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起居有节奏,早睡早起。春秋年间的灯油肯定当然稀缺,也不至于挑灯夜读。老子的生活是循天地行,日日黑昼有序,不紧不慢。道家讲究的是清心寡欲,经常保持虚静的状态。时时清理心脑的空间,就不至于丟失真实的自己。
除了伏案推敲《道德经》,老子每日里都要步行散步,缓缓徜徉于自然之中。昂首望云天,低头览草木。一脚一脚踩在土地上,与鸟雀神交,与牛羊默语。神仙从来是孤寂。老子是凡人,从天地万物的运行中,他关注的还是苍生的疾苦。愚昧的人们,不可思议的心性,欲望的无休止膨胀,或争斗的乌烟瘴气,或碌碌无为的如行尸走肉,好像都在游魂般迷失。他知道自己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人微但发心巨大,就是要把自己悟清的大道,传世于后人,让活着的人心明眼亮。
据记载,老子到函谷关时,已是年逾八旬耄耋老人。虽胡须全白,但他身体健硕,步履轻盈。攀登高山,行动比徒弟尹喜还利落。

现代中国人养身,都倾向于学习道家功法。太极功,阴阳操,五禽戏等。其实根本不在乎如何的伸胳膊蹬腿。内心的虚静,身心归一,与周遭的环境和谐,神韵在其中,身子骨自然轻盈。
函谷关附近的一座山丘,是老子每天光顾的地方。寂无人烟打扰,四周草木茂盛,鸟语花香。山顶小块平地,可瞰望远方,尽揽四方的山川河流,村庄田畴。
有时老子定如木桩,连续佇立凝神好几个时辰,一动不动。
他进入了化境,与天对话,与地耳语。竟然常常有泪水无声的淌出。
日中而斜,月圆而缺,这是我们地球人眼见的天地运行规律。太阳最温暖的当午,只在头顶停留很短暂的一霎儿,就慢慢的斜向西去了。太阳一声不吭地起落,天上划了个弧线,近而又滑向远处。日月调节地球的冷暖,不断置换眼前的风景。给我们带来"天枢"般的轮轴,春夏秋冬,24节气,七十二变化。人类的作息时间有了,农时也顺理成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人说,造物主咋弄的,搞得人很尴尬的,本来生命苦短,长些的才活个三万来天,其中有一半时间还耗去做了睡梦。
月亮更是如此,每月农历十五时,微笑着露岀一次圆脸盘,然后每天就缺了一块,到农历初一,剩下柳叶一般的一弯细钩。月亮也是不动声色左右我们的生活。大到海洋的潮起潮落,飓风狂浪。日常的刮风下雨和她有关系,人心情好不好也有月儿的掺和。还有不便于描述的女人生理周期等。月球就是太阴。哪天不在了的话,整个地球会乱套,人类的神经会在瞬间崩溃。

沉思在天地之间,《道德经》第9章就从老子的脑际浮现出来。
天地就是如来神掌,人终其一生,充其量也折腾不出多大的模样。量力而为吧。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在第9章里用三句话,告诉我们一条非常重要的为人处世之道。
第1句,"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持,抓在手里。
盈,饱满,完美,纯洁无瑕。指没有任何缺损的事物。
揣,古词意是用手丈量到的。是获取,掌握手中的。锐,锋利,冒尖。
已,罢了,算了。
如果我们抓在手里的财富,占有的东西已足够多,已然是用之不尽了,不如作罢。没必要再用心用力去获取了。持而盈之是讲有形的,物质频道的。而揣而锐之,是说无形的,精神层面的。
揣而锐之,是说已有足够大的名声,权威,势力,武运长久,可能吗?都是过眼云烟般的短暂,你绝不可能长时间的保持这种格局,状态的。
(鬼谷子第七篇有《揣篇》,善用天下者,必揣诸侯之情。)
第2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这段话相对好懂。人活一生追求的不就是富贵荣华吗?金玉满堂,那就是大圆满,就像上句说的,够盈够满。金银财宝,银行的存款,豪房豪车,美酒美色,美元RMB足够的多。金玉涵盖广阔,不但有财宝,还有权有势有追随者。老子叹息一声,这些光辉灿烂短命啊,谁也守不住的。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富贵到金玉满堂,多完美的生命哇。这时候老子不是告诉我们喜笑颜开,敲锣打鼓放鞭炮,热烈祝贺凑热闹,而是搬来危言耸听,冰桶警告。

人性如此。有钱有势,大富大贵把持住的男女的确不多。骄,是自为了不起了,心旌荡漾起来,身体也会飘飘然了。这可就麻烦了。自遗其咎,遗是产生和遗留。咎,是麻烦,罪过,祸害等的意思。
本来富贵是好事情,但德性不够,居高临下了,骄横的看不起人了,更有甚者为富不仁,霸道欺凌。这天开始就种下麻烦了,倒霉在招手,灾祸今后会频频找上门来。像另一位道家鼻祖文子讲的,掏鸟好简单,但下一步会有蛇掏岀来。
第3句,"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有人可能会说,老子总是一身的负能量,见不得人好。人抬人,人捧人才是绅士君子的风度。老先生仿佛嘴里带毒的,红火热闹的时候,总有一桶冰水泼过来。
《道德经》第9章说了什么,小结。
功成,不尽然总说那些物质盈满的,权倾一时的,金玉满堂的,盛极一时的等上流人士们。包括社会各业,无论做什么营生的男女,当官的,经商的,做学问的,种地的等。完成了自己的志向,达到奋斗的顶点,收获了追求的名利,知足吧,收手吧。都算是大功告成了。
功成了怎么办?那就退了吧。为什么正风风火火的活着,老子先生就劝说我们主动放弃,主动倒退呢?消极,够阴的吧。但老子说,这些道理可不是我自己捏造岀来的,是"天之道也",是老天爷警告的。
既然生活在地球上,就是这么样的法则。四季轮回,寒暑交替,有明有暗。你有天大的运气,非凡的才气,也是热闹一阵子,辉煌眨眼间像流星殒灭。你活得如何的凄惨,运气背的喝口凉水就呛,先无须绝望,一切不幸很快会过去,峰回路转。谁造成谁赐予的一切,像过山车一样的游戏,是老天爷。谁也想反其道而行之,把老子爷爷的话当耳旁风,谁就倒霉。两千五百多年了,人类记下的流水帐可以用大数据梳理一下,没有人能逃出《道德经》划下的圈子。
天体就是这么运行的。月亮就是如此控制我们的,潮起潮落,忽明忽暗。人之十不如意八九,舒服的日子很短暂,半明半暗半称心,也是月亮的无言启示。

想改变可能吗?美国佬的科技狂人马斯克正运作把地球上弄到火星上生活。上了火星的人会变成什么人格,还无从可考。
《道德经》的人间智慧太实用。直到21世纪的今天,没有多少人潜心用功,静下心来消化老子的谆谆教诲。哪怕记住第9章,这40个字,也能做一世的指路明灯。就根本不会出现熬不住痛苦跳楼自杀,或名利双收的大官们晚年吃了牢饭。
人成功时,就觉得自己像千手观音,无视了天道的帮助,忘记了友人的善劝,充分张扬人性。持而盈之,金玉满堂,这是一个人活的最危险的时候。因为老天给你的那份恩禄将消耗殆尽。道家之说是"自取其咎",阳气将尽必然会出现阴损。积攒下的麻烦会成堆找过来。佛家也一样,享受回福报,业障就来了。所以老子说好日子不能长保,人性经不住考验。嗜欲之人一般天机浅。所以祖宗几十代念下口诀,官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突破魔咒的稀罕。
连有些大智慧也难幸免。
明朝帮忙朱元璋建国治国,又兴建了神秘的北京紫禁城的刘伯温先生,堪称先知先觉的大仙了。头起就把一切看得很透,什么官位也不要,无欲就胆壮,敢和朱元璋皇帝贫嘴贫舌。朱元璋说,说谁也说的,也可以打的,但刘伯温说不得打不得。后来刘伯温还是没顶住功名利禄的诱惑,被封了大官。官身不由己。不自觉的陷入政争铩羽的政治内讧,被奸人所害,也没能得以善终。
潮起潮落,是天地之道。秋去冬来,是人生的常态。明朝朱元璋开国有功,得益于有个好老婆马皇后。朱和尚创业期间,马皇后在他的办公桌头顶上写了五字鞭策,"能屈者能伸"。这句话是顺理成章的,是道德经的内容。一般人都能做的到。委屈忍辱受治的男女,一朝时来运转,扬眉吐气,那不用费劲。
胡说认为警示世人,书法写到头顶墙上,五字应该换位,"能伸者能屈"才是。伸展出来又能主动缩回倦屈打回原形,才是真正得道的高人,才懂得在盈满后散财,才知道功成后退隐,见好就收。

之前,也看过些学习《道德经》的观点,认为应该去伪存真,去糟取精。当然,老子说这个世界不会完美,自然也包括他自己。缺陷是天地间永远的故事。
有的人心高气盛,永远不服输,这是一种阳光心态。听了老子的这一套,很受打击。攀登是无止境的,官越当越大没啥不好。财富越积越多,有什么毛病?难道自己找坡下,自甘堕落,这不自己挫伤吗?
不是老子心短,是天道忌盈!民间早有流传,人啊,没有熬不过去的苦,咽不下的气,只有享下了的福,消受不了的甜。
切记:《道德经》从来没强迫准,从来没想教化谁,老子的观点只是解释这么做的好处与坏处,是顺应天道,顺其自然,是无为而治。
老子眼中的圣贤,也是人。高人,贤人,圣人之所以能相对长期主义,是因为不断抑制与克服人性中的欲。发心利他的多些,用德性来约束。深知弓不可张满,力不可使尽。
见好就收,并不是马放南山,退隐江湖。是放下自己,大爱天下。修福为己。
天道最忌一个字,盈,就是满。
老子的这段阐述,让尹喜心悦诚服。当日中午,师徒二人又摆了酒阵,喝得畅快。
(待续,第10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