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旭岚,女,大学学历。金融经济师。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中国老年作家协会会员、《诗刊》子曰诗社社员,河北省诗词协会、承德市作家协会、承德市诗词楹联协会员。承德市老年作家协副秘书长,《燕山》文学杂志编辑部主任。曾有散文、诗歌发表在国家、省、市、级杂志报刊及媒体平台。并有散文、诗歌选入《上海滩诗叶》、《百年诗词精选》、河北省诗词协会编撰的《百年颂歌》等二十余部专题文集。曾多次在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中荣获奖项。
山村飞来金凤凰
文/王旭岚
“七一”前夕,我们一行走进工行扶贫点——隆化县汤头沟镇凤凰岭村。
车驶进村,优美景色让人眼前豁然一亮,一条柏油路宽阔平坦,穿村而过,道路两旁树木成行,绿意盎然,好像在列队迎接着我们。两侧一幢幢新居,灰墙红瓦,整齐漂亮,院墙上一幅幅农民彩画质朴、热烈,相映成趣,高树低柳,俯仰生姿。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彩蝶飞舞,静谧的村庄,一切似那么迷人静好。
凤凰岭村一改昔日贫穷落后的窘境,村民们过上富足的生活,享受着脱贫致富温暖阳光的滋润。
村支书郑国军早已到村口等待并热情地引导我们进入服务中心。我行驻村第一书记郭爱民简单介绍了扶贫情况,简短的讲话让你感知,他对村里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津津乐道,如数家珍,洋溢出由衷的热爱质朴的情怀,完全是一个地地道道村带头人的模样。不用多说,便能感觉,实干兴邦。他早把身心融入这片董存瑞烈士和他的战友曾用生命换来的红色热土之中,并付出了艰苦卓绝、千辛万苦地拼搏奋斗。
随后,在他和村支书引领陪同下,参观了由行里拨付1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的一排崭新的150平米红砖瓦房,它是集村委会、服务活动中心于一体的办公场所。房顶悬挂着红色醒目用铁板制作的“凤凰岭村党群服务中心”标牌。院子中央不锈钢旗杆高高矗立,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显得庄严肃穆,使人为之振奋。服务中心前面是修容整洁水泥铺面的1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诺大的村民活动广场,两旁小树成荫,花坛与广场错落有致。最耀眼的是广场左侧的宣传橱窗,图文并茂书写展示着凤凰岭村脱贫致富的新风貌。广场对面映入眼帘的是,满目苍翠碧绿尽染的山川,给人感觉舒适而流畅。
服务中心门口一侧张贴着工行全体党员干部捐款的名单。走进室内七、八间屋子,分别设立了村委办公室、村民娱乐活动室、会议电教馆、图书室、医务室等一应俱全,设备崭新完整,墙面的图标醒目养眼,室内布置端庄大气,给人一种生机勃发、奋进向上的舒爽。
早听行里员工说,咱行的扶贫村建设的很好,驻村第一书记郭爱民和他的队员们,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奋斗赢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很想走一走,看一看。今天,终于有幸受邀前往目睹新时代新农村的新变化,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凤凰岭村,一个坐落在大山深处,距县城大约二十多里路的山村。相传古代,这里山峦峻峭,树木遮天,森林茂密,遍山泉涌,溪水潺潺,风景如画,“百鸟之王”迁徙时在森林中筑巢,歇栖此地。附近的乡民奔走相传都说这里是福祥的宝地,村庄由此得名。于是,纷纷落户安家在周边的山岭沟岔,在这里开荒种地,砍伐树木,日久天长,破坏了环境,吓飞了神鸟。
凤凰岭村所辖8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362户899口人,其中贫困户占51.58%达139户,人均收入仅2800元左右。全村幅员面积26.4平方公里,耕地1850亩,林地2.47万亩,山坡地占80%。耕地主要集中在贫瘠的山坡地带。村民们祖祖辈辈守着单位产量很低的几亩薄田,靠种植农作物维持生计,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虽然粗茶淡饭,没有大富大贵,但也平淡安生。改革开放以来,有的村民头脑灵活,走出山村进城打工,或自己做些小买卖,但终因山沟僻寂,自然条件困乏束缚了发展的步伐。与其他的先进村庄相比,收入差距较大。
近年来,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深得民心,工行扶贫组驻村后,行领导不惜投入人力、不计财力,下大决心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多次亲自带队置身村中调研考察,寻找各种渠道,利用政策、为凤凰岭村早日脱贫找出路,筹资金。扶贫工作组成员在驻村第一书记郭爱民领导下,同村支书郑国军,用勇于担当、尽职尽责的精神,不畏艰苦,甩开膀子,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村情,把准贫困命脉,找准机遇,对症施策,多措并举,在各级政府的协助下,终于突破瓶颈,使凤凰岭村的天地旧貌换新颜,百姓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2018年筹建基础资金10万元,建成一座1200平米可养牛200头的养牛帮带小区。当年养殖场增购78头牛,年户均纯收入达到6—10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元。2019年村人均纯收入达8855元,集体增收64.8万元。
形成以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为主导,以畜牧养殖、大棚蔬菜、苹果、梨、山楂果园种植为主的三大循环产业。2019年,扶贫组与村委共同谋划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经济合作社。建起二十余亩果蔬大棚,分两批在山坡地修建果园605亩,同时,与市政协有关领导、财政局、县水务局协商调剂建设资金10万元,修建配套灌溉基础设施及蓄水池,完善了果园整体种植浇灌配套一条龙生产作业工序。当年果蔬收入达15万元,户年均增收5000元。不少贫困农户尝到了增收、脱贫、发展的甜头,成功摘掉“穷帽”。盖起了砖瓦房,购置了汽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2019年全村彻底实现了脱贫。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筑防洪堤坝5500米,安装路灯240盏,打造机井8眼,改建卫生如厕69户,自来水入户通到各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日常生活的需求,光伏发动机组也落户山村。基础民生项目的改建,提升了村民的整体生活水平、美化了环境。
要想富先修路。以往,进入凤凰岭村只有一条3.5米宽破旧的泥土路,路面坑坑洼洼、破烂不堪、弯弯曲曲,每到雨季,变成泥泞的泽地,即便穿着雨鞋仍会沾满泥土。行路难让吃尽苦头的村民哀叹道:天晴灰尘跑、下雨满身泥。拓路的事终受困于资金撂浅了。2018年正月,郭书记与村两委从新商讨筑路事宜,很快达成共识:一定要修条出村通向四面八方的路。于是与县有关部门多方沟通协调,争取到一条6.5米宽5.5公里长的通村柏油路、资金300万元的工程项目。当时郭书记提出为发展农家乐乡村游再加宽1米路面,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但资金缺口,需要自筹。他及时向行里汇报,行领导了解情况后,非常重视,同意赞助35万元修路资金,同时发动全行党员干部和部分离退休党员个人捐款2.5万元。他又凭着与老部队的关系调剂砂石、水泥等筑路工程用料,仅此一项就为工程节省资金70余万元。终于,战胜了重重困难,一条6.5公里长6.5米宽的柏油公路贯穿整个村庄,串联沿线5个贫困村,终点与隆围省道成功对接。山区村民盼了几代人的出山之路终于连线成网。从狭窄泥泞的土路到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大问题。通车那天村里的邻村的百姓激动高兴地奔走相告,欢呼雀跃:郭书记真为咱村办了件大好事啊!这路盼了几十年想都不敢想,如今他为咱修通了一条幸福的“致富路”。
实现持续稳定脱贫,异地搬迁是建设新农村惠及贫困人口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一环。
2017年工作队刚刚入村时,正值动员落实扶贫易地搬迁工作,遇到很大阻力。为了消除大家心中的顾虑,郭书记主动与村两委一起,入户进行政策宣传和解读,反复为大家疏导讲清只有异地搬迁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脱贫的思想。带领搬迁群众到安置点实地观看在建新房及配套措施周边环境,为解决生活疑难彻底摆脱贫困,积极寻找脱贫的办法。在他倡导下,村里出台新政策:搬迁户可优先加入合作社,终于打消他们的顾虑,取得了搬迁户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并很快达成意向。
2018年10月,总建筑面积为4,756平方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房如期建成。郭书记请来县、镇两级有关领导,同村两委共同为搬迁户举行了集体乔迁新居仪式,并为大家送来了棉被、福字、中国结等物品。66户225人搬迁村民高高兴兴入住宽敞亮堂、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焕然一新的独立庭院。新颖漂亮的灰墙红瓦房舍,枣红色的高大门楼,昭示着农民们的殷实与勤劳。院墙前面灰白相间,画满不同的温馨壁画,涂上爽心的标语。沿街修建的花池栽满各式各样的鲜花绿植,养眼舒适,惹人喜爱。绿色的爬墙草藤蔓院头,几十户住家连成一线,整个村街自然形成一条花的走廊,环境整洁美观,给人一种亮丽清净、朴实中又有跳动的美感。
走进一户户农家小院,明爽洁净,花儿争奇斗艳,有黄色的、紫色的、红色的、米白色的各种鲜花,香味扑鼻,令人陶醉。房前屋后种植的果蔬缀满棚架,一簇簇,一串串,翠绿欲滴,望而生爱,在阳光下风姿绰约,蝴蝶和小蜜蜂飞来飞去,使人目不暇接,像一幅五颜六色勃勃生机的立体画,清新雅致,扮靓庭院,吸引着你不由得留恋观赏。
坐上轿车,盘山而上,穿行果园,水泥筑路,直通山顶。站在高处,开阔平整,天地豁朗,无遮无掩,眼眸伸向远方,瞭望605亩满山坡果园,壮美亮眼,时时皆波澜,处处是绿浪。
蜿蜒的水泥路两边,种植着行间距规范的果树,这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模式。树冠枝杈挂满核桃大小的苹果、长势喜人。地上落着修剪掉的小苹果,路边的野草很旺盛,山花随风摇曳着,阳光下一派郁郁葱葱、生机勃发、绿意荡漾的舒怡景象。看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好年景。
转眼,我们一行来到果蔬大棚,体验采摘的快乐。看着红红绿绿西红柿黄瓜新鲜光亮,令人喜爱,个个饱满,十分诱人,不忍下手。品尝着香甜翠玉般的香瓜,体验精准扶贫结出的丰满果蔬,和老乡聊着天。据了解,大棚种植既可返季节,还能高产。棚外自然生长的西红柿黄瓜可长三蓬,大棚里可生长五蓬,产量可增长一倍多。他们侃侃而谈,讲着以往脱贫的故事,展望着未来的生活,脸上绽放着幸福祥和的笑容,挂着自信和骄傲的神情,他们发自内心的称赞:是郭书记给咱引来了金凤凰过上了好日子呀!我们相信明天的凤凰岭村一定更美好!
怀着愉悦的心情,走在幽静的乡村小道,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顿觉空气清新,沁人肺腑,爽朗欣慰,不由得感怀,是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让贫困的村民富起来,让昔日破旧的山村亮起来。如今,这里是绿水青山的生态农村,是富裕、美丽、怡情、可爱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塞北新村诗意浓
文/王旭岚
周台子村
在中国的版图上很难找到
一个燕山深处
古长城脚下
仅2、5平方公里的
弹丸村庄
然而,这方土地却
滚动着惊雷
燃烧着激昂
一个农民的儿子
以指点江山的气慨
沸腾着博击长空的理想
于是,翻天覆地的巨变
荣获接踵而来的桂冠
小村一跃荣登中国名村百强之列
入选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
成为全国幸福文明的村庄
从此,荒芜的田野
写满绿色的诗意
村民久违的笑脸
洋溢着和煦的春光
驰名塞北第一村的美誉
在这里唱响
身披霞辉
站在鸡公山
头顶蓝天漂浮的白云
脚踏延绵万里的古长城
聆听山间树林百鸟欢唱
俯瞰青山绿水在荡漾
这里的一草一木
一山一水
尽情渲染着生态农业发展
与大自然的远景航向
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
如丰碑在阳光下闪亮
轻风扶柳的两旁街巷
错落有致
布满商店、学校
幼儿园、老年公寓
科研展馆、休闲旅游、文化长廓
把山村氛围装点的喜气洋洋
水上乐园、中心广场
欢歌笑语传遍四面八方
述说着向贫困宣战
奔向小康的浪漫与吉祥
宽广的环村公路
宛如彩带飘逸在
碧绿延伸的远方
舞动着经济腾飞的翅膀
舞动着村民们对
未来幸福的憧憬和向往
青葱滴翠
绿油油的畦田
在春风纤柔细雨轻触下
生机盎然,拔节成长
像一幅画,像一首诗
迊面扑在你的脸上
美丽的田园风光
似心灵的脉动
似跳动的音符
似抒情的诗行
清夾,养眼、芬芳
瞬间,飞进你倦恋的心房
那是陶渊明诗中的世外桃园
一处把大地写进诗意的地方
一处能净化人类灵魂的向往圣地
一个中国乡村仰望的榜样
穿行在田野
褪去城市的浮华
洗尽喧闹的烦扰
心境怡然
尽情地在山青水秀中徜徉
每一次心跳
每一次呼吸
每一个脚印
都引以为自豪
顿觉豁然敞亮
置身于美丽的乡村
感觉人的每一处肢体
都是生命重生的细节在成长
都是勤与思
血与火身与土的
第接联姻在碰撞
都是岁月打磨在
心灵最暖处的振荡
都是脉博跳动中
血液喷涌在奔放
那旧日的时光
己成为峥嵘岁月中的回往
成为记忆中永恒的畅想
荣任四届党代表
人民公仆范振喜书记
用并不伟岸甚至
病魔缠身的肩膀
三十多年如一日
艰苦奋斗,默默耕耘
抛弃世俗,千折百回
任劳任怨,鞠躬尽瘁
用一双智慧的手
精耕细作绘岀新农村
欣欣向荣的人间天堂
在每一道沟坎
托起村民人生的美景
那是金秋时节
丰收的歌声在飞扬
那是果园里苹果梨子农副产品
飘岀的甘醇清香
那是农民收获满仓
富足的喜悦和辉煌
范振喜用一生
最精彩的椽笔
将乡村的擘画
镌刻着写满
诗意画情的壮美篇章
将毕生心血挚爱根植在
故乡的热土上
同时,也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规划》
像春风般
吹进清华大学的校园
此刻,中国最优秀的百年
高等学府的讲坛
飘溢着山村泥土的芳香
范振喜编织的秀丽山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画卷很长很长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
大赛日期:2023年1月2日--3月2日参赛投稿热线:微信:zhoukuicheng77818
挖掘大国文豪,发现名家名人
新中国文化成就举世瞩目,并当之无愧成为世界多元化文化大家庭中的主流。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千千万万个华语作家、诗人、书画家、文豪、艺术家共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奠定了中华文化这一引领世界的基石。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响应高层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文艺复兴的宏伟目标。我国引航级文艺组织中国燕京文化集团隆重发起“红星照耀中国2023文学艺术大奖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