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划时代的春节与茅台情结
董邦耀
我过了六十几个春节,只有今年的春节让人悲喜交加,五味陈杂。因为,这是三年抗疫放开后的第一个春节,是放开后死人最多的一个春节,也是十亿中国人“阳康”(根据国家卫健委信息统计的数据)后开始过的第一个春节,还是中国年走向世界的春节。所以,今年的春节是划时代的春节。
三年了,应该跟过去说再见了,由于新冠肆虐,世界人民都像在大烤炉里被翻烤、灼烧,国际贸易和旅游被“熔断”,经济增长率均不理想,抗疫费用却在猛增。尤其是无论大家情愿与不情愿,都经历了那么多合法与不合法的故事:管控、隔离、建方舱……刚开始这些字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就不认识了,后来经历的多了,这些疫情新名词都耳熟能详。有人将抗疫专用名词:密接、静默、管控区……汇总了组织管理,隔离场所,社区防控等六大类,40项,百余词条,丰富了汉语词汇,可收入《汉语辞典》,被人们深刻记忆或长久相伴。
最近,总觉得身体不“带劲”,乏力、气短、没精神,再加上新冠加快器官老化,又听说春节期间是新一轮疫情的高峰,也没敢让在北京的女儿回陕西,劝她不要带两个孩子乘高铁来回跑了,女儿女婿珍惜放开的机会和春节假期,双双带孩子回了东北长春女婿的家。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让人心里还有点“那个”。
彩票难中奖,得“阳”太容易。
12月20日,我不幸在宝鸡“中招”,咳嗽、痰多、背疼、腿疼、发冷、乏力……持续十多日不见好转,妻女打来电话,我怕她们担心,一直说我是感冒,好多了!幸亏女儿给妻子买车票,1月2日下午从北京赶回宝鸡,3日早上陪我做了胸部CT片,结果为肺炎,经她多方联系,并催促我下定决心,为了身体不要怕麻烦:住院。在亲友的倾力帮助下,当日下午我入院治疗。九天后,大夫说肺炎已基本控制,可以回家恢复了。
联想到北京的精英翘楚,年前,走了不少,我这个有基础病的老汉,医疗条件……哪点能比得上他们,今晚脱的鞋,还不知明天能否穿得上,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由得我也为自己的今后做打算:一是“誓死如归”,乘身体还灵便,思维还清晰的时候写好遗嘱,免得到时有话都来不及说;二是“眷恋生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更加注意健康了,从现在起,正常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平和心态。

(弟弟(右二)、妹夫(摄影者)、妹妹(左二)来家给我(右一)拜年,妻子(左一)很快做了几个菜,大家以饭代酒,都不让取茅台酒。(李晓儒摄)
这几天,“阳康”后的弟弟、妹夫、妹妹来家给我拜年,为了恢复身体,都劝我不要拿柜子里的茅台酒,以饭代酒。过年滴酒不沾,这对于我这个有酒雅号—“西宝酒太郎”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我接触酒还是比较早的,1971年初,我在铁道兵“学兵”连,跟铁道兵一起修建“三线”襄渝铁路,1973年,又进了在汉中南郑华山沟的“三线”航空工厂。每到春节、八.一,在学兵连炊事班的我就给战友们分酒,大家感谢我一年四季严寒酷暑给他们做饭,代表每个班敬我一口酒……后来,在《陕西工人报》发表的《第一次醉酒》,在《秦商汇》杂志发表的《酒香悠悠》,在《酒坊》杂志发表的《历史悠久的中华酒文化》《医食同源属黄酒》,在《陕西交通报》发表的《酒要“文饮”莫“武喝”》等,基本记录了我的饮酒史和对中国酒文化的探讨。
记得1982年,我是在西乡县小东街姥爷姥姥家过的年。姥爷让二舅拿出在澄合矿务局工作的大舅孝敬他的茅台酒,高兴地说,今天咱就喝这个。我和姥爷、二舅,品着杯中美酒,吃着姥姥做的佳肴,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当时,我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喝茅台酒,只知道好喝,很贵。但是,到底有多贵,我却一无所知。我就好奇地问二舅,他说,八块钱一瓶。我很惊愕,那可是80年代我一个月的伙食费呀。我听后真敬佩大舅的孝心,也感谢姥爷本该独享的茅台,和我这个晚辈共享,让我永生不忘!

据我所知,白酒有五大香型、五小香型和老白干型、馥郁香型,我对酱香型茅台却情有独钟,它具有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后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特点。后来,知道了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博览会获金奖的故事,认识了赖茅、王茅、华茅和荣茅。将这些酒一一品过,当年第一次醉酒,喝的什么酒,游走酒场几十年,都喝过哪些酒,记忆模糊,只记得那年姥爷的茅台,融汇着终身的亲情,韵味深长。
时光如梭,逝者如斯,姥爷、姥姥驾鹤西去几十载,大舅、二舅也去天国好几年了。但是,每到年节,总会在十字路口给他们烧些纸钱,送些茅台酒,祭拜他们在天之灵安然无恙!
祝愿今年的春节不是以后若干年最好的春节!
祝愿不同年龄段的朋友们以后的春节都有一个好身体,能向逝去的亲人敬一杯茅台酒!
(1900字)
作者简介:
董邦耀,笔名骊山、高言,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原为铁十师47团学兵15连学兵、《陕西高速》杂志执行主编、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史志办主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文学创作研究会顾问、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977年以来,文学作品和征文等获奖百余次,出版报告文学集《长安飞虹》(陕西人民出版社)、《大道星光》(太白文艺出版社),个人文集《浅海掬浪》上下卷(中国文联出版社)、散文报告文学集《大道撷英》(太白文艺出版社)和散文集《浪花如雪》(沈阳出版社),主编出版《陕西高速》杂志、报告文学集、画册《龙脉天路》、《情铸生命线》等,2006年入选《陕西文化名人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