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的弟弟是大提琴 (三篇)
文/ 张艺凡
父母是独生子,可轮到我仍是单传。上学还好,一到空闲时总觉得独单,唯一开心的是我还有个爱好——拉大提琴;那优美、浑厚的旋律总会让我走进童话般地世界。所以,同学们都说我比他们小,比他们幼稚。小、幼稚,使我常常想起10岁生日那天的情景:我望着五颜六色的蛋糕许愿时竟冒出一个奇想,“妈妈,我的愿望——是把大提琴当作家人、当作弟弟,好让他永远永远陪伴着我”。妈妈看着我只说了一句:“那好啊,你高兴就行”。
说来,我与大提琴结缘和妈妈有关。
那是在幼儿园小班选修兴趣课,妈妈为我选择学拉大提琴。之后,每周4天上午我都得坐在椅子上抱着大提琴,右手运弓、左手按弦、眼看曲谱、脚打拍子,经常弄得手忙脚乱,满头大汗。学到7个月时,恰逢六·一儿童节,老师让我们参加演出。平时拉琴不认真,可一到彩排我总跟不上旋律的节拍,常被老师点名,在同学面前很沒面子,一度产生畏难情绪,跟妈妈闹着不想拉琴了。
可真正叫我从拉琴中发现乐趣,找到自信,是原于一次音乐会。那时已经9岁,天津音乐学院举办《朴英玉师生音乐会》,我被邀请为助演,参加《梦幻曲》和《天鹅》两首曲子的演奏。其实,我是配合两名钢琴演奏者参与演出的。排练时我每次都准点到琴房,可她俩不是弹《梦幻曲》的同学迟到,就是弹《天鹅》曲的同学来晚,一连几个星期都如此,等分别与她们排练完已月上枝头了。
演出那天,《梦幻曲》排在前面,当我拉完前奏曲,她接慢了四分之一拍,我从容地托起她的旋律带着演奏起来。当完成最后一个音符,我看见她水汪汪的大眼睛,直冲着我笑。《天鹅》曲是钢琴弹前奏,排练时我们商定演奏前两人对视一下眼光,表示准备开始。当我们落坐,我回头冲她示意,可她正忙着用手帕擦琴键,全没理会我,我只好静静地等待她的琴声。在这几秒钟里,我似乎变得沉稳起来。当我拉完最后一个音符定格时,仍回味着她钢琴的律动。是台下热烈地掌声把我唤醒,同学们纷纷献上一束束鲜花,我手捧着鲜花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快乐和兴奋,幸福感油然而生---我似乎走进了色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从那以后,我便暗暗地把大提琴当作家人、当作伙伴;因为,大提琴小我4岁,所以他当我的弟弟是自然而然的。
南昌之旅
有幸随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弦乐艺术团一行16人(2名老师、14名团员),于7月27日至30日到南昌参加“全国青少年宫第十届文化艺术节”。经过近4个小时的飞行,终于看到南昌城市的轮廓,我有种说不出得高兴和激动,其实我早就盼望着,看一看这座慕名以久的英雄的城市。
南昌市位于江西省北部、赣江下游。1926年设市,仅建市1年,在这里就发生了一件足于改变中国命远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为挽救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率部分国民革命军于1927年8月1日举行武装起义,从此建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军队。新中国成立后,为记念8·1南昌起义,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节日。
28日上午,我们乘坐大巴游览南昌市。一路上,我看到这座城市和全国其它城市一样高楼林立、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街道宽阔,处处显现出一派现代化城市的场景。可唯独不同的是城市广场比其它地方更有纪念意义,名子叫“八一广场”,广场伫立着“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纪念塔高53、6米,由塔基、塔座、塔身、塔顶四部分组成。塔座正面镌刻“八一南昌起义简介”碑文,东、南、西三面各有一幅反映武装起义的人物浮雕。塔身正面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铜胎鎏金大字。塔顶由一支直立的巨型“汉阳造”步枪和一面八一军旗组成。纪念塔造型雄伟挺拔,寓意明确深刻。之后,我们还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系统地了解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光辉历程,使我们得到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再后,我们又来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它位于南昌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微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縢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滕王阁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边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整座建筑大气雄伟,金碧辉煌。我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繁华的唐朝,细想我们当今的时代比过去不更加强大、富庶、美丽而文明吗!
29日下午是乐器参赛时间,在14个省市的乐团中我们被安排在第13场,恰巧第14个出场演奏的乐曲也是《瑶族舞曲》,足见竞争之激烈。我们乐团的小伙伴都憋足一口气,力争取得好成绩。可能是过于在乎分数的高低,不免人人都有些紧张,恨不能马上登台演奏。我们14个团员中有2人拉大提琴、3人拉中提琴、9人拉小提琴;我和另外一名女生是负责低音部。当我俩拨动琴弦演奏序曲的那一刻,只觉得全场静得只能听到心跳,是一阵小提琴的高音把我带进乐曲的旋律,我突然感到曲子节奏有点快;其中在快板进入慢板时,就我守住了最后四分之一拍。可在回顾这次演出时,我觉得以后再出现这种状况还是要跟乐队保持一致为好。有位评委在点评我们演奏的《瑶族舞曲》时,说低音部的大提琴有一处音不准,看来今后我还要更加刻苦训练,做到精益求精,使自己拉琴的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和标准。最终我们以8、85分的成绩誉获“全国青少年官第十届文化艺术节银奖”。
当我信心满满地背着大提琴走下飞机旋梯,实实在在踏上故乡的土地,便结束了这次刻骨铭心的南昌文化艺术之旅。
我的拿手好戏
我的文化课成绩总让家人不满,唯一使我欣慰的是——我还有一招“拿手好戏”,就是拉大提琴。
每次拉琴时,妈妈总是陪着我说谱子、讲姿势、论情感,虽然有时也还会指出我的不足,但大多都是笑着说我拉得还不错;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姥姥、姥爷的称赞。有时姥姥还激动地说:“听得我都快落眼泪了”!……
特别令家人心慰的是,每年一次的天津市学校文艺展演,因为,我在一至五年级参赛中,有3次获一等奖,2次获二等奖;二年级暑假时,我参加了《第二届香港国际音乐节》并誉获幼儿组第2名。参赛的选手有69人,我虽是第2名,可在大提琴演奏中属于第1名,因为西洋弦乐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同时,我还参加过多次其它类型的大提琴比赛,也都获得了奖项。值得一提的是,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弦乐团的老师得知我在香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便叫我担任大提琴首席。这让我信心倍增的同时,也多了一份责任。所以,排练时我都更加认真,仔细琢磨每支的风格、特点和要注意的段落等等,从不敢马虎一点。尤其是每年一次乐团参加全市课外文艺展演,我都更加努力刻苦的练习。今年,我们演奏的曲目是《我和我的祖国》。参时,我全神贯注地盯着指挥,见指挥棒一动我便投入到曲子的演奏中。此时,听见另一位大提琴手拉的慢了四分之一拍,我瞟了她一眼,她看我一下便专注地演奏起来。之后,每当排练遇上问题后,她都来找我,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她讲解,直到谱子熟了、指法对了、音节准了。久而久之,她的进步还挺快,并得到老师的好评。只要拉琴遇到难题,她就到我们家来,让我教她练琴,我心里美滋滋……
我拉琴总能得到家人的认可,时不时的还让我为来家里的客人拉上一曲,也总能得到大家的赞扬。每次看别人投来羡慕的眼光,我不由地暗暗自喜,心想,幸亏在幼儿园就开始学琴,没有浪费一点时间,虽玩的时间少,可也从大提琴里找到自己的乐趣和兴奋点。目前,我11岁,可与琴已打了7年的交道。对琴的感情就像我四年级写的一篇征文《我家的弟弟叫大提琴》,在那篇短文里我倾述了与它欢乐、伤感和幸福的故事。
大提琴那高贵优雅、婉转悠扬、深沉浑厚和富于穿透力的音域,着实让我着迷;它不仅让我在学习文化课不佳时,增添了一份信心,更重要的是在家人面前我找回了些许的安慰……拉琴,我的拿手好戏!

张艺凡,初三,偶尔把瞬间的奇思妙想记录下来,作为一面镜子,好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时练习大提琴已10年,曾誉获第二届香港国际音乐节幼儿弦乐组第二名(共69人),和首尔、勃兰登堡、意大利、中新国际音乐比赛天津选区儿童、少年组一等奖等20多个奖项。由于深知拉琴的苦与乐,总喜欢以大提琴为素材而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