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的灯塔
“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他们或是革命家,或是艺术家,或是民主斗士……
一一题记
其二九、彭雪枫
投身革命二十年
你是“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铺成的是一场又一场
为国为人民之战
炼就的是一身又一身
文武兼备之才
将热血洒在战场
成了抗战中牺牲在战场上
新四军最高将领之一
一生参加多少战斗
也许你连自己也记不清
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之战
你次次冲锋陷阵向前
长征之途恶战之中
你是开路先锋
组织土城岭战役
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
直取遵义城
横渡金沙江
飞越大渡河
进军天全城
闯过大草原
一战更比一战艰
一战更比一战勇
一战更比一战胜
一路长征一路狂飙
转战新四军
更是如战神
四年之中
大小战斗三千七百余
歼敌四万八千多
组建骑兵团更扬威
反“扫荡”中打日伪
被泽长淮地
战争中
培俊才
一无教材
二无教员
你也要把随营军校办
亲自校长兼
就是敌人夹攻之下也不歇
边打仗边办学
边生产边办学
仗打到哪里
学校就办到哪里
“马背学校”盛名传
你把战争人才来培养
你把革命力量来积蓄
道路越走越宽广
鼓动中
抓宣传
一无饷粮
二无后勤保障
你还是要把《拂晓报》办
两支铁笔
两块钢板
两筒油墨
一把油刷
一块木板
半筒蜡纸
就成了你办报的全部家当
定要用
“拂晓催我们斗争
拂晓引来了光明”
以革命为主题
以战术为指导
你六十余篇文章亲把战士引
《拂晓报》成了
你的动员令与冲锋号
不尽淮河水
滔滔洪湖浪
英雄虽去
英名永存
注:彭雪枫(1907.9一1944.9),生于河南南阳市镇平县,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指挥员、军事家,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参加红军长征,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投身革命20年,历经大小战役战斗无数,创办军校与《拂晓报》,发表各类文稿六十余篇,堪称文武兼备,一代英才。被毛泽东、朱德赞誉为“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的好榜样”,被评为“100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22.11.6
其三〇、冼星海
你生于贫寒之家
却拥有人间幸运
好母亲与好天赋
好母亲给你人民基因
好天赋给你音乐细胞
一条音乐之路
就这样在你面前铺开
再苦也让孩子有出息
母亲带着你
出澳门
下南洋
回广州
一扇音乐启蒙之门
就这样被叩开
母亲鼓励你
上北京
赴欧洲
开眼界
一条音乐成材之道
就这样走出
是母亲让你记住贫寒之味
扎下人民之根
走进音乐殿堂
再穷也要学音乐
补贴家用度难关
卖书卖物
助教抄谱
勤工俭学
一把把音乐求学辛酸泪
就这样抹去
自强自立谢恩师
再刻苦
再努力
免费奖励
一堂堂音乐之课艰难
就这样度过
是勤奋让你不停锦上添花
增添音乐细胞
遨游音乐殿堂
感恩母亲
回报社会
你学成归国
走入时代
走进人民
走到一线
走向延安
抗日救亡你奋勇担当
人民大众给你营养
党的领导给你方向
你创作勃发
一个时代之音
高亢嘹亮
“到群众中去”
“向人民群众学习”
为人民所需求
被人民所理解
更好地表现人民
成了你音乐创作的终生追求
民族战歌
从你的曲中奔涌
一个伟大的人民音乐家
就这样横空而出
你走向了人民音乐的辉煌
从《救国军歌》
到《保卫卢沟桥》
从《到敌人后方处》
到《在太行山上》
……
两百多首群众歌曲
激荡起全民抗战精神
汇聚成不可阻挡洪流
冲向抗日前线
从《军民进行曲》
到《生产运动大合唱》
从《九一八大合唱》
到《黄河大合唱》
……
一浪高过一浪
汹涌澎湃排山倒海
“风在吼,马在啸”
多少人唱着奔向杀敌战场
你创作的每一曲
都是时代最强乐
汇聚着民族战斗精神
激扬着民族解放的呐喊
鼓舞着人民前进的号角
这是不朽的民族乐符
唤醒人民奋起抗争
你走了
留下的音乐永远活在民族心中
注:冼星海(1905.6一1945.10),祖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早年家贫随母赴新加坡,后考取北京大学,到法国留学五年,1935年后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任鲁艺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6入党,1945.10.30病逝于莫斯科。一生创作了200多首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大众歌曲、四部大合唱等,声乐作品开拓了中国现代革命音乐的新局面,成为中华民族抗战救国的精神武器。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22.11.7
其三一、闻一多
从书斋到广场
路不长
却一生走过
毫无遗憾
你已经告知
“前脚跨出大门
后脚就不会准备再跨进大门”
果真如此
你倒在了国民党特务枪下
用自己的生命
唤醒千百万人站起来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
不被人民毁灭的”
让独裁者颤抖
从学者到斗士
路虽长
却一刻走过
毫不犹豫
你清醒于
独裁的《中国之命运》
以坚定之态
丢掉文化救国的幻想
投身于抗日救亡
争民权反独裁
坚守昆明战斗
你柱着手杖
走在游行队伍最前列
为牺牲的“一二一”烈士呼喊
“未死的战士们
踏着四烈士们的血迹”
你号召他们与你向前
从斗士到死士
路更短
却辉煌走过
耀眼时空
你主持被特务暗杀的
民主志士李公朴追悼大会
以“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之势
痛斥声讨独裁政府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
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你真的是
“要死就死得轰轰烈烈”
你为李公朴先生讨还公道
人民更为你举行大义
你的血同样不会白流
你义无反顾地走了
却留下了
《七子之歌》与《最后一课》
辉映世间
而随你而去的独裁政府
却被人民毫不留情地
扫进历史垃圾堆
注:闻一多(1899.11.24一1946.7.15),本名闻家骅,生于湖北浠水县。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斗士。他曾先后任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5.7.15
在主持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作《最后一课》演讲,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途中。毛主席赞誉“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留下的《七子之歌》被传唱至今,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22.11.7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三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