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的清高
作者: 尹玉峰 (北京)
人的身躯由206块骨头支撑,为什么长着长着,脊椎骨软了,膝盖骨软了?我们从非生理层面说: 脊椎骨软了,是习惯了向凶神弯腰;膝盖骨软了,是主动地向恶鬼下跪。如此说来,用浅笑和庄重的内心从容入世有多么重要一一它派生了一种人生中最伟大的尊严,叫做骨子里的清高。
骨子里的清高,有多么重要?它是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 一个有尊严的国家和民族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精神品质。 “岁摇星转玉盘乡,月临窗,润心光。邀月举杯,对盏共徜徉。同把世人眸子洗,知北斗,辨玄黄。岚辉两袖自轩昂,桂花香,满川江。福祉大千,夙愿伴华章。锦绣中华人长久,宜放眼,诉衷肠"。(尹玉峰《江城子 • 岚辉两袖自轩昂》)
战国中期,庄子贫困,靠编草鞋过日,向监河侯借过米。按理,他为了解决无米之炊,应当像主张"劳心者治人"的孔老二困于陈蔡一样,不但苟且就食,还可以在鲁哀公国宴上讲究“肉不正不食”口是心非的排场。 “乞得安身谄媚忙,巧盈笑靥借儒装。月明偏蔽当时影,拂晓欢餐待宰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淫盗雨檐墙。从来君子敬天地。莫等惊雷响四方"。( 尹玉峰《七律 • 儒装》)
人说:人穷志短。庄子却不然:有一次,魏王召见庄子,见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魏王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庄子的如此回答了得!他心不受形役,怀真抱朴,从容不迫。在封建、愚民、贪婪、自私、鼠目寸光、小农经济社会里,他执着地热爱并坚守的是精神的清洁、独立、风骨、自由! “仰望黄昏落日圆。乱云突兀掠当前。晚妆已被风欺虐,朝色悲心劝雨眠。山入梦,水潺潺。月明星灿衬心田。与天共我同生灭,蝶绕庄生慕圣贤"。( 尹玉峰《鹧鸪天• 齐物》)
庄子的《齐物论》社会影响很大:“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告诉我们,世间万物包括人,都是一体的。因为“齐物论”一名包含“齐物”、“齐论”两大方面。其中,“齐物”认为,天地万物包括人,虽然看似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都是齐为一体,也就是“合一”的,“合道”的。既然“天”、“人”生而同宗,固成一体,人又哪里需要去做到“天人合道”呢?庄子认为:地位无需摆正,思想才是需要摆正的——顺应自然,顺应与生俱来的“天人合一”。
后来,鲁哀公对庄子说:“咱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庄子不卑不亢回答道:“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鲁哀公反问庄子:“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庄子毫不留情地戳破假儒士风靡鲁国的不良现象,并向鲁王建议:发布命令,宣布凡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问斩!哪料,鲁哀公却采纳了庄子的谏言,在全国张贴命令。不过5天,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
骨子里的清高使然,庄子成为了真正的活出自己的人! “梦里蝶飞幽袅袅。几许花间,几许栖芳草。恋恋柔怀情未了。嫣红几瓣镶眉巧。等你人来天破晓。丽影红妆,衣袂香飘渺。隐隐青山林舞蹈。迎来曙色心头好”。( 尹玉峰《蝶恋花 · 庄梦蝶》)
封建社会的顽疾,就是缺乏对每一个独立生命个体的尊重。然而,如今的世界多元化,万物皆精彩。但是,回首来时路,无人不泪目。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毛主席非常钦佩司马迁骨子里的清高,钦佩他为理想与命运顽强搏斗的坚韧不拔精神。1944年,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光辉篇章中写道:“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主席的生死观,处处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所以我们称他是极富历史自觉、光明磊落的世纪伟人。
回头说,司马迁生死荣辱那一夜,好生痛苦:天牢、官文、红印、罪死、阉生……突兀撞击心中的垒墙,让他沸腾起不息的怨怒。只是尽责历史的真实记录,他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护国大英雄说了一句公道话,却惹得、龙颜大怒!满朝文武百官,早已经颤栗双股,如何死?如何生?泰山之重,鸿毛之轻……痛苦选择后,迎向日出。
“嗓子心灵都喑哑,血刀竹简刻年华。尊严字字承雄雅,传世夸,蔑视腌臜。晓日看红花"!( 尹玉峰《散曲 • 双调 • 春闺怨 • 看红花》)当司马迁被宫后,并没有在蚕室里一头撞死,而是忍受着创伤的折磨,和比创伤更痛苦的羞耻,埋头在一车一车的竹简中,著书立说。这种活着的意义,具有怎么样的历史责任、史命担当,是以时间不枉,抵抗空间空白,忍吞苦难、迎风坚强,终将盼来日出。
大凡骨子里清高的人,经得起折腾,怎么受折腾也不死,他把生命化作一池舀不干的水,一篷扑不灭的火——在中华文化宝库里,成就了不朽的《史记》。 “眸子心灵蒙晦暗,竹简解悲怜。蔑视阿谀阉作残。蘸血刻尊颜。无韵离骚三千载,字字著华年。天演狂澜释暑寒。策马到天边"。( 尹玉峰《武陵春 • 纪念司马迁》)
对于司马迁来说,功名、财富、声望、褒誉,都是暂时的,只有闪烁着人的睿智,活跃着人的思想,流露着才华横溢的传世作品,才是永久的,能够在精神上胜于强大的统治者。压倒黑暗,在那红色的朝霞后面,升起了历史长河中的使命、尊严的荣光!
骨子里的清高缘自人性、文化与良知的一种追求。人生最好的格局是丰富的安静,而不是一淫二邪、吆三喝四、人五人六、乱七八糟、九恶十衰。更不是人家说东也跟说东,人家指西也跟指西。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互联网虚拟空间,不要把良好的教养与高情商被目光短浅的小农经济、唯利是图的市井文化污染了。
如果说骨子里的清高关乎“有无”的问题,论水平关乎“高低”的问题,谈涵养关乎“厚薄”的问题,那么,“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是具有高度“文化涵养”的骨子里的清高。
可以视为一种文化人格评价,是较之“有水平”更高一层次的文化评价,把骨子里的清高提升到了对人的品位与格调的关注。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抑或为富不仁的暴发户,趾高气扬地对弱势群体的连蒙带唬。
在这个层次上来透视骨子里的清高,你会发现“附庸风雅”者不少,鄙陋粗俗者颇多。如何能让人见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文化境界呢?你看吧:大风直流,风平浪静,视野开阔,是人生一种怎样的壮丽景象?
如何在乱纷纷的嘈杂的环境中,能够专注地推理,培养“抗干扰能力”,或曰“反焦虑能力”,获得一种雄沉闳阔的人生格局呢?何时人更超然,绕花坛;静默蝶儿挥动粉衣扬。独步转,百花艳,好安恬;幻化绮丽仙梦现眼前。
尼采说:“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想要体会到生命的真正意义,简单的沉浸在日常生活里是感觉不到生活的力量的,通过经历苦难或者困苦,在挫折中成长,用生命创造出高于他人的价值,生命有了超越生活层次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活着,这个是生命的本质,也是使得生命变得伟大的地方。
"晓妆朝日。望飞霞流韵,染丽千川。地北天南酬事者,哪个嫌弃君贤?人走他乡,义无反顾,执意助人间。帝都风暖,青梅煮酒言欢。天子脚下临窗,藏珠蕴玉,情愫水云间。朋友相邀同进取,蓦地燕柳凝烟。如火肝肠,更添柔意,天下已知焉。共襄慈善,五湖四海翩跹"。( 尹玉峰《念奴娇・ 晓妆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