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小学时光(三)
李维军
我的小学时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度过的,难忘那些艰难而又充实的日子。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后场小学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我们搬出了破旧的没有围墙的“家庙学校”,搬进了红砖建成的宽敞明亮的新教室。乡村的日子在逐步变好,但我还能感觉当时日子的艰难。
父母每天天还没亮就下地干活,傍晚天都黑了才收工回家。感觉他们一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的,总顾不上管我们。上学放学,我都独自一个人,从来没有大人送过。
当时我家住在后场村的西南角。出家门,往南行,走到一条东西走向的乡间小路,沿小路再往东行,三百多米后,到达去家庙的路口,不转弯,继续直行三百多米就到达村南的后场小学。东西走向的小路的南面是一大片的庄稼地。这是我上学最近的路,是我五年小学走得最多的路。还有一条路去学校,那要走村里,绕一个大大的半圆到学校,会多走很多路,我极少走的。即使晚自习放学,没有手电,更没有路灯,没人陪伴,孤零零一个小人,我也走这条近路。有熟悉的小花小草陪伴,有可爱的蛙鸣蝉鸣陪伴,偶尔还有惊起逃跑的小田鼠或小野兔陪伴,我从来没有感觉过孤单和害怕。高兴了,旷野可以听我唱歌;悲伤了,可以独自默默流泪。可一到家或学校,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嘴的四周长了黄皮疮,后来连下巴上被传染也长了。张嘴吃饭或说话,一牵动黄皮疮的硬痂,硬痂破裂,流出浓水,钻心地疼。我是有病痛也不爱呻吟,大人们也可能忙于劳作,从来也没人过问和关心过。十多岁的男孩子,知道爱美了,也知道带着黄皮疮在人前难为情了。在小路和家庙的拐角处,有汪常年的流水,每次经过它,我会蹲下来,先用水润湿了硬痂,忍着痛,把粘连着的带着红色血丝的夹杂着黄色和黑色的硬痂揭下来,然后用冰凉的水清洗露着鲜肉的疮面。水真凉,疮面处真痛。忍着,先轻轻地撩水冲洗,再轻轻用水搓洗。四周没有一个人,只有潺潺的流水映照着我的小脸,双眼湿润着,泪水没有流出来……现在知道,治疗黄皮疮的特效药膏,在当时才几分钱。而我脸上的黄皮疮,最后竟是被我自己用水洗好的。
放学后,最难受的是肚子饿,尤其是下午放学后。回到家,找到上顿剩下的干粮——有时是玉米面饼子有时是白面馒头,使劲啃着吃。有时太干了,就捏上一点盐,放上一点白色的猪油,用热水泡一下吃,那就是人间美味。
小学五年级时,当时乡村大面积种棉花。都下霜了,我穿的布鞋还露着脚指头呢。行走在棉花垄里,帮大人拾棉花,脚冻得生疼……
现在日子好了,小学时的艰难而又充实的日子成了美好的回忆。祝愿我们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者简介:李维军,山东茌平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过工人,教师。现居济南,自由择业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