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张健

上图:小苹果2022年8月回丹同太姥姥合影
临近过年了,记得三年前的这会儿应该刚从武汉回京,那时候这病毒连个像样的名儿还没有呢,大家都在筹备年货,忙着各种聚会,谁也不知道未来将要面对什么。三年一晃而过,城市仿佛又回到了之前熟悉的状态,拥堵的街道、红火的餐饮业,不同的,只是挤兑的医院,还有排队火化的殡仪馆。
打有记忆起,第一个春节是在姥姥家过的,小时候住在姥姥家的小平房,恍惚还记得那是一间两室的房子,两个屋子中间是过道兼厨房,后院墙边还养了几只鸡,房后还有一间小房子。那时候最深的印象就是隔壁的福民商店,那建筑是日据时期留下的老建筑改的国营商店,周围都是做小生意的邻居,我姥爷就在那门口给人修鞋,我们这帮孩子没事就跑到那边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蹭到点零食糖果啥的,姥爷心情好时,也偶尔会买点白糖仁儿、柿子饼啥的给我们解解馋,久而久之也变成了福民这帮野孩子的聚集地。
后来长辈们的厂子都分了房子,有了自己的家,大家也就分开住了,姥爷走的早,姥姥住了几年也搬到了我三姨家的楼房,离我家也就一里路,那时候的我已经上小学了,因为每次回家都要先路过姥姥家,便养成了先去姥姥家蹭口吃的再回家的习惯。说来也怪?短短500米,两条腿一走到那就走不动了,不吃那一口绝逼回不了家,这可能就是最初儿时的味蕾记忆在作祟吧!我记得最爱的是,老太太包的山东大包子,芸豆馅儿,发面儿的,大块芸豆和猪肉丁、油渣拌的馅儿,咬一口滋滋流油,配上一碗白米粥,那时候的我将近180,巴掌那么大包子我一顿能吃5.6个,至今我妈做的还没能超越那个水准,相信也没法超越了。
我姥是老党员,干了半辈子居委会的活儿,山东人性格耿直,据说年轻时唯一走过的后门儿,就是把我妈把分配的幼师工作托关系调到了工厂当工人。有一次我放学贪玩,回去都很晚了,还没心没肺的去姥姥家讨口吃的,那天老太太也不知道哪儿捡了一根木棍让我拿回家烧炕,待我吃爽了拎回家,我妈用它削了我一宿,且因此记恨姥姥,一周没再去过。后来上初中的时候我爸调回丹东军区,我们家也搬走了,回姥姥家,便成了每周及节假日与亲戚们相聚的固定活动。
印象中老太太快40岁才从山东举家迁到丹东,一口胶东话一直没变过,虽然没念过什么书,却能自学,看书看报,能写能算。老太太心脏一直不好,70多的时候冠心病,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住了几周院硬是挺了过来。老太太是那种躺在病床上吸着氧、输着液,要上大号的时候还怕影响病房其他人,拼着命拖着输液也要去厕所的性格。可能是自小受老太太影响,我们这一家人都是这脾气,不爱麻烦别人,也尽量不给别人找麻烦,每次家人们聚会老太太都会惦念每个人,叫谁了?没叫谁?谁来了?谁为啥没来?生怕错过一个,差谁一件事儿能惦记几个月。我妈老说我姥姥太爱操心,但是在我看来,姥姥是我一生中见过最细心且伟大的女人,她养育了四个优秀品德的子女,且影响了我们乃至我们下一代的子孙。同时,老太太也是幸福的,这么些年,儿女也一直在您身边不曾分离,这个家因为您,依然团结,相亲相爱,永不言散!!!
2023年1月10号,姥姥因久病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5岁!愿来世还能叫您一声姥姥,吃上您蒸的包子,拎上您给我的烧火棍;愿您在天堂没有痛苦、悲伤,愿您依然幸福;只愿百年浪迹后,再来孝前缘,爱您!!!
张健:2023.1.12日于长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