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的自行车
全红霞
“长大以后,为了理想而努力,渐渐地忽略父亲母亲和故乡的消息。”参加工作以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陪伴父母共进晚餐、秉烛夜话已成了奢望。年岁渐长,越来越想念父母;看着父母两鬓如霜的白发,愧疚之情溢于言表。这个周末,我终于回到父母身边,承欢父母膝下,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我还是当年那个扎着两条小辫的孩童。
星期六早上,吃着柴火灶熬煮的玉米粥,香甜粘糯,唇齿留香,沁人心脾。那是小时候的味道,那是妈妈的味道,那是游子归家的味道。吃过早饭,看着家里凌乱不堪,看着逐渐衰老的父母,我决定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给家里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干净,整理妥帖,欢欢喜喜迎接2023年的春节。说干就干,我先从客厅开始,把沙发、茶几、电视柜上的物品一一整理,有用的摆放整齐,没有用处的清理出去。一会儿功夫,客厅的空间大了,显得更加敞亮了。我打来一盆热水,准备擦洗家具。我戴上橡胶手套,先擦电视柜,再擦茶几,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擦得异常仔细,生怕哪里的灰尘没有擦干净。看着明净整洁的客厅,我的心情如暖阳灿烂,干劲更大了。打扫完客厅,我又去打扫厨房。经过储物间时,我无意瞥了一眼,这一瞥,我再也挪不动脚步。储物间的自行车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走进去,轻轻抚摸着它。这辆自行车是“飞鸽”牌28型的,车身落满厚厚的灰尘,横梁上缠的蓝色塑料带斑斑驳驳,有的已经断裂脱落,车铃已经哑然失声,车把手锈迹斑斑。这辆自行车陪伴了父亲40多年,现在默默地停在角落里,像一位被遗忘的老朋友,静静地诉说着陈年旧事,似水流年。我的思绪飘得好远好远,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的大多数家庭还比较贫困,没有交通工具,坐班车又怕花钱,外出基本靠两条腿。到镇上购买一些生产物资和生活用品,大多数靠肩挑背驮,费时费力,极不方便。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自行车。父亲和母亲省吃俭用,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父亲舍不得给自己买一包烟,把卖菜的钱和外出干活挣的钱全部攒起来,足足攒了半年,终于攒够了买自行车的钱。崭新的自行车买回来了,停在我们家的院子里,我还没有自行车高,围着车子转了一圈又一圈,怎么也看不够。我盼着自己快快长大,骑着自行车驰骋万里江山。车轮和横梁铮亮铮亮,父亲转动车铃,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闻讯而来的邻居,站在我家院子里,一边欣赏一边啧啧称赞,流露出羡慕的目光。我的内心无比自豪,我觉得父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

父亲的自行车,寄托着父母对我的殷切希望。那时候,农村比较贫穷,大多数家庭辛苦一年,才能勉强填饱肚子,根本不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有的家长认为上学没有用处。我上小学以后,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学习非常刻苦,每次考试成绩都位居班级第一,父母非常欣慰。不管我需要什么学习用品,父母都会及时给我买,有时候家里连几块钱都拿不出来,父母就会去邻居家借,给我买所需用品。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学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需要用三角板。那天早上,父亲骑自行车去镇上给奶奶买药,我让他给我买一副三角板,父亲说没问题。中午放学回家,父亲也回来了,我兴冲冲地要我的三角板。父亲这才恍然大悟,说忙着给奶奶买药,买完药就急匆匆往家赶,把买三角板的事给忘了。我顿时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老师下午给我们讲怎样画三角形,没有三角板,我怎么学?要是学不会怎么办?”我哭得不吃午饭。父亲连忙说:“我现在去买,你别哭了,好好吃饭,我买回来给你送到学校,耽误不了你学习。”父亲匆匆扒拉几口,放下碗筷,骑着自行车出发了。下午上课之前,父亲果然将三角板送到了学校。看着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父亲,我感动地望着他,说:“爸爸,谢谢您!我一定好好学习,不会让您失望。”父亲慈爱地看着我,对我说:“你是爸爸的骄傲,需要什么告诉我就行。”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父亲买药,把钱用完了,就没给我买三角板。回来以后看我哭的厉害,只好返回镇上,给商店的人好说歹说,把自己的一包烟退了,才给我买的三角板,我的内心充满愧疚。上初中以后,我寄宿在学校,每个星期六中午,父亲骑自行车接我回家,星期天下午,父亲骑自行车送我去学校。坐在自行车上,父亲给我讲他在军营的故事,给我讲老家商洛的风物人情,给我讲历史名人的感人事迹,给我讲家乡发生的历史事件。我觉得,父亲的大脑就是一座知识宝库,他通晓天文地理,了解中外历史,我对父亲更加崇拜。中考前夕,为了节省时间复习功课,我连续几周住在学校,没有回家。每隔几天,父亲就会骑自行车给我送来食物,有时候是一袋花卷,有时候是几个馒头,有一次给我送来十几个煮熟的鸡蛋。那时候,鸡蛋是我们家很重要的经济来源,父母舍不得吃,攒到一定数量,卖给107厂的工人,换的钱补贴家用。看着眼前的鸡蛋,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哽咽着说:“您和妈妈都舍不得吃,一次给我拿这么多,我不要,您拿回去和妈妈吃吧。”父亲抚摸着我的头,露出慈祥的微笑,说:“傻孩子,你现在到了冲刺阶段,不吃好点营养跟不上,怎么复习呢?怎么实现你的远大理想呢?”看着父亲骑车远去的背影,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不让父亲失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师范学校,父亲非常满意。

父亲的自行车,承载着家庭的艰辛。穷则思变,为了提高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我们村大多数人家都种植黑木耳,我们家也种植。有一年春天,该种木耳了,需要去县城买菌种。我们村离县城大约50公里,坐班车来回需要十块钱车费。父亲为了节省十块钱,一大早,就给军用水壶装满了水,准备骑自行车去县城。我们都不同意,怕他身体吃不消,让他坐班车去。他爽朗一笑,说:“你们可别忘了,我曾经当过兵,这么点路根本不算什么,那你们放心吧。”父亲精神抖擞,信心百倍,骑着自行车出发了。傍晚时分,父亲终于回来了。自行车后座上,带着一个大大的蛇皮袋子,里面装满菌种,父亲用绳子结结实实地系在车子上。看着像小山一样的袋子,我想象不出一路上袋子如何摇摇晃晃,父亲使出多大的力气,付出多少艰辛的努力,才安全地带回了家。父亲中午没有吃饭,又累又饿,早已上气不接下气。吃过晚饭,顾不上洗漱,便倒头呼呼大睡。

父亲的自行车,传承着家庭的孝道。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在田间辛苦劳作,奶奶虽然70多岁了,还要负责我们家的一日三餐,也十分辛苦。每年夏季,收完麦子,颗粒归仓之后,农忙暂告一段落,辛勤劳动的庄稼人可以稍作喘息。各种农事安排妥当,父母便会带着奶奶,外出“旅游”一次,当然,最远还是镇上。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奶奶,母亲也骑一辆自行车跟在后面。那时候,我们家已经买了第二辆自行车。到了镇上,父母带着奶奶,到处走一走,看一看,看上班的人怎样生活,看商店里有哪些不曾见过的商品,奶奶乐得合不拢嘴。中午,父母带着奶奶,在国营食堂吃一顿“大餐”。所谓大餐,有时候是一碗粉条豆腐汤配米饭,有时候是一碗扯面,奶奶总是吃得津津有味。奶奶经常说:“有你们俩照顾我,我这辈子享福了。”吃过午饭,父母带奶奶去国营商店,给奶奶扯几尺布做新衣服。回家以后,母亲顾不上休息,拿出米尺、剪刀,为奶奶量体裁衣。剪好以后,母亲开始缝制。母亲用心地穿针引线,缝纫机“哒哒”地跳动。大襟盘扣的蓝色上衣做好了,奶奶穿在身上,是那样合身,那样妥帖,好像年轻了好几岁。奶奶逢人便说:“这是我儿媳妇亲手给我做的。”言语之间,流露着自豪,流露着满足,布满皱纹的面庞笑成了一朵花,亲戚邻居羡慕不已,母亲也因此获得十里八乡的高度赞誉。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姐妹成家立业之后,孝敬老人,家庭和睦,这都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如今,父亲已经年逾古稀,我们姐妹经常回家探望,购买生活所需。父亲晚年生活富足安定,再也不用骑着自行车四处奔波。父亲的自行车,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可是父亲舍不得将它丢弃。听母亲说,父亲经常深情地凝视着他的自行车,有时许久不说一句话,有时喃喃自语:“我的老朋友啊,你陪伴了我四十年,为我们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我们都老了,就互相陪伴,安享晚年吧。还是党的政策好啊,让我的晚年衣食无忧。”
父亲的自行车,依旧静静地停在角落里,像一部历史教科书,见证了家庭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祖国的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
全红霞,凤县教育体育局干部。女,出生于1976年2月,1994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1994年7月—2021年8月,先后在凤县黄牛铺镇中心小学、凤县新建路小学工作,2021年8月至今在凤县教育体育局工作。热爱教育工作,努力钻研业务,潜心教书育人,工作精益求精。性格活泼开朗,喜欢读书跑步,乐于帮助他人,乐观积极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