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广仁寺
贺测亮
元宵节,日圆月圆人团员,祈福纳祥到寺前。癸卯年这天,我抽空又来到了广仁寺,故地重游,几多感慨,几多敬仰,几多悟禅,一齐涌上心头。今年过年,西安很火,游客特别多,到处人山人海,尤其是两个地方,一个是网红景区,另一便是寺庙。
自从那次青海之行,路过日月山时,闻听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曾登临此山顶,翘首东望长安,谱写了汉藏和亲、民族大团结的新篇章。当时我就在想,回西安后,一定要再到文成公主的奉地——广仁寺看看。当年公主入藏,长途跋涉,一路艰辛,走了一年。我等坐高铁,乘大巴,轻松出行,两日便达。同是从大唐故土而来,差异咋就这么大呢?!社会真是发展变化太惊人了。
说起广仁寺,还真是很有缘。自己临退休前的工作单位,就离广仁寺不远,位于古城墙内西北一隅,有时饭后,也常来此转转,那时总觉得日月常在,没有很好地细观细浏。
这次到广仁寺,仿佛再次身置藏区,那白塔、经幡、转轮等,都会令我想起那次青海之行,想起那辽阔的草原,碧蓝的青海湖,洁白的茶卡盐湖,虔诚的塔尔寺藏民……
广仁寺,取 “广施仁慈”之义,坐北朝南,一进三院,建筑布局奇特,其整体形似一条卧龙。主要建筑有山门、影壁、康熙御碑亭、观音殿、护法殿、长寿殿、绿度母殿、千佛殿、藏经阁等。寺内还有罕见的“六大奇树”:百年紫荆花树、百年丁香树、含羞树、百年双叶柏、慈禧太后挂衣柏、百年菩提树。寺院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来陕西巡视时,拨专款敕建的,当年之所以建于城的西北角,还有“加强各民族团结,稳定西北”的寓意。
来到山门前,只见东西两侧矗立着两个玛尼杆,屋檐下的风铃随风响动,五色经幡尽情舞动,八座白色如来宝塔在山门两侧一线排开,极具藏区寺庙特色,康熙御笔“广仁寺”三个大字,赫然入目。
步入寺内,环境优美、古色古香,建筑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雕梁画栋、精巧玲珑。造像形神兼备,金刚怒目、菩萨低眉,金光闪闪、栩栩如生,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和精湛的工艺。康熙皇帝亲书《御制广仁寺碑》及《御制广仁寺碑文》,以及题写的《广仁寺》《慈云西荫》手书真迹,庄重典雅,端庄大气,堪称书法艺术的上乘极品。
幽静的道场,浓浓的佛韵,给人一种心灵慰藉。元宵节里的广仁寺,香火很旺,善男信女众多,到处是排队上香叩首的人群。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求除病消灾,身体健康:祈求事业(学业)有成,招财进宝……。在社会竞争激烈、节奏加快、病毒肆虐的情况下,信徒来此缓解心神,祈福未来,寄托希望,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不失为一种补充。市民和游客到此观光赏景,也不失为一件休闲放松。
这里,还是中国唯一的绿度母主道场,也是陕西境内唯一的一座藏传格鲁派寺院,包括达赖和班禅等西北和康藏一带大喇嘛进京朝觐路过陕西的行宫,因此又称"喇嘛寺"。寺院内供奉有世界上仅有的两尊佛祖十二岁等身像之一、陕西省境内最大的千手观音,拥有中国唯一的精品千佛殿,同时也是文成公主在长安的奉地。
2006年,广仁寺还举办了“重走唐蕃古道——迎请文成公主回娘家”的大型佛教文化活动,迎请团的百余名僧众,历时20多天,行程7000多公里,沿着文成公主当年进藏路线——唐蕃古道,将在拉萨大昭寺开过光,用印度小叶紫檀木雕刻的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和文成公主像迎回长安,途中还在塔尔寺、法门寺做了大型的佛事活动,从而加强了汉藏两地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多民族团结与民族文化交流。
如今的广仁寺,犹如一位时光老人,在古城的一角巍然挺立,诉说着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深厚情谊,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 贺测亮,大秦关中人,退休军人。闲暇之余,学写一些诗文,聊以自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