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秀梅,工行承德分行退休员工。她喜欢用笔记录生活,善于观察和思考,笔耕不辍。多年来积极参与各类文学创作活动,曾有多篇文章获奖。
“黑色的9·2”
冷了,热了,是流年的温度;深了,浅了,是岁月的痕迹;长了,短了,是光阴的更迭;浓了,淡了,是人生的悲欢。浮生若梦,世事如风。我们在大千世界里,邂逅一幕幕风景 ,在茫茫人海中,品读一桩桩故事。有些东西转身即忘,有些事情刻骨铭心。五年前的今天就是让我永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我被生活的不幸击沉到人生谷底,我成了人间惆怅客。一边不想活,一边又努力的活。最怕梦醒时分,往昔不复,旧事难寻。每天每天在茫茫人海中观望,在喧嚣的街头踯躅,或静默一隅,看他人健步如飞……一个人的来回,或悲或凉,凄凄惶惶,都是透心的痛。无尽的等待,无边的徘徊,这一场冬,走得太慢太慢。
……
术后康复的时候,我每天拄着双拐在小区周边蹓跶、锻炼。通过观察,我把周边来来往往的人,分成四种。
第一类视而不见型。 与这类人擦肩而过时,他们的脸上无任何表情。这样非常好,让我很放松,感觉我也是正常人,我就要跨入他们的行列了。
第二类同病相怜型。与这些人相伴的,基本上不是拐杖,就是轮椅,或跛或瘸或瘫。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要寒暄几句:你的腿什么毛病?怎么造成的?在哪个医院就医?多长时间了?康复的怎么样?更有热心的病友,给你推荐药物及康复医院,这是真正的同病相怜。
第三类冷眼旁观型。 与他们相向走时,对我目不斜视,消失在我的视线时,他们又把脖子伸得老长,很好奇的张望,但已被我的第六感觉发现。同向走的,超过我时还好奇的回头看看,让我很难堪,也很无奈。我想说,收回你的目光吧,这样才显修养。
第四类热心助人型。 一次我去医院,想走近路。又不知道那幢楼 的边门开没开。当时的我步履维艰怕走冤枉路,正好过来一个高高瘦瘦的大男孩,他听了我的诉求,飞快的跑去又跑回,告诉我,门开着,我就走了过去。门上挂着一个很厚的门帘儿,我无论如何,也掀不动。左突右冲,无济于事,正当我很无助的时候,门帘自动掀开,顺着向上看时,有人高高的用双手托举起了门帘,进门之后我回过头,向那人表示谢意,原来还是那个大男孩,他没走远,一直在关注着我。
记得有一次过马路,绿灯时间很短,别人都争先恐后地走。但我速度跟不上,眼见着别人都匆匆的过去了,我很着急,有些慌乱,腿也更不给力了。这时,我的余光看见一个人比我还慢,他一直在我的右后方走,这倒让我有了一些安慰,所以,一步一步安稳的过了马路,上路边道的时候,那个人轻轻搀扶了我一下,没让我费力,轻松的就上去了,每次我都得运一下气才能上。我扭头一看,是一个戴着眼镜,很斯文的小姑娘,当我满怀感激的向她报以微笑时,她已超过了我,匆匆的走入了人流。谁说当前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了?我在这两个年轻人身上,就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说起这些令人感动的人,不得不说说我的两个老乡,其中一个自从我受伤,每天一个电话问候,一天一个,坚持了几个月;另一个老乡,在我做手术那天,夫妻俩忙完白天的事,傍晚时分双双赶到了医院;还有一个同事,一个月时间,跟我通话800多分钟;还有的同学和朋友从外省、外市赶来;还有个闺蜜撇家舍业的,陪我去外地泡温泉疗伤;还有……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在前行的路上,倍受鼓舞和激励。他们就像阳光,明媚直接,照进我一度灰暗的生命与生活,让我所有的抑郁、痛苦都减轻了些许。也让我感觉那个冬天,不再那么寒冷。
也谈“弃之如敝履”
弃之如敝履,是句成语,原意是,象扔掉破烂的鞋子那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我却不以为然。在我成长的40多年里,生活日用品、甚至耐用品,不知更新换代了几多,却从来没像今天这般难以割舍。锻炼归来,见我的那双旧鞋,仍静静地躺在垃圾堆旁,连同包裹它的、随风飘舞的白色塑料袋,在这昏暗、阴郁、下着毛毛细雨的清晨,愈发显得凄凄惨惨戚戚,想到今后我将与它永诀,再也无从见面,竟不免落下泪来。大约在10年前,我同朋友一道买了这双名牌鞋,鞋样极简单普通:小坡跟、三根宽窄一样的白条带横在上方形成鞋面,其它无任何装饰。当时我们都是想买给母亲的,但母亲们都穿着不合适,我们只好自己受用。鞋虽不时髦,但朋友髦时,不过一两年,朋友的鞋便不见了踪影,而我的却穿到如今。正如商家所言,鞋舒适、耐用。十年间,此鞋曾跟我走南闯北,风光无限。曾伴我在黄浦江畔驻足、在三峡大坝流连、在沈阳世博园漫步、亦同我登过泰山之巅……可以说为我立下了汗马功劳。每当看到同伴们的脚不是磨起了泡,就是卡出了血,而我的却安然无恙,除了感激还多了份自豪。每天我小心翼翼地穿用它、擦拭它、呵护它,它也尽到了最大努力,像一个忠实的朋友,一直陪伴了我十年,而今一朝扔掉它,怎不让我伤怀万千呢。今天又是个风雨如晦的天气,心情似天气般凝重,闲来无事,特写下这段文字,来祭奠我和这双鞋之间十年的缘份。
带上希望,扬帆起航
大疫三年,
我们经历过共同的苦难。
一身疲惫的你我,
心里藏着太多的无奈和心酸。
病毒的肆虐,
疫情的蔓延,
将无数人的生活搅得地覆天翻。
我们惊慌失措过,
我们彷徨不安过,
我们孤独无助过,
但是,我们从未放弃过!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
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漫漫三年抗疫路,
风雨打湿的历程,
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了这段人类抗击新冠病毒历史的参与者和谱写者。
我们感受过人间的大爱,
也见证了太多的温暖。
一幕幕舍生取义、守望相助的场景,感人至深。
他们用生命的琴弦,
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那些可歌可泣的人和事,
历史终将会铭记。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
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我们得到了健康和生命,
我们也看到了祖国的强大。
尽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有的人在吐槽,
有的人在抱怨。
但是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
在许多需要时间、实践检验的未知面前。
哪一个政党和国家,
又能独善其身,超然物外?
就连号称“超级大国”的美利坚,
不也是一百多万人的亡魂归了天!
走过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抗疫,
我们相扶相携的来到2023年的门前。
当新年的阳光洒满世界的角落,
历史开始新的走笔。
古老而日新的中国,
已经踏上充满梦想和荣光的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描绘了宏伟蓝图,
也向世界发出了共行天下大道、共创美好未来的时代呼唤!
熬过了寒冬,
终将迎来春天。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心里的春天,
是祖国的春天,
是世界的春天!
到时候人人摘下口罩,
个个露出欢颜,
我们坚信,这个时候已为时不远!
万里山川日月新,
毅行大道天地阔。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带上希望,扬帆起航!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
大赛日期:2023年1月2日--3月2日参赛投稿热线:微信:zhoukuicheng77818
挖掘大国文豪,发现名家名人
新中国文化成就举世瞩目,并当之无愧成为世界多元化文化大家庭中的主流。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千千万万个华语作家、诗人、书画家、文豪、艺术家共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奠定了中华文化这一引领世界的基石。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响应高层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文艺复兴的宏伟目标。我国引航级文艺组织中国燕京文化集团隆重发起“红星照耀中国2023文学艺术大奖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