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壶
宋晓华
父亲好酒,虽然当时生活条件不好,但他是教师,每月都有工资,所以这一爱好还是一直保留着。
喝酒要有酒具,所以父亲心心念念地想要一个酒壶,那时在农村,酒壶很少有陶瓷的,多数是锡铸的。有一段时间,父亲不知听谁说的,牙膏皮是锡的,他就用心收集了很长时间的牙膏皮,积攒了不少,但最后问了串乡的锡铜匠,才知道牙膏皮并不是锡的,不能铸造酒壶。但父亲想要酒壶的心思并没有断,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下午,他从外面回来,兴高采烈地拿出一个锡酒壶,酒壶高约三十厘米,敦敦实实的,通身闪着银白色的光泽,欣赏了半天,才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自此以后,父亲每次喝酒,都把酒先倒到酒壶里,用热水烫好,再倒进小酒盅里,有滋有味地咂摸起来。有时候邻里家来了客人,也来我们家借酒壶用,父亲很是得意。
等到我长大喝酒的时候,就不太用酒壶了,直接把酒倒进一个大杯子里,倒是省了不少事,但总感觉没有用酒壶的那种你推我让的款款情意,也少了谦谦的文雅,毕竟用小酒盅,不会发生一口闷进二、三两酒的事情,更少了仪式感,少了酒文化的传承。
前几年,我在整理房间时,无意间找到了一个陶瓷酒壶和六个酒杯,酒壶不大,能盛三、四两酒,天蓝色的,上面有一些碎碎的金花,看起来优雅细腻。酒杯更小,是三钱的杯子,白瓷,看上去粗笨古朴。酒壶和酒杯很不相配,但我如获至宝,赶紧洗涮干净,收了起来。家里有了客人,不论能不能喝酒,我都要把酒壶、酒杯摆上,推让一番,仪式感满满。
可不巧,前几天酒壶被我不经意间碰到地上,“啪”地一声脆响,碎了。当时很是懊丧,不过酒壶碎了,固然可惜,但以前没有酒壶不也一样喝酒?而且这酒壶和酒杯原不配套,碎了,正好再找一个色调搭配的,岂不更好?如此一想,不觉释然。
2022年9月22日
作者简介:
宋晓华,男,汉族,1970年10月出生,大专学历,山东平邑人。1993年7月毕业于临沂师范专科学校,同年参加工作,现在山东兰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工作。空闲时喜欢读读书,写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