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元旦之际,虽然是艳阳高照却有几分寒意。
一早梓潼木刻年画传承人罗智婉先生就来到了七曲山为四方游客讲解梓潼特色传统文化……
梓潼年画与山东潍坊年画的源流——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可你知道吗,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根在梓潼!”罗智婉说。
查看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编纂的《杨家埠志》,上面记载,杨家埠木版年画起源于杨家埠村,从业者多是杨氏家族后裔。而杨氏一族,原籍四川成都府梓潼县人,自前明洪武年间迁潍。同时,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川北梓潼等地先后发生赵和尚起义、明玉珍抗元等战争,梓潼年画艺人杨伯达为躲避战乱,从梓潼远迁至山东,也将梓潼年画带了过去,创立杨家埠年画。
1985年和1988年,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志办副主编谭家政为编纂《杨家埠志》,曾两次到梓潼县走访调查,并带来杨家埠的杨氏族谱、碑文,明清潍坊年画样品。今专家考证,迁往山东潍坊的杨氏即梓潼县城中和街和杨家拐杨氏中的一脉。
2018年3月,罗智婉以梓潼年画代表性传承人身份参加四川大学“国家艺术基金年画培训班”,随50余名全国各地年画传承人赴山东潍坊杨家埠学习考察,拜访了杨家埠年画代表性传承人——92岁高龄的杨洛书老人。杨洛书明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源于四川梓潼。他还亲笔给罗智婉题词:“杨家埠木版年画源于四川梓潼。”
对比杨家埠木版年画与梓潼七曲山梓潼门神年画、壁画、文昌经诰中的木刻雕版画可以发现,两者有着许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杨家埠木版年画所刻的龙凤、麒麟、彩云、花草,与七曲山梓潼门神年画中的景致构图完全一致;明代杨家埠木版年画中文臣武将身穿铠甲、胸前虎头护心镜等,与元代梓潼《文昌大洞仙经》中的木刻文昌帝君坐像胸前的蟒袍龙头护心镜极为相似;杨家埠木版年画“狮子把狗”中的“狗”,与七曲山大庙门前的“狻猊”形态完全一致。
十九世纪中后期,梓潼年画因画面单一等原因,逐渐走向衰落。清末民初,梓潼木刻画匠多转向寺庙雕刻经书,或为民间雕刻幽冥卷板,单色年画成了附带产品。民国时期,梓潼出现石印业,雕版业随之衰落。如今,在梓潼的寺庙、古建筑及乡村老屋,仍有大量壁画及门神年画遗存。
梓潼年画内涵丰富,历史悠久,作为传承千年的民间艺术瑰宝,经历过辉煌,也曾经失落。如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罗智婉等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逐渐恢复了元气,获得了新生。
随着文昌信仰崇拜的兴盛和文昌文化的传播,民间画匠纷纷以文昌传说和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大量木刻雕版画、壁画、年画等,广布于庙宇祠堂,后来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正在忙活的罗智婉,聊起梓潼年画,话匣子就关不住。
走进罗智婉在梓潼县城的家中,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几十块年画木刻和雕版。这是罗智婉醉心于梓潼年画的传承、打捞、恢复30多年来,走村串户,一块一块从梓潼及其周边剑阁、元山等地陆续收集来的。随便拿起一块木刻年画雕版,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岁月的悠远。每块木刻年画雕版大约拇指厚,沉甸甸地,“这些木刻年画雕版共有50多块,基本都是濒临失传的明清至民国期间珍贵的梓潼年画木刻雕版,完善了梓潼年画断代传承没有古代实物的遗憾。”罗智婉说,这些雕版绝大部分是楠木雕刻,“这些雕版线条劲健大胆、造型生动自然、构图精美传神,尺寸多样、种类丰富……是很难再造的地方特有文化及历史文化遗产。”
最后我们以崇高的礼义向罗智婉先生致敬,也愿梓潼年画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