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
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提升昌江“中国木棉之乡”文化软实力
作者:任明迅(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
李百炼(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态学终身教授、美国人类生态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符天明(昌江黎族自治县原宣传部部长、海南作家协会会员)
一、昌江木棉文化源远流长
海南昌江木棉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昌化江畔木棉红、木棉铁路、木棉梯田等著名景观,于2014年获授“中国木棉之乡”美誉。木棉与海南独有少数民族黎族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是海南“文化关键种”;其木棉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认可度,对海南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昌江正在积极以木棉文化为载体打造文化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



昌江木棉景观(图片提供:冯推德)
木棉通常自然分布在靠近水源的开阔地带,极其符合古人在水源充足、地势开阔等环境建立村落的要求。因此,黎族先民通常将村落建立在木棉集中生长的区域,并因木棉植株高大、花朵和种子数量极多等因素,视木棉为黎族最为重要的图腾崇拜之一,甚至以“木棉的孩子”作为部族姓氏。


昌江县七叉镇大量的木棉生长在房前屋后和稻田之间(图片提供:冯推德、任明迅)
黎族先民在不断探索、利用木棉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木棉美食、木棉入药、木棉棉絮纺织等技术。每逢分家、嫁娶等重要时刻,黎族长辈都要为子孙在房前屋后、稻田阡陌种上木棉,寄托了不惧严寒、生活红火的美好祝愿。这是因为黎族先民一直保留着以木棉果实中的棉絮为原材料织就黎锦的传统。宋代苏东坡言:“遗我吉贝衣,海风令夕寒”,宋代艾可叔道:“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变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足见木棉纺织的历史之悠久。正因为木棉棉絮对黎锦纺织的重要性,黎族先民有意识的保护、并人为栽种大量木棉于稻田之间。

昌江县排岸村的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图片提供:任明迅)

昌江县七叉大村的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图片提供:任明迅)
海南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热带传统水稻种植区,木棉树星罗密布于稻田之间。“木棉花开春耕动”,木棉早已成为黎族人口口相传的春耕栽秧信号;“木棉果落织锦忙”,收获稻米的同时,也收获木棉棉絮作为黎族织锦的主要原材料,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值。因此,稻田和田间的木棉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农林复合种植模式,是一种早期出现的立体经济形式,可称为“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


木棉花开春耕动(图片提供:冯推德)二、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蕴含丰富的资源循环理念。
这种海南黎族传统的、典型的热带稻作事业已逐渐得到众多科研学者的重视和挖掘。海南大学任明迅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态学终身教授、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海南大学工作基地首席科学家李百炼教授,通过3年多的实地调研、科学考察发现,木棉根系发达,既能巩固田坎、涵养水源,还能聚集有益微生物,改善稻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木棉根系还含有较多具有抑菌作用的类黄酮物质,能有效抑制稻田土壤和水里的有害微生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稻”,凋落的木棉花掉入稻田中,有效提高了稻田水体含氧量;并在海南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快速分解形成养分,显著提高了稻田的营养水平,有利于水稻生长。同时,木棉花吸引大量杂食性鸟类和稻田害虫天敌,通过捕食田间害虫,达到生物防治的作用。此外,稻田中还分布着以木棉为优势种的“风水林”,保存着大量珍稀动植物,具有调节局域小气候、水土保持与涵养水源、增强局域生境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并起到了物种迁移的“踏脚石”和生态廊道等作用。

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的基本生态学过程(图片提供:任明迅)

木棉花在稻田迅速分解(图片提供:任明迅)

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图片提供:任明迅)
三、昌江启动“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
“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的热带稻作事业,具备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的所有条件,即:具有传承发展我国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价值,以木棉明确的核心保护要素和核心保护区域,具有特色鲜明的传统农业产业和农耕技术知识体系,具有以农耕为基础的传统乡土文化,具备可持续保护传承的社会基础;因劳动力外出、稻米附加值低等原因,该系统存在消亡的风险。昌江县政府根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大力支持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的深入挖掘,昌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明、王昌江副县长、昌江县农业农村局罗浩捷局长等领导参加了“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启动座谈会,海南大学任明迅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以及昌江县顾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超荣、昌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符天明副主任等组织成立申遗小组;根据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认定工作要求,积极开展申遗工作。

昌江县主要领导和申遗工作小组举行座谈
2023年2月4日上午,昌江县在宝山村木棉稻田景观上组织了别开生面的“遇稻美好、木棉之恋”的实景音乐秀,为申遗造势。当天下午,申遗工作小组以及相关部门和主要乡村负责人在霸王岭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雨林老屋酒店召开了“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座谈交流会,李百炼和任明迅教授强调了昌江县是“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地方,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热带传统稻作系统,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

座谈会现场

木棉-稻田实景音乐秀助力申遗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