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片药难求,想起久违的“票证年代”
吴熙禄
由于历史背景的原因,那是个,生计拮据、好多生活资料凭票证供应的年代!几尺布票,几两油票,多少斤粮票,都按人按时发到千家万户,居民就是凭着这些票证,截布、购买粮油,你有钱想多买,或享受特殊照顾,没门!连中央首长的家属做衣服买布,布票不够,还得向他人借。
那时如果不实行计划供应的票证制度,在那个生活资料短缺的困难时期,任凭有钱、有权的人任意购买囤积,旧社会的生活悲剧将会重演!“新中国”之所以“新”,标志之一就是在非常时期有为弱势群体托底的调控能力。
票证制度虽说打着时代的印记,然作为调控手段,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人民政权的本质要求。这种制度性的“雪中送炭”,现在想起来还是暖暖的。
改开后,有当年打下的工农业基础,加上化肥农药的使用,粮食亩产量提高了好多倍,不管它有毒无毒,总算告别了粮油票;大批军工项目和国家重点工程下马,自毁长城也罢,急功近利也罢,“军转民”后,轻工业产品丰富了,一些生活资料逐渐供应充足,这证、那证也用不着了!
在物资丰富的情况下,是否意味着用不着政府调控了呢,换句话说,单靠市场就能解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用、生老病死问题吗?
一场疫情暴风雨,把一些人的“市场万能梦”浇醒!政府缺位后,在肆虐的病毒和发国难财的官商面前,大多数人是那么的无助。人病危,特效药一片难求!于是人们开始怀念当年票证制度体现的计划分配和政府调控功能。
重大灾难面前的物资特别是药品,政府应该是实行统一管控。决不能像去年商务部那样,随意提示人民群众自行储备物资,也不能像疫情放开前后,任由专家游说老百姓随意储备药品。道理很简单,多么丰富的物质、药品储备,也经不住部分人盲目的抢购囤积。非常时期的生活资料、药品供应必须由政府统一配置。
据说我们的邻国朝鲜、日本防疫用药就是这么做的。政府根据患者信息反馈,送药上门。这样既保证了患者及时救治,也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也避免了群众涌向医院、药店造成的交叉感染!不管这个消息实不实,我倒认为是个好办法。我们的网络、物质基础不比他们差,应该能做到。
党中央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四字宗旨放在当下,就是疫情防控,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而不是为了实现药企、药店的利润和某财团的业绩,以承包代替调控。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一,就是由公有制决定的调控能力。当年实行的凭票证供应制度,就是调控能力的表现之一。尽管各个时期调控的对象不同。
草民“论政”,不自量力。尽管有些表述不严谨,但表达的意思很明白,这就是政府是人民群众的靠山,任何时候都不能缺位,尤其是面临大灾难的时期。
2022年12月26日

吴熙禄:大专学历。原莱芜市钢城区棋山管委圈里村人。1965年参军,退伍后先后就职于莱芜铁矿、莱钢安装工程处、莱钢培训中心。当过矿工、宣传干事、政治教师等。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出版诗集《汶水流情》、评论集《玉壶冰心》、长篇纪实《荣河纪行》、古代历史故事小说《古槐幽梦》、《大明清官吴来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