,早年家里的一些情况不清楚,他有三个姐姐,他的“树一”名字在他很小时,叔叔给他起的,作一代新农民吧,他没有外出参加工作,三个姐姐相继外出参加了工作,都很有成绩。叔叔只在奶奶去世时,解放前夕,经化装回到家一次,他父亲辛云恒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挨饿去世也没有回来,解放后家里被划成中农成份。1975年到北京看望过叔叔后,再没有见到,他忙,也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这几年疫情更没法见了,这些年来过年过节打个电话问个平安,语气中表现出没有见到他叔叔有更复杂的遗憾。
这样,辛冠洁1922年7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章丘县辛寨镇辛二村,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刁镇街道辛寨村。
三、邹长中心县委成员
1938年1月,尚未中学毕业的辛冠洁参加革命工作,在国民党第十集团军暂一师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一个小视频里他说出这样一个信息,在他还小的时候,他家的一个姓高的账房先生,他儿子在北京大学读大二时,因生病在家休学,在一块时经常介绍”五四“运动的一些事,他是共产党,家里有账房先生也看出富庶程度。
1939年5月,在今邹平市焦桥镇孙家召开的“邹长中心县委”成立会议,由来自邹平、长山、齐东、桓台、章丘、历城、青城、高原8个县320名党员20名代表参加,选举出中心县委组成人员,从章丘边区党组织调来的辛冠洁、苏冠英参加了会议,分别选为青委书记、农委书记。1938年10月,从益都(今青州市)调到邹平成立邹平县特别党支部任妇女委员的刘洁民,在中心县委中任妇委委员(书记)。
这些县委干部,都很年轻,都有一腔热血,都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抗战工作中,努力在发展党员队伍,组建抗日政权,发动群众为八路军筹粮、筹钱等几个方面做大量宣传、动员工作。辛冠洁不分昼夜地忙着整理、印制名种文件、材料,将上级下达的宣传鼓动精神,深入传达到村里的抗日组织中,鼓舞群众中。他经常带领小分队乘着夜色到几十里以外的地方奔袭日伪某哨所岗楼、仓库粮站并执行“打狗(为民除奸)”任务。
邹长中心县委1940年3月举行了第二次会议后不久,根据斗争形势变化的需要规划到清西地委(邹平县委)去了。
1940年7月26日辛冠洁、刘洁民等20人作为清河区代表前往沂南县青驼寺参加了由山东省名界代表参加的联合大会。
四、生死劫难
山东省各界代表联会大会结束后,辛冠洁留在山东南四湖的苏鲁豫边区工作,在任湖西区清河县宣传部长、青年部长时被打成“托洛茨基”派,那是山东党史上一段惨痛的教训,全区党员干部中有300多人被杀,后都被平反昭雪,辛冠洁就在这次生死劫中。
那时候,被打成“托派”可了不得,连罗荣桓来的时候也被下了枪。他被抓起来后,先是被逼供甚至假活埋,他依然坚持不承认是托派,在审讯时,辛冠洁说:要是全县都是“托派”,我也没的说;如果不都是,那我就不是。审讯的人也觉得不能全县都是吧,所以杀也杀不了,放也放不了。被关押起来,等到山东分局派人赴湖西区处理“肃托”事件的善后事宜时,甄别过程中辛冠洁又遭遇“假枪毙”灾难。这是山东分局派社会部长刘居英赴湖西处理“肃托”发生的。
突然来人把我们一起关押的三个人,五花大绑押出,说是枪毙,到了刑场,跪成一排,我心想这下完了,还没有来得及多想就开枪了。但枪响后,我并没中枪,另外两人死了,血流到我的脚下,把鞋都弄湿了。其实,把我押来的目的并不是要枪毙而是逼供,因为此前我一直不承认自己是“托派”。但这个打击是摧毁性的,刺激太大了。从此,我落下了思维中断的毛病,所以我尽量不在大会上讲话,就怕思维中断,无法收拾。辛冠洁深深回忆道。
1940年,刘少奇同志来山东,我们这些“托派”才被彻底平反,少奇同志还跟我握了手,宣传部长舒同上前对我表示了歉意。善事结束后刘居英对我说,“你跟我当秘书吧?”我说:“不,我想进抗大学习。”辛冠洁刻骨铭心地回忆着。
辛冠洁渡过这场生死劫是万幸的,他战斗过的清河区“肃托”有200多人被逮捕关押,其中25人被定为“托匪”处死,包括1938年10月从延安来山东后被分配到清河区的辽宁辽阳人包剑寒,时任清河区参谋处长,从邹平一带带到鲁南被杀害,还有清河《群众报》社总编辑张凤芝等。1981年已任农业机械部副部长的景晓村致信山东省委对在1940年期间发生的”肃托“事件进行调查平反,山东省委组织力量进行核实做出被错杀的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其中党员的恢复党籍,追认烈士,遗属享受烈属待遇处理意见的报告。经过四十年后,清河区的肃托问题才得以解决。
五、 大众日报之子
1944年5月,辛冠洁抗大一分校学习毕业,7月分配到大众日报社工作,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战火考验。
辛冠洁从一名战地记者开始,穿越抗日烽火、解放战争烽火,投入采写战斗场景工作中去,铅弹子弹共鸣,笔杆枪杆齐飞。厚积薄发,与战友们一起让报纸,让大众日报的力量在战火中,在对敌斗争中迸发。
抗日战争中,大众日报不仅传播党的声音,还传播国际形势,当时苏联形势、珍珠港事件等重大新闻,都能从报纸版面上及时告诉群众,鼓舞士气,鼓舞老百姓,从思想上武装群众。

1944年冬,辛冠洁为大众日报战友们拍摄的照片
解放战争时期,大众日报的作用更大了。1947年1月2日鲁南战役打响,辛冠洁作为新华分社的前线记者参加战役报道,写出《爆炸英雄马邦才炸毁敌汽车一辆》,通讯《太子堂战场上》《在我政治攻势下蒋军连续放下武器》《蒋军战时心理不是考虑如何打而是考虑如何逃和准备被俘》《会见马励武师长》等。
淮海战役中,大众日报成立了支前分社,辛冠洁参加报道。发出通讯《平邑民夫中的通讯生产合作社》《藏马子弟兵团扛着“陈毅子弟兵团”大红旗荣归,全团记大功,某纵函谢滨北领导机关》等等,这些文字对鼓舞群众踊跃支前,鼓舞战士英勇杀敌,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战役中,大众日报的报道,战地消息,新华社收到就发,与华野政治部合写的《论华东战场形势》由新华社传播到全世界。
1947年8月,国民党范汉杰部重点进攻胶东解放区,9月1日,占领诸城、日照,大军压境,9月12日报纸被迫暂停,编辑部随华东局转移。辛冠洁当时是常驻滨北(滨北区包括当时的诸城县、莒县、莒北县、日北县、藏马、胶县、胶南县和高密县)地委的记者,有没有报纸事关军心士气的问题,辛冠洁他们找到地委负责人商量,地委一致同意办大众日报“滨北版”,名字叫“滨北大众”,开始三天一期,每期两个版,从后出日刊,直到大众日报复刊,从而填补报纸在备战时期的空白,报纸出来后,滨北军民十分欢迎。不久,华东局发现了,后来查明是滨北地委没有上报审批就先斩后奏了。

战斗间隙的大众日报记者编辑们,右三为辛冠洁。
自我主张办报纸的另一“硕果”是此后辛冠洁与地委机要秘书胶东姑娘张一萍喜结连理,共同走过风雨六十多年,育有辛罗林、辛玲、辛树林二儿一女。
新中国成立后,辛冠洁担任了副总编辑,在组织“三反”“五反”报道时,他亲自在一线指挥并写稿三个月,上升第二总编辑后,为迎接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在他的提倡下, 成立了特派记者组。
从1944年7月到1954年4月,在大众日报的十年间,辛冠洁从战地记者开始,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第二总编辑等重要职务。写过大量的战地新闻,报道,评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诞生初期为鼓舞山东军民士气发挥了重要作用。
后来,辛冠洁深情回忆说“我是大众日报的儿子”。
六、特殊使命
1954年4月的一个晚上,时任济南市委负责人的夏征农(1904-2008,江西省丰城市人),致电辛冠洁到他办公室,他问有事啊,夏征农说不仅有事,而且非常紧急,到办公室后,夏征农告诉他一个光荣的任务,又要去打一次仗,辛问到哪儿去打仗?夏征农也不清楚,要求他赶快回去,到省立医院检查身体,给他三天时间,就到北京报到。到省医院一检查,疝气非得修补不可,第二天就手术了,手术后几小时两个护士就架起来活动,三天后坐上火车到北京报到去了。
经过“肃托”生死劫的辛冠洁,这一次,一个在地方报业工作的人,得到组织上的信任,被中共中央政治局派往越南,担任越南劳动党总书记长征同志的意识形态顾问。至于由谁推荐的,几十年后也不知道。
在越南期间常与胡志明、长征等越南最高领导人一起讨论研究治国政策,越南现在使用的国旗、国徽的方案是在辛冠洁和一位刘顾问建议后,由胡志明等拍板确定的。越军进入解放后的大城市中系列管理措施条例也是经辛冠洁等参照华东第三野战军文件向胡志明提出后,胡志明研究后同意采纳执行的。
陈毅后来知道辛冠洁到了北京,就问有关部门,有个辛冠洁同志上哪儿去了,让中组部一查,说在越南呐,陈老总说等他回国后,给我扣下。把他交给我。就这样,回国后的辛冠洁就进中南海工作了,任职于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国务院港澳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在周恩来任主任,王稼祥任副主任的中共中央国际指导委员会中辛冠洁任研究组、宣传组组长。
1961年5月10日日内瓦会议期间,辛冠洁任中国代表团顾问。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中国同苏联关系交恶,究其真正原因是不平等,“苏共”从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对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感到委屈。1963年7月14日,苏共中央《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发表,中央的《九评》又称“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毛泽东从1963年9月6日至1964年7月14日亲自主持撰写了九篇文章,辛冠洁参与中苏论战期间《九评》起草工作。
辛冠洁是个工作狂人,战争年代外号“火罐子”,走到哪儿哪儿热。解放后,有时为了一篇文稿七天七夜不睡觉,他自谦是水平最差的,但谁也熬不过他,八十年代到美国洛杉矶参加会议直接从飞机场到会场到主席台发言一刻不停地完成。
辛冠洁还是位文物痴迷人物,早年他儿子生病想吃梨都没有钱给他买,终身追求文物收藏,另有洞天世界。
七、著作等身
“文化大革命”期间,辛冠洁蒙冤入狱六年半,在狱中狱舍不足2平方米,把身边带去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每天背诵一点,最后背得倒背如流。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5月,辛冠洁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中国哲学研究。任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曾是《毛泽东选集》五卷编辑组成员。
学术业绩:创办《中国哲学史研究》(后更名为《中国哲学史》)、后在山东省第一书记梁步庭的帮动下创办《孔子研究》,并对孔子有独特评价:孔子不是哲学家,是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华民族的代表,孔子这几点很了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主张大国,有教无类,子弟三千,贤人七十二。
主编:《儒学百科全书》《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四卷,《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续编》三卷,《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两卷。《中国古代佚名哲学名著评述》三卷,与陈鼓应、葛荣晋合作主编《明清实学思潮史》,是国内外学界第一部关于明清社会思潮的研究专著。参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1987年)任编委兼中国哲学史分卷常务副主编,参与主编《哲学小百科》(1986年)
个人著述:《黄宗羲评传》《陈确评传》《列子评述》《陈介祺藏镜(研究)》。另外还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浙江学刊》《齐鲁文化》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上和若干学术讨论会、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几十篇学术论文和杂文。
此外还参与创办了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中日韩实学联合会等。


晚年时的辛冠洁,所用烟斗为抗日战争时期一战友烈士留下用物
八、回归自然
辛冠洁是著名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贡献津贴专家,研究员,参加过众多社会活动。
2022年4月底,辛冠洁在家人的安排下,离开家来到北京协合医院疗养,继续着生命的旅程。
7月19日,迎来辛冠洁百岁寿辰,由于子女长期旅居国外,受疫情等方面影响无法回国,住在协和医院,疫情防控不能探视,哲学所负责人一行带着院离退休干部局准备的祝寿金、精心准备的生日蛋糕、鲜花来到医院,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他过了个别样的生日,老人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11月6日2时,先生走完人生旅程,享年101岁。
遵其遗嘱:身后事宜要简节,不搞任何仪式,让孩子们将他洒在中华民族的抗日丰碑卢沟桥下即可。
至此,清河区一盏抗日明灯,熄灭了。
至此,1939年5月成立的邹长中心县委最后一名成员,83年后,落下人生帷幕,回归自然。
请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设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们吧。
2022年11月30日于荣城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