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 泰 山
文/熊雷
泰山是岩岩之山。
70年代出生的人,都是读着冯骥才散文《挑山工》脚踏实地长大的。课文给我们勤劳、坚韧不拔和一步一个脚印的教益外,也在心里将登泰山小天下,走近那油画中红背心的挑山工,一并种成了成长梦想,随着岁月的变迁,这种梦想的欲望更加强烈。
端午节的泰安与曲阜之间下着调皮的雨,好在游览“三孔”的间歇是阴凉的。午后返回泰安的一路上,车窗为我挡着忽大忽小的风雨,错过了齐鲁大地无处不在的许多风景。更多时间在思索着孔子登泰山的路线图,想循着大儒几千年前的足迹去“小天下”。人的初心总是向好的,更希望自己能“近朱者赤”。
导游友好地提醒明天要去登泰山的我们,端午节遇雨,泰山游客出现滞留,明天继续下雨可能会封山。泰安的雨下得不依不饶,很难预判明天的悲喜,渐生惴惴不安起来,毕竟四十多年的努力,来泰安就是冲着岩岩泰山,不想留遗憾。
二胎崛起于妻腹时,友人问为什么取名“岩”,我随口应道:“山峦起峰岩字郎”,本意还是想应《诗经》曰:“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岩岩”究竟何义?《诗经》没说清楚,民国名家赵铁肩的四言诗《登泰山》曰:“岩岩泰岱,雄峙鲁东。”读来也是笼而统之,一叹抒怀。汉武帝泰山封禅,俯仰之间也不过一阵:“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他老人家也没感叹清楚泰山之“岩岩”貌,反倒有点像洒狗血式感叹。更何况芦苇般生长于千湖缀江南的我,又哪能说得清楚呢?
也许给二胎取名时,只是从内心深处祈愿他比我辈更强大,更稳重。细思还是内心深处一直隐着对泰山的仰慕情愫吧!
泰山是稳重之山。
傍晚的泰安城,雨后清新凉爽。岱庙广场两座石牌楼上,康熙大帝遗墨着不远处黛青耸耸的泰山,山与城融为一体的格局和特色在华灯初上的夜色阑珊中,更为清晰,清晰得不妖娆,不华丽,三分时尚七分庄重似的迷人与神秘,更增添了一分攀登的向往。
日出东山怀,盎然兴趣来。欣喜地站在泰山广场,那是央视春晚分会场的广场,阔大且层次感分明地镶嵌在泰山膝下。仰面于浓得化不开的青黛山峦,云雾缥缈,高插碧霄,不愧是“天地之禖区,神仙之窟宅”。肃立,屏息,虔诚地鞠躬成九十度,良久起背,阔步而去。
只能乘索道登山的消息很让人受打击。散客拼团的长沙小伙子李慢慢也觉得蛮扫兴,唯有内蒙草原来的许女士觉得也好,反正自己也不曾枉想能爬上五岳至尊的。景区观光车左突右拐地盘旋向上,虽然斑驳的光与影不断变幻着泰山脚下的风景,心里恋恋不忘的还是这份莫名的遗憾。
车停泊在登山石阶与索道购票的交汇处,一条商贸街掩映在古树的虬枝下。看见有客在沿石阶向上,便得知登山口已解封。李慢慢与我是喜出望外,许女士却添新愁,小伙子一声不吭的,只是慢慢地笑开了。我随口鼓励她随我们去感受古道十八盘,享受登山的征服之乐,但也不便多言。
小伙子快三步地开拔了,约摸二十级台阶便见一个平台,泰山的高大危峻已掩进了虬枝古藤之间。也许欲见其雄姿奇观,必历一段平淡的铺排吧!
李慢慢回头慢慢向后挥手,才发现许女士已隔廿余步跟上来了。我也友好地放慢脚步,挥手鼓励她跟上。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一种智慧选择,何况还能兼容了男女搭配的行程,何乐而不为呢。在悬溜如琴鸣,石刻如天印间过石桥,涉流沙,绕石阶,扶垂桠,一路攀谈赏景。目及的泰山石岩斜出,耳得的草原一马平川;李慢慢指的石牌清风迷雾,许女士侃的扬鞭蹄蹄奔驰。或近在咫尺,或遥不可及,一切美丽与梦想都淹没在“阴阳割昏晓”的鬼匠天工里。
大别山是我描述得比较多的近邻山脉,也曾借杜工部刻画泰山的名句来描其形,绘其神。但此刻的云雾迷蒙,欲滴未滴的润湿,阳光掖着块云逸动,斑驳陆离间无时不刻地刺激着登山客的神经,向上,向上,努力向岩岩泰山而上。心底已了然杜诗的入神之笔只属于泰山,专有的其形神妙笔。一切与泰山失之一毫的山岳,都不能享用杜诗,也消受不起杜诗灵气逼人的智慧。
许女士扶着石栏,仰望山巅,似愁若欢地感叹着什么。挑山工的担子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个头不高,偏瘦而精神奕奕,古铜色皮肤罩在的确良衬衫间,光洁而健康。担子与冯骥才笔下的担子不同,他挑着直接捆绑的瓶装矿泉水。
担子随着他的步子折尺般左右晃动,目测着很轻松,有节奏地穿行在游客间。快两步追上去,盯着他打量,他倒“好客山东欢迎您”般地笑起来,露出了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但步子却没有停下来。我提议帮他挑一程,“呵呵”的笑声是应许,他便往石栏靠去放下担子。我本想是从他肩上顺过来的,因为这样的担子心里还是有保证的。既然他要放下,我便弯腰下探。
许女士一边爆出惊讶的表情,一边招来登山客围观。起身我才发现担子也不轻,挑山工告诉我有60多公斤重,料想也应该是有的。依着习惯左右换一次肩后,直接顺石阶而上,我的摆幅显然比他要大,他的步伐也如影随形。
李慢慢等登山客为我鼓起了掌,许女士一边拍视频,一边还配着“高中语文老师的真功夫……”一片叫好对我是莫大的鼓舞。
五大夫松是泰山的著名景点,也是有故事的古松,相传是秦始皇封禅命名的文化松。我们正聊着两千多年来的泰山松与风,鉴赏石壁上“从善如登”的摩崖石刻,疲倦渐渐逝去,振奋地猛一回头,遇见了追上来的挑山工。他不作一惊,也不作一停,从李慢慢身后把担子从我们前面顺过去,虽只是一步,但已在我们仨前面了。不禁又忆起冯冀才点赞挑山工脚踏实地,从不停歇的追梦品质。庆幸自己坚持游山必登的习惯,也许正是儿时受教于挑山工的可贵精神。终能选择登泰山目睹到挑山工的真容,让自己更深刻地在体验中受教,毕竟生活的阅历也在告诉我,压力愈大留下的脚印会愈清晰,愈有纹理的。
也不知道挑山工与我们谁先登上南天门,但南天门那天上的街市恰似《西游记》里的天庭。手可摘星辰的云宵世界,的确给人征服自然奇险的快感,也感叹先人在此建造这般街市的强悍。试若星空之夜,立于石阶之上,吟诵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亮了,仿佛是……”该是何等的酣畅淋漓,何等的忘忧于人事,又是何等的渺小于大千世界。
泰山是强者之山。不愧被世誉为五岳独尊,五岳之长,名山之冠。
顺着孔子登山的足迹向上前行,玉皇顶左右的庙堂殿舍都似藏于岩隙之间,少了点其它山巅峰峦中建筑的巍峨高耸,站在任何一个岩石之上,也总能感觉到还有一方更高的山岩在身后,令人不得不怀疑“山高人为峰”的哲理。
一路喊累的许女士,感叹自己已是强者,未曾想过自己能一步一步登攀上泰山。李慢慢半露皓齿地为她上了大拇指,香汗红霞的她叫着要发朋友圈,给内蒙古的亲友分享自己的快乐,也感谢我们对她的鼓励和帮助。看着高兴得娃娃似的她,白皙的皮肤被隐约的阳光晒得红霞画圈,与乌金刘海形成色与形的艺术美丽,散发着成熟女性的驿动魅力。转念一想:人未曾经历超越自我量力的事时,环境的逼迫与外化的鼓励力量,往往能让人触底反弹,爆发出生命的潜力,从而让世界对自己刮目相看,重新认识自己。正如孙悟空不在真火炉一炼,又怎么能火眼金睛呢?我们又何尝不是另一位许女士,都是在挑战的人生路上,得到过环境的逼迫和有力的鼓励,方才不再畏惧山高水长蜀道难,敢与泰山一争强。
仰观万象,俯察品类,强不过泰山。
泰山作为佛、道两教兴盛之地,更是历代帝王朝拜封禅名山,从而厚积了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的神化文明。封禅祭天绝无仅有的泰山,也是神权政治时代夸帝王,耀功业的豪壮之岳。太史公《封禅书》中曰:“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也就是说封禅祭天是有条件的:第一要有功,第二要有德,第三要有闲。所以古代帝王虽多,封禅史上最突出的惟秦皇汉武,其他的即使石刻纪铭很了得,也是空洞无物的文字排列,也或者如跳梁小丑地组合表演。
秦始皇世称千古一帝,功在九州合一、筑长城,凝人心;德在文同书,车同辙,四海一统度量衡,功德兼备闲自来。秦始皇封禅大典何其壮观?留有泰山最早的石刻虽已无法考证重现,但有《岱史》赞:“秦虽无道,其所立有绝人者,其文字、书法世莫能及。”我乃后世蓬蒿人,不敢枉论其道,但对史论之赞还是心存敬畏。然而,即便如此强者的秦始皇,相传登泰山,遇暴风雨而折返。面对“小天下”的泰山,曾经挥武扬鞭越千年的秦帝,也终是强不敌泰山压顶,可见泰山之强,天下谁敢当。
泰山是云彩之山。
世人皆醉泰山观日出,李慢慢便是为观日出而来,羡慕嫉妒他能提前在山顶订房下榻。也曾读到些写泰山日出的妙笔,定格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黎明时分,迎凉举目,眺朝霞染天成五彩,最烙印人心的当是徐志摩那句“浓得化不开……”
我是读着《两小儿辩日》长大的,西阳五水的日出日落,长江的朝霞不辩夕阳,大别山的霞帐日冉,庐山的黎明金光等等日出大观,都有一个可供解读的、共同的美丽依托,那便是云雾或浓或淡的陪伴相衬。
料想泰山亦是如此。也许是雨后天晴的缘故,午后从玉皇顶俯览下界,群峰如笋罗列,云海仙踪般若隐若现。忽尔寒湿的山风呼啸,云雾层层阻隔,弥漫得俄尔黑云压城,少许又千里丝絮。有时如浪似雪的白云滚滚;有时云朵填谷壑的翻腾流浪;连绵无垠的汪洋云海,翻江倒海间那一座座峰峦宛若海中仙岛,蜃楼披霞一般“江山如此多娇”,又怎么能分辩此时此景的日光与云雾呢?不以时喜,不以事悲地忘怀于云海变幻莫测的此情此景,又何尝不是观一场东山日出呢?
泰山日出或者晚霞夕照的奇观,都是大自然调和云雾或淡或浓的效果。人生春花秋月,夏风冬雪的忙碌与闲暇,亦是人与时光或淡或浓的调和,营造出的奋斗与幸福风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奋斗在朝晖夕阴的淫雨霏霏间,奋进在气象万千的春和景明里,调和着宠辱偕忘,把酒临风的闲暇,收获千里之外范仲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凝视玉皇顶下的霞光,金带似的五彩魅力,尽在云雾逸动生趣的调和间,令人一醉一陶然。
泰山是人文之山。
夜游在宾馆附近的岱庙广场,静静地仰望星空下的泰山,华北平原的“万物孕育之所”,西濒黄河,南抚汶、泗、淮之水,东望黄海,前瞻圣城曲阜,背依泉城济南,汲四方人文灵气,凝“冀近神灵也”。
文友泰安一中名师亓老师盛情,寻远离车马喧的山脚一隅,高朋满座,鲁地“五岳独尊”酒香雅阁,沁入心脾。一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与“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的寒喧之余,亓老师谈及了我所陌生的亓姓,为元末避兵乱由江淮移莱入鲁,始为复姓亓官氏,出自春秋时期诸侯国大夫亓官,属于官职称谓为氏。孔子十九岁婚娶宋国的亓官氏,明朝初期多省文简化为单姓亓氏。时下亓姓后裔在鲁地还是不少的。
“五岳独尊”酒香醇平稳,清洌纯正,入口不辛,入喉不躁。三巡过后,友人同事讲起泰山,上古的新泰山人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在泰山孕育,是有遗址考证的;盘古开天辟地以首为泰山的传说,也是有板有眼的;72帝王封禅祭天各有千秋的礼仪,更有石刻碑碣为证;孔子登玉皇顶小天下,李白、杜甫、鲁迅、郭沫若等越过十八盘,驻足南天门,无不是拍遍岩崖咏新篇。
亓老师是我们在江苏甪直古镇结识的文友,那是举行叶圣陶文学奖颁奖典礼的圣地。我们在江南水乡里谈文学,在小桥流水处聊文化,在灰瓦檐、乌蓬船旁论文明。石板路的慢节奏适合我,也只适合写一些小溪栈道类的风物。而今天看来,文友亓兄既能感悟江南玲珑之趣,亦善世说泰山稳重之妙。
阅见人生正当时,向心而动泰山痴。亓兄生于泰山,长于泰安,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泰安初逢雅聚,人与文的交流互动,宛若围炉一方泰山石敢当,不难让人关联起“重于泰山”、“稳如泰山”、“泰山安,四海安”这些词句的文化内涵与自信。
汪曾祺说:“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的价值。”从不同的角度去读泰山,给我的收获也是不同的,迁客骚人的留墨里,能读出泰山的岩岩之貌;挑山工的步履间,能读出泰山的稳重之本;秦始皇的封禅说,能祭出泰山的强者之魂;云雾彩的变幻中,能观出泰山的云海之迷;泰山人的酒宴会,能悟出泰山的人文之谊。
登泰山,有一辈子爬不尽的十八盘,更有一世无法企及的五岳独尊。读泰山,知岩岩之大后何其小,悟强者之智后何其弱。读泰山,愿能知晓人生路上,何时一心向上,何处耕云锄月,何人必诚相待。

作者简介:熊雷,网名水北滩,湖北团风人,湖北省作协会员, 鲁迅文学院湖北作家高研班学员 《帅作文》特约编辑;散有诗文见于《长江丛刊》《美文》《河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高考评卷专刊》《黄冈日报》《楚天文艺》诸报刊及网络,获人民教育出版社征文“最佳诗文”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