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老院长张克威同青年人在一起
张友书
沈农人提起老院长张克威分分说起他对老教授、老专家以礼相待,知人善用;对中青年教师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老院长一再强调的师生员工“德,志,体”全面发展的良好风气。
老院长在我们小孩子的眼里,印象最深刻的是,经常在学校路上、食堂里,操场上看到的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拄着手杖的老人。
老院长张克威
沈农每年要开两季运动会,既春季,秋季运动会。有一年春季运动会的开幕式,主持人宣布,停止锣鼓响声,全场安静,请老院长一人走到大操场中央,象征性举起开幕式杠铃,创意新颖的开幕式,使全场师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沈农经常邀请辽大、东工等兄弟院校的足球、篮球队来校比赛。每逢学校有重大比赛,老院长都是热心观众,有时候遇到学生的热情邀请,老院长还下场同学生们一起踢上一会儿足球。
那个年代大操场,风雨操场不但是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的运动场地,还是摩托车、射击等团队的训练场地。
五十年代末,在老院长倡导下,为培养学生多样技能,购置了十多台进口摩托车,由贾瑞宝技师做教练员,组建了教工、男、女学生摩托车队,老院长不时地到操场观看队员们学习驾驶摩托车,当看到吴祖稿老师脸上因驾驶事故留下的伤痕时,老院长心疼地一再嘱咐贾教练、队员们千万要注意安全,避免事故。
老院长参加运动会
六十年代初,农工系青年教师张英书、陈让全等几位教师在大操场,做无人驾驶拖拉机的实验。那天大操场集聚好多感兴趣的师生,老院长也拄着手杖来到操场的西侧,观看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张英书、陈让全等几个老师在拖拉机拖斗里操纵着。拖拉机速度较慢地在操场转圈,到西侧应该拐弯了,可是拖拉机不知道咋了,直朝着老院长这群人驶来。我当时就在老院长身边,吓得不知所措。好几位老师连忙护住老院长,并高呼快停车,拖拉机在惊呼中停住,我还没缓解过神来,却见老院长镇定地站在那,车斗里的老师们站起身来,玩了小小的恶作剧,坏笑着向老院长招手,老院长微笑着向车斗里的青年教师竖起着大拇哥。
张英书 (左) 陈让全
学校现在游泳池地点,先前是基干民兵训练场,我们这帮小孩子是基干民兵的忠实追随者,每逢基干民兵训练一定到现场观看。
主席台敬礼者老院长
六十年代,学院基干民兵小分队,由园艺系学生组成,沉着老练的学生马福厚是基干民兵队长,其中有基干民兵中的标兵赵尔禄,有留着短发,英姿飒爽的女民兵刘桂复。
小分队长马福厚(马岩松)
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训练场,按军事条令训练,从基础的立正、稍息、肩枪、背枪,到匍匐前进、各种姿势射击,以及整套刺杀动作。在那期间基干民兵还换了一次装备,从老式的“七九”步枪换成了带着椎棱刺刀的“七.六二”步骑枪,尤其是小分队集合在学生二舍前,马队长一声口令“预备上刺刀——上”,“咔”的一声那个整齐,把我们这些孩子看得心里那个痒痒。
女民兵刘桂复
训练场最上边修的是敌碉堡,中间地带有铁丝网,进攻处有战壕。那天基干民兵在训练场集合,演习进攻敌碉堡,每人发三颗子弹,两颗手榴弹,我们小孩子能看真打仗可兴奋了,这时老院长也来了,我们站在老院长身边,他给我们讲,民兵用的是“中正”式步枪,我故作聪明说:不叫七九式吗,老院长解释说学名叫中正式,口径是七.九,我们问他们打的是真的子弹吗,手榴弹炸了伤人可咋办啊?老院长笑着说:发的子弹是梅花头的训练弹,手榴弹是纸做的,像鞭炮。
指挥者马福厚(马岩松)
基干民兵两人一组,分别用卧姿,跪姿,立姿向敌人射击,并将手榴弹扔向敌碉堡。民兵英勇顽强的表现老院长非常赞赏,演习结束后高兴地围在老院长身边有说有笑。
时光流逝,老院长的身影却日渐清晰,和蔼的微笑,高尚的人格魅力,永远留在后人的心中。
张友书沈阳农业大学退休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