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和,(笔名:晓阳)号畅春斋主,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学者、摄影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杨秀和老师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院院士、北京市楹联学会书画院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
2021年杨秀和教授被录入《中国名人辞典》。
《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原文】
有儿穷不久,无子富不长。
善必寿考①,恶必早亡。
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②事过恐生殃。
富贵定要依本分,贫穷不必再思量。
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
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③,反失一肘羊④。
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木香。
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⑤?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⑥。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注释】
①寿考:年高,长寿。
②快心:感到畅快或满足,称心。
③脚豚:猪蹄子。
④肘羊:羊肘子。
⑤量:思量。
⑥汤:开水。
【翻译】
有了儿子,就不会永远贫困;没有儿子,富贵也不会长久。
行善积德必然长寿,常做坏事一定早死。
美味佳肴吃得太多反而要生病,高兴的事过多恐怕要有祸患。
富贵后一定要安分守己,贫穷时不要产生非分之想。
画中之水空有滔天波浪,却听不见风声阵阵;绣出的花朵虽然好看,但闻不到半点花香。
贪图他人一斗米,却失去了半年的口粮;拿了别人的一个猪蹄,反而失掉了一个羊肘子。
龙在夜晚归洞时云彩还是湿的,麝走过春天的山地连草木都带有香味。
有的人平时只会挑别人的短处,为什么不找找自身的缺点呢?
看见好人好事,唯恐自己赶不上;看到坏人坏事,就像手碰到开水一样,避之唯恐不及。
人一旦穷了志气也就没有了,马一旦瘦了毛就显得长了。
【解读】
“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这是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认为一家的香火只能靠男子才能继承下去,当然在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是不能成立的。
“善必寿考,恶必早亡”,积善崇德必然长寿,常做坏事一定早死。这句贤文提示我们要好善乐施,嫉恶如仇,要懂得善恶到头终有报的道理。要想长寿,首先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爽口食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生殃”,这句贤文提示我们:要度德量力、适可而止,不可得意忘形。人生得意时不要忘形,不要张狂,低调一些为好,谁都难以保证好运永远陪伴着你。有了心理准备的人面对挫折与灾祸时会多一份淡定与从容,这正是人生不可缺少的。
“富贵定要依本分,贫穷不必枉思量”,意思是说,富贵人家要安分守己,贫穷之时不要产生非分之想。富贵而骄,自取灾祸;非分之想,欲速则不达。
“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画中之水空有滔天波浪,却听不见风声阵阵;布上绣出的花朵虽然好看,但闻不到半点花香。因此,做人做事要实实在在,切勿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迟早都会在实践和时间的双重考验下原形毕露。做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所收获。
贪图小利的人往往被眼前的利益迷住了双眼,反而使自己错失了更多天赐的良机。“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事时常发生。贪婪是厄运的源头。贪欲的膨胀,使简单变得复杂,轻松变得沉重,快乐最终被湮没了。
同理,人际交往需要遵循互惠原则,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而自己同时也得到更多的利益。若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只顾争夺一己私利,甚至做出有失自己人品、有违道义的事来,那到头来,看似自己得了利益,实际上失去得却更多。
常言道:“见人之过易,见己之过难。”每个人都难免犯错,只是人们往往对自己采取了宽容或视而不见的态度,而对别人则过于认真苛刻,完全忘记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做人准则。“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
因此,当发现他人犯错时,应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宽容之心予以看待、劝导,使之后不再犯即可,切勿责之过严,以致对方心生怨恨,那就有违规劝他人的初衷了。而看待自己则应力求严谨,正因为一个人要觉察自己的过失比较困难,因此更应时时谨慎。如此,对自己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才能有益。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是非分明、明辨善恶自然是好的,但同时也应该见善思齐、见义勇为。对于善举当然应该虚心学习,对于恶行却不能避之唯恐不及,那样只会使罪恶更加猖獗。生活中,明哲保身也许暂时能使自己全身而退,但是邪恶却会因此而愈见壮大,将来对人们的威胁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人们应增强与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
【原文】
自家心里急,他人未知忙。
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
触来莫与竞①,事过心清凉。
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清清之水为土所防,济济②之士为酒所伤。
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③之屋,或有侯王。
无限朱门生饿殍④,几多白屋⑤出公卿。
【注释】
①触:触犯,冒犯。竞:计较。
②济济:众多貌。
③茅茨: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④朱门: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借指豪富人家。饿殍(piǎo):饿死的人。殍:饿死,饿死的人。
⑤白屋:指以白茅覆盖的房屋,为古代平民所居。
【翻译】
家里有事自己心里着万分急,别人不知道仍旧不慌不忙。
人穷时不会有仗义之人送你钱财,生病时倒是有人告诉治病的良方。
当别人触犯你的时候,不要在气头上与他计较,事情过后心境自然会平静下来。
秋天到了,漫山遍野都是秀丽的景色;春天来了,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凭相貌来判定,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清清的河水为土堤所阻挡,多少志士豪杰为酒所伤害。
蒿草的下面可能生长着兰草,茅屋里边可能住着将来的王侯将相。
许多豪门权贵子弟最后成了饿死鬼,多少贫穷之家却培养出了达官贵人。
【解读】
“自家心里急,他人未知忙”,意思是说,自己的痛只有自己能体会,自己的事不如自己去解决。很多时候人们希望通过别人的帮助为自己解围,然而别人永远不会像你想的那样能体会到你心中的焦灼和痛苦。
“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意思是说,别人对你的帮助往往也是有前提和标准的,如果是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也许人们就不会那么热心了。所以,更多的时候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出路。有句古话说:“救急不救穷”,对于因懒惰、赌博等致贫的人,人们一般不愿意慷慨赠与。
因为如果对这些人慷慨赠与,就会助长他们更加懒惰,不改恶性。让他们品尝自己酿造的苦酒,感受贫穷的苦涩,也许有助于帮助他们改过自新、奋发图强、改变命运。
对于病人,人们一般都会有同情和恻隐之心,乐施悬壶济世之善事,为病人提供药方、偏方和祖传秘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还有可能增岁添寿。利人利己,何乐不为!
“触来莫与竞,事过心清凉”,这句贤文启迪我们要注意控制情绪,学会理性处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矛盾升级,冲突暴发是因为双方缺乏理性情绪失控而引发的。
当双方事后冷静下来一想,便会后悔不已,其实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理性处理的。当我们遇到别人突如其来的冒犯攻击时,不要急于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首先要调整好情绪,澄清原委,好言解释,降低事态温度,寻找最佳解决办法。
“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这句贤文启迪我们要保持乐观心态,顺道而为。环境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心态,同样的环境,有人认为很好,有人认为很差。
一个悲观厌世,习惯消极的人看什么都不顺眼,很难欣赏秋天的秀色,很难闻到春天的花香。而一个心态阳光,充满正能量的人,就善于发现美好,欣赏美景,收获快乐。人生也有春夏秋冬,我们要向大自然学习,处于哪个阶段就应当做好哪个阶段的事情,切不可逆道而行,否则会到处碰壁、伤痕累累。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时,特别是在用人之际,不能以貌取人,还要注重一个人的真才实学,不然就可能失去真正的朋友和人才。不要老在别人面前炫耀你的成就与地位,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你高的人还有很多。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不能尽如人意。“清清之水为土所防”,但是作为济济之士却没有必要借酒消愁。“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贫寒之家,茅草之屋,有可能产生权贵高官。暂时的际遇并不能决定人一生的命运。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有能经受得起考验的人才能成为人上之人。
“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这句话启迪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人命运和家庭门第也是可以改变的。无论现今的处境如何,都用不着悲观失望,怨天尤人。而是应当树立理想,确定目标,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这不仅是对逆境中奋斗的人们的勉励,也是对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的忠告。
【原文】
醉后乾坤①大,壶中日月长。
万事皆已定,浮生②空自忙。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世事明如镜,前程暗似漆。
【注释】
①乾坤:指天地宇宙。
②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
【翻译】
人喝醉后会感到天地无限广阔,会觉得时间很漫长。
万事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奔波一生可能是空忙一场。
不远千里送一根鹅毛,礼物虽轻,情义却很深重。
世上的事情可以如同看明亮的镜子一样清晰,自己的前程却似乎是深暗的黑漆一般暗淡。
【解读】
“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意思就是酒中有另外一个世界,酒会让你到体验到另外不同的境界,有劝导人们及时行乐的意味。世间所有的事情都已经有了定数,漂泊短促的人生都是白忙。这种观点消极悲观,当然是不可取的。
人们当然需要豁达开朗的胸襟,但是却不能无所事事,以酒度日。虽然有时候的确是“世事明如镜,前程暗似漆”,对此我们也许无能为力,但是却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的心态和做事的方式。
俗语云: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为何?鹅毛为何很重呢?无他,千里耳。跨越千山万水,奔赴千里,送什么东西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份艰难。是故不是鹅毛重,而是艰难重。这份艰难,已经凸显出情义之重了。
【原文】
架上碗儿轮流转,媳妇自有做婆时。
人生一世,如驹过隙①。
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
八字衙门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富从升合②起,贫因不算来。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
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注释】
①如驹过隙:本义指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驹:少壮的马。过:越过。隙:缝隙。
②升、合:都是古代量粮食的度量单位,相对较小。
【翻译】
架上的碗碟可以不分先后轮流使用,再年轻的媳妇也有熬到做婆婆的那一天。
人生一世十分短暂,就如白驹过隙,瞬间即逝。
家有万顷良田,每天也只不过吃三升米;即使有千间大厦,夜里睡觉也只占去八尺长的一小块地方。
所有的经典讲述的道理,忠孝仁义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老百姓一旦吃官司进了衙门,就再也休想平安地出来了。
虽然官衙的大门向南敞开着,奉劝那些空有理而没有钱的人还是不要进来吧。
富贵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贫穷都是由于不会精打细算而造成的。
凡事不要太计较,人的一生都是命里安排的。
家中人都不读书求学,怎么会有做官的人呢?
【解读】
世事虽然难料,却也脱离不了其内在的规律,只是人们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而忽视一些本来十分简单的道理。
“架上碗儿轮流转,媳妇自有做婆时”,想来没有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很难处的,然而无论是何种矛盾都不是无法调和的,人若能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也许就能相互体谅。因为,婆婆也是当过媳妇的,因此对于媳妇不应过于苛责;而媳妇总有一天也会变得老迈,因此对于婆婆应该以“孝悌为先”,尊敬、奉养老人的原则在什么时候都是适用的。
“人生一世,如驹过隙”,生命其实十分短暂,因此人生有追求固然不错,只是不要过分贪心才好。“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人最基本的需求不过如此,过多地占有只会给自己的身心带来负担。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在儒家看来,孝道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个人的道德素养得以进一步完善。失去孝道,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即使在今天,倡导孝道,对个人道德修养的促进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使得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从而促进家庭关系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安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动荡。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关系。在今天,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面对孩子,父母始终都是一棵大树,任凭风吹雨打,酷暑严寒,都毫不犹豫、心甘情愿地庇护着自己的孩子。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中国的“官本位”思想一直流传了几千年,“官”总是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老百姓作为被统治的对象是尽量不想同官府打交道的,因为一旦惹上官司就很可能倾家荡产,甚至无故受牢狱之灾。“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因此普通百姓是不愿意轻易打官司的。
至于官司能否胜诉,就要看金钱的魅力了,没有钱的人是打不起官司的。“八字衙门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吏治府败,贪污受贿是官场的普遍现象,真正能为百姓做主的官少之又少,即使为官清廉,也未必就能明察秋毫。因此,古代百姓是轻易不打官司的,因为打不起。
“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贫富的差距是因为算计不当造成的,所以我们在平时要注意细节,富有在于点滴的积累。宿命论者认为:“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以此表示对人生的无奈,一切只能顺其自然,消极中还带有一种乐天知命的达观。其实不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奋斗掌握并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君权时代,人们一方面惧怕官,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往官路上爬。为了做官,无论是通过读书、金钱还是权力,只要能达到目的,付出怎样的代价都在所不惜。对于那些无权无钱的平民百姓来说,读书是通往官路的唯一方法,“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学而优则仕”,科举制度为庶民做官带来了希望和曙光,因此读书成为普通人乃至贵族子弟平步青云的敲门砖。
【原文】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暗室①亏心,神目如电。
一毫②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昭昭③,报应甚速。
【注释】
①暗室:指背地里。
②一毫:形容很小。
③昭昭:明亮,光明,明白,清楚。
【翻译】
人们之间讲的悄悄话,上天听得清清楚楚。
在暗地里做的亏心事,神明看得明明白白。
即便最小的坏事,也要劝人不要做;再小的好事,都要给人行个方便。
欺负别人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宽恕他人能给自己带来福分;上天都明白清楚,人的所作所为会很快得到相应的回报。
【解读】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这句贤文是教育人们要有敬畏之心,要懂得慎独修行。人在私下无人的时候往往容易放纵自己,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不光彩的行为需要被掩盖,可是我们的行为并不可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中国人常以“四知”来告诫人们不要做出什么越轨行为,它指的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既然有人知道就有不稳定的因素存在,就终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
做人最重要的是自己尊重自己,最不能欺骗的是自己的心灵。要注重修炼慎独,无论有人监督还是无人监督,任何时候都不要做有失尊严和道德的事情,这样才会心地坦然、悠然自乐、快乐幸福。
所以,我们要做到“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与人方便和帮助,也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好处。即乐善好施既是一种利他行为,也是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古代圣哲曾说过:“保藏的东西不一定属于自己,享用的东西不再属于自己,只有施舍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小恶莫为,小善必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一家打墙两家好看。人生在世,不可能离群索居,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彼此相处,哪怕个个心地善良,也难免会发生磕碰和摩擦。譬如朋友间的误会,同事间的纠葛,邻里间的纷争,夫妻间的争吵等等。矛盾是无处不在的,有了矛盾,重要的是面对现实,化解矛盾。若只是一味斤斤计较,便会自寻烦恼,制造痛苦,徒伤感情,甚至结成冤仇。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欺负别人是祸事,因为以后别人也可能欺负你。饶恕别人是好事,因为以后别人在你出错时也会饶恕你。事情不要做绝,给别人一条退路,别人也会在你不济时给你帮助。否则,“天眼昭昭,报应甚速”,出来混总要还的。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瑞典国立艺术家协会外籍会员、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客座教授,荷兰皇家艺术学院高级学术顾问。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作品获国际英伦奖;亚洲艺术樱花奖;法国卢浮宫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特别成就奖;2015年中华传统文化当代艺术名家作品邀请展美术类金奖等诸多奖项。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入编《采风中国》、《河北当代书画》、《中国周刊》、《聚焦当代艺术》等众多期刊杂志,并多次参加《中国珍藏邮册》发表几十幅作品。
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先生自幼喜爱书画,坚持50年临池不缀。习遍二王、柳、颜、欧、赵诸家精品,研究历代名家之精髓。能融各家之长,自幼风格,楷、行、隶、篆、草五体皆能,以隶书见长,国画以书入画,也有较高水平,功底比较深厚,属传统功力型书画家。
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如行云流水,落笔似云烟。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又归于虚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