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诗:犹如一丝清泉,欢快流湍的小溪,一路愉悦,不再蹉跎;
爱诗:喜欢山川碧玉,花卉草木的姿态,自由奔放,出神入画;
写诗:写出朦胧情感,编织动听的故事,燃烧激情,赞美生命。

家乡的村口
作者:李俊世(内蒙古)
家乡的村口
是爹娘翘首期盼
久别的子孙
归来的驿站
这里
噙满多少
望眼欲穿的泪花
家乡的村口
是妻子盼望
出工的丈夫
安全归来的驿亭
这里
留下多少
望穿秋水的倩影
家乡的村口
堆积了多少
迎亲访友的喜悦和欢畅
也有
多少分别的牵挂和难舍
家乡的村口
是大展宏图的起飞点
是徘徊彷徨的转折点
是背井离乡的分界线
也是
老来归宿的落脚处
家乡的村口
是挂牵的连结点
是思绪的延长线
是守侯的瞭望口
就这样
梦魂牵绕
交织、聚集、延伸
始终硬化着家乡的村口!

思 念一一写给女儿
作者:李俊世(内蒙古)
捡起一片枯叶
写上满满的牵肠挂肚
抛向天空随风带走
折叠一艘小船
载满声声的嘘寒问暖
放入小溪飘向远方
撩起风婆婆的衣襟
写下千言叮嘱
寒冬过去是芬芳的春天
揪住霞光的裙带
系住万语嘱咐
暴雨过后是灿烂的彩虹
月光下的小径
幽静深远
无尽的思绪绵延悠长……

追梦人——献给朋友
作者:李俊世(内蒙古)
铁骨铮铮从军去
保家卫国争殊荣
光荣退伍凯歌还
回馈社会需求处
怀抱梦想寻知音
描绘蓝图觅合作
写下诚信首位放
扛起责任肩上压
一言九鼎守信义
落地有声风作证
言行一致示魅力
雷厉风行展军风
追梦征途多风雨
咽下苦水作甘露
吞下艰辛当食粮
不畏困难又一程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感恩扶持追梦人
感谢助力追梦人

孩子们,你们好吗
一一写给幼儿园孩子
作者:李俊世(内蒙古)
孩子们,你们好吗
疫情期间不出门
在家更要学的乖
父母在家陪着你
老师居家惦着你
孩子们,你们好吗
在家玩伴少的很
有些无聊有点淘
唱支儿歌乐哈哈
跳支舞蹈美滋滋
孩子们,你们好吗
早起早睡习惯好
刷牙洗脸勤洗手
幼小心灵没忧烦
纸上笔下吐欢乐
孩子们,你们好吗
健康快乐属于你
欢声笑语属于你
童真无忧属于你
老师想念属于你
孩子们,你们好吗
春色满园关不住
含苞待放总归你
沁人心脾吐馨香
芬芳四溢丛中笑
孩子们,你们好吗
冬去山明水秀时
棵棵小草萌芽露
朵朵小花争开艳
待到那时再相拥

记忆古城街
作者:李俊世(内蒙古)
那条一半青石一半水泥
铺成的古城街道
由东门曲折延伸至西关
坑坑洼洼塞满了渴望与惆怅
街道两旁
几处青砖与土坯组合的老屋
断壁残垣
记忆着历史的情怀
几棵刻满年轮的老树
记载着曾经那不凡的辉煌
几盏昏暗不明的路灯
讲述着过去那喧闹的繁华
一家水煎包店
成为百年老字号
每个清晨
香味总是飘满这条悠静的街
随着旧城换新颜号角的吹响
街道两侧的高楼拔地而起
住宅与商铺交相辉映
学校与社区纷至沓来
宽阔的街道笔直延伸
北靠山水鸟语花香
南临静湖倒映垂柳
一条水街奏出时代的强音

闹 春
作者:李俊世(内蒙古)
爆竹声声
扣响迎春的大门
彩灯闪烁
照亮新春的脚步
红红的对联
贴上节日的祝福
大街小巷
车来人往
洋溢着过节的匆忙与欢乐
对对新郎新娘
将执爱誓言播种在春的明媚中
青春倩影燃烧良辰美酒
喧闹的集市
叫买叫卖
奔放着春的激情
繁华的商场
欢声笑语
涌动着春的祥和
千家菜肴美味香飘
访亲聚友
释放春的温馨
万户新装换旧颜
清垢去污
畅怀拥抱春的到来

想的美
作者:李俊世(内蒙古)
岁月车轮
又留下一年的车辙
激情与湃澎更加涌动
似乎才三十而立
光阴荏苒
又刻下四季印迹
创造与开拓愈加燃烧
仿佛刚四十不惑
日月如梭
又穿过冬的凛冽
向往与憧憬更加青翠
好像是一棵青松不老
光阴似箭
又迎来春意盎然
追求与创新并驾齐驱
不愿惊醒青春的梦幻

父亲的烟斗
作者:李俊世(内蒙古)
父亲的烟斗
尺把长
茶余饭后
习惯性地吧嗒几口
然后坚定地走向希望的田野
但生活的拮据
还是压弯了他的脊梁
父亲有时
坐在门口的石台上
手持烟斗
静静地
不停地吧嗒着
又不停地敲打着燃尽的烟草
似乎有些心事
琢磨着解决的办法
嘴里吐着烟圈
环绕腾空
把堆积的忧愁带走驱散
系在腰带上的烟斗
跟随父亲
同甘共苦走过风霜雪雨
叼在嘴里的烟斗
陪伴父亲
排忧解愁度过春秋冬夏

母亲的针线筐
作者:李俊世(内蒙古)
母亲的针线筐
一尺见方
用花布裱糊的纸盒
里面盛有
针线、顶针、碎布头
昏暗的油灯下
母亲
缝着岁月磨破的窟窿
补着年轮压裂的缝隙
就这样
一直
缝着坚信补着希望
明亮的电灯下
针线筐
少了碎布头增了绣花线
少了沧桑多了芳香
母亲
绣出一双双
出入平安前程似锦的鞋垫
纳出一双双
站的直走的稳的千层底儿
就这样
母亲
把青春粉红缝补给子子孙孙
把希望与寄托纳入我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