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圆滑”
圆滑,词义解释为:形容为人处事善于敷衍、讨好,各方面都应付得很周到。单从解释看出是一个贬义词。与之接近的词:偷奸耍滑!与之反义的词应当是:坚持原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圆滑”这个词,成了褒义词,用来赞誉一个人的头脑灵活、处事有技巧、有手段、上下左右前后都逢源。
可能是解放思想的缘故,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与“圆滑”的人打交道,因为他们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蝇头小利”:依据规则(标准)应该判废的产品,头脑一圆滑,判成合格品了。这样的结果就是:从班组、车间到分厂就超额完成了任务,就可以多拿奖金,按照比例分配下发,每个人都得到了实惠,那句话说:打了虎来同吃肉,你好我好大家好,何乐而不为?
久而久之,各项制度和规则中的标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宽,慢慢的就被一个潜规则代替!因为经常听到大家说:都是公家的事,这样认真干啥嘛!又不是你自己的事,这么认真得罪了人、值当得吗?行了、行了,你当没看见!
于是,在短期利益面前,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圆滑”了。那些喜欢讲真话、讲原则的人,就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成了“死脑筋、榆木疙瘩”,逐渐被排挤、被边缘化了!
中国的国情是最讲究“人情”,更是给这些“圆滑”的人,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上行下效、一团和气,就逼迫着很多人放弃了“工匠精神”!
“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和“蝴蝶效应”看出,当人们都想做“圆滑”人的时候,生产、安全、环境、质量就问题频发。导致产品失去了竞争力、企业失去了市场,效益明显下降,他们每个人还都是一脸无辜的样子说着:企业效益不好能怪我吗!
这可能就是中国为什么缺少“百年老字号”的根本原因吧?
22.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