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广播电视台Fm98.2兆赫,综合广播,现在是:说北镇!!!
说北镇•文物7
:崇兴寺双塔(下)

崇兴寺双塔在西塔东北面的勾栏华板中嵌有长方形小石碑一块,为黄色沉积砂岩质,上刻文字已风化,模糊不清,不可辨别,据资料载为明万历二十八年(1599年)之《重修崇兴寺双塔记碑》,并刻有李成梁、李如梅等姓名。
考双塔的建筑年代,史载不详,其说不一,旧有几种说法,一种根据《北镇县志》所载“双塔,城内东北隅,有双塔对峙,高十余丈,塔角缀有风铃,铃多下坠,经人拾得,见有唐时年号,据此为唐代所建筑无疑”的唐建之说:一种认为双塔的由来,应是显州建显陵和乾州建乾陵的舍利塔,是当时的皇帝、皇后和公主为奉祀辽太子耶律倍和皇帝耶律贤而建的塔;三是李树基先生考证,确认双塔是辽“天祚帝继位次日,改元乾统。随之为其祖母及父海昭雪,命耶律阿思在显州奉先军为父大孝顺至皇帝耶律海。母贞顺皇后肖佾造建昭陵,并造建万古千秋极乐净士福德智慧双塔”,一种认为是金代所建。其次民间还有一种为辽代两个太后所建的传说。近年经国内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及考古学者对崇兴寺双塔考察论证,以双塔的营造法式、建筑风格以及砖雕细部等特征判断此塔为辽塔,并从建筑学角度认定建于辽代晚期所建,道宗或天祚帝时期为宜。

崇兴寺双塔称得上是辽塔建筑的典型,是颗闪亮的明珠。双塔东西对峙,均为砖筑实心,八角十三层密檐式。两者形制基本相同,大体上看两塔极其相似,仔细观察有诸多不同,除了两塔高度不同外,仅塔身部分的砖雕就有许多差异;东塔各佛尊均戴宝冠、身披璎珞、手持法器;西塔仅正南面--佛头戴宝冠,余皆螺髻,手印各异;东塔佛龛两侧胁侍立于浅龛之内;西塔胁侍立于壁面上,无有浅龛;东塔佛龛上的宝盖呈倒梯形,西塔宝盖圆顶伞形;东塔宝盖上方两侧的飞天较平直,头内视;西塔飞天身体下俯,头外视;另外服装、饰品等细部均不雷同。精致的雕工、流畅的线条、匀称的比例,造型栩栩如生,堪称辽代砖雕的精品。双塔,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艺术上,都不愧为我国古代高层砖建筑的光辉杰作。在中国,塔寺双存的仅三处,北镇得占一处。
据《重修崇兴寺塔记》及《重修广宁崇兴禅寺并双塔之记》载,双塔于元皇庆(1312——1313年)及明宣德七年(1432年),嘉靖(1522——1566年)万历二十八年(1599年)间曾进行过维修。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加固塔基,各面都用花岗岩条石抱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双塔的维修保护工作,多次拨款进行维修,1963年9月30日,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10月,经辽宁省文化厅拨款,维修了双塔的基座残损部分1981年12月,辽宁省政协、文化厅、省消防大队及锦州市文化局等部门联合组织人力,借助云梯攀上东塔,将东塔顶上生长百年的两棵黄菠萝树锯除。1988年1月30日.双塔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5月18日省及国家文物局拨款270余万元对东塔进行维修,至此双塔重展雄姿。

好了听众朋友,今天的说北镇节目为您介绍的是北镇文物:崇兴寺双塔。这次节目播送完了,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