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学子归,非遗薪火传”武汉博物馆汉绣探索之旅悠长壮阔的长江文明,为江城武汉留下了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们走过漫长的岁月,积淀着城市最深厚的人文底蕴。汉绣是中国特色传统刺绣工艺之一,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因针法粗犷、色彩浓艳、构思大胆、装饰性强,在中国刺绣行业中自成一格,展现出“瑰丽、奇异”的楚文化风貌,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薪火相传 绣韵流芳——汉绣保护成果展”的开幕,武汉市民有了一睹“汉绣之美”的难得机会。2月17日,来自邬家墩小学的学子们走进武汉博物馆,与汉绣非遗传承人任炜老师一起看展览、品非遗、绣团花,感受传承人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的初心使命,体悟汉绣一针一线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核。“汉绣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与苏绣、湘绣有怎样的区别?”孩子们跟随社教老师,搭乘“时光机”,透过汉绣传承千年的历史脉络,探索汉绣独树一帜的艺术美学。社教部老师介绍汉绣展,任炜老师在给孩子们授课,同学们参观展厅步入展厅,热闹明快的气息扑面而来:充实丰满的图案、富丽堂皇的配色,腾飞的龙凤神态张扬,花草与字画巧妙结合……“这就是独属于汉绣的魅力,与讲究写实的苏绣不同,汉绣更注重装饰性,讲究分层破色,颜色上大红大紫大绿,像极了武汉人火辣辣的性格。”任炜老师介绍道。置身汉绣的“时光隧道”中,孩子们一眼千年,不仅了解了汉绣的历史与特色,更看到了当下为让汉绣回归生活,众多汉绣艺人及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孩子们认真学习刺绣“打籽针、刻鳞针是什么?平金夹绣是怎样的艺术体系?汉绣在现代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绣,不仅要有历史的积淀,更要有当代的传承。秉承着“传承瑰宝 延续文脉”的理念,任炜老师为孩子们详细解读汉绣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当代传承,让大家切身感受每一幅汉绣作品的诞生经过,加深对传统刺绣文化的深刻认识。此外,任老师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钻研传承汉绣的故事,并鼓励学子们争做传承传统文化的时代新人。王炜佳老师与同学们亲切交谈看着这一针一线钩织出的美丽图案,感受着一朝一夕坚守的家国情怀,孩子们感慨万千,决心用汉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立志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接班人。老师们现场指导学生们刺绣,孩子们学得十分认真要说最受欢迎的环节,非“小小传承人”莫属了!孩子们以布为纸,以针做笔,以线当墨,用小小的绣花针绣出心中所愿;只见千条彩丝轻盈穿梭,栩栩如生的图案随指尖翻飞而渐渐成型;拈针引线间,大家不禁追忆屈原笔下“翡翠珠被,烂齐光些”的汉绣风华,感叹针线里的楚风汉韵、指尖上的匠心传承。这些蕴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神内核,通过时代新人多元化的艺术诠释,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焕发出活力与生机。承载着楚文化的汉绣,是中国刺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挖掘、传承汉绣技艺,不仅是赓续城市文脉,也是弘扬民族国粹的根本所在。此次由武汉博物馆与武汉汉绣艺术研究院打造的“汉绣课堂”,集观、学、绣于一体,让青少年在一件件精致的汉绣展品中领略绣色之美;在翻飞的丝线中感悟千年文化之粹。未来,我们将持续“活化传承”非遗,弘扬荆楚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助推荆楚文明在新时代的传承。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