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具仪式感、最为重视的节日,就是新春佳节。过了腊八就是年,从各种媒体上看到,春运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看到了浩浩荡荡、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车流。公路、铁路、车站、港口、机场,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整个社会重新复苏了,久违的正常生活回归了。
过大年对中国人太重要了,多远的路都要回家过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笑声朗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贴对联、挂灯笼、年夜饭、压岁钱。“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就是定格在中国人心中的年。如果说,几千年以后的今天,常回家看看是老人的期待和期盼,那么回家过年就应该是游子的自觉和自愿。
与国外有本质的不同,西方人的圣诞节是向外跑,中国人过年则是往回走。这是文化的差异,是信仰的不同。自从有了年的概念,凡遇过年,不管是风光的,还是落魄的,中国人心中只有两个字:“回家”。不回家似乎就不算过年,越久远越是如此。老祖宗把家和年看的非常神圣、非常纯粹,亦非常绝对,哪怕只是吃一顿守岁的年夜饭,也要回家。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人们不像过去那样想过年、盼过年、等过年,许多民间习俗、传统习惯也渐行渐远了。城里人的年夜饭几乎被酒店化了,不会做饭、不想做饭、不愿做饭的队伍日益增长。“未来的农村谁来种地”、“未来的城市谁来做饭”,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的烟火气也不像从前那样烟雾缭绕了。多少年来,开始是大量的农村人进城打工,现在是部分进城的人返乡创业。那些生活在城市的“农三代”、“农四代”甚至不懂得什么是农村了。但人们过年的概念还在、回家的念头也在。

生活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人们浮躁、急躁、烦躁、暴躁。有学者认为,现在是历史上最浮躁的年代,社会在改变人、人也在改变社会。冷静、平静、耐心和信心应该回归了。也许,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也许,这是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好还是不好,只能交给时间去回答——时间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我以为,不管是什么原因、什么理由,一年结束,最应该、最需要做到的事情,就是回家过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末年初,可多人等不到过年就走了;还有无数人因为责任在肩,长年累月坚守在岗位上,为国家和大家守岁,经常无法回家过年。我们有年过、能过年、能回家过年,该是多么的幸福和幸运。
马上快要过年了,你准备回家吗?赤手空拳回来都是爸爸妈妈的最爱。在生命的诞生地,灵魂的安放处品味一下,回来吧,家里的年夜饭等你来。
一一2023.1.8日晚 雷亚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