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鹏
(一)归家
我是稻湾花户(户籍)。稻湾人以王姓为主体。据老人们讲,我们祖先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的。稻湾人常挂在嘴边一句话是:山西有棵大槐树,把天磨得咯吱吱。似乎大槐树成了稻湾人根脉里的记忆。我们王氏先祖在明代洪武至永乐年间,被官兵用绳索串联编队从山西大槐树下,背抄着手跋山涉水流放到商雒大荆的蛮荒苦焦之地。
当时的商雒大荆应是荆棘丛生的濠凹和密林,常有狼虫虎豹昼伏夜出。王氏先祖来此定居,练就了他们超人的胆识和勇武侠义性格。据说朝廷三年一度的秋闱乡试,官府为保护东南一的带秀才能安全通过大荆危险之地,特意安排王氏猎户分批护送各路秀才安全通过大荆密林,然后经板桥野人沟前往商县安山驿,统一坐驿车集体前往西安参加乡试。
王氏先祖定居于此,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辟了一方繁衍生息的文明乐土,此地名之曰大荆。风雨沧桑, 到了顺治年间,大荆来了个山西姓潘的员外来此做生意。潘员外口头约定每月二、五、八为遇集日。每到遇集日,四面八方的农民肩扛背挑着粮食或土特产陆续来集市上进行买卖交易。为繁荣市场,搞活经济,潘员外告示百姓:凡卖不完的商品,本员外一律以本集日保底价格全部收购,遇到下一个集日又以该集的新价格售出。这样既解决了供需矛盾,又化解了市场风险。潘员外做生意利国利民,自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大吉大利,于是人们称大荆集市为“大(音代)吉集”。
清光绪年间,官府横征暴敛,加之匪患猖獗,王氏族亲中有同胞兄弟俩为躲避官府盘剥和土匪袭劫,遂从大荆后村潜逃至西峪稻湾。“稻湾”地名源于王氏先祖引溪流至低凹处栽水稻养家糊口。深秋时节,一湾金灿灿的稻谷十里飘香,于是人们称此地为稻湾。王氏先祖寒来暑往,栉风沐雨,开辟这个康养宜居的风水之地。门前稻湾河随山势弯成S形,终年水流淙淙。王氏先祖依山势地形选山坡平台搭建茅草庵定居,坐东向西,山怀水抱,古木参天,日间主峰排闼送青,晚有明月松照,清泉石流,的确是一爿宁静自足的世外桃源。后山北向延伸出一座土塬,侧面突兀奇峻,有原始孔穴,望之凛然生寒,如牛犊横卧于此,先人名之曰“塬骨犊”;南坡自东山逸出,蜿蜒舒展、宛若蛟龙,坡头如龙嘴翕张,名曰“嘴头山”。北塬、南坡双臂合抱,将稻湾人家安然护佑其间。风水先生曰此地有青龙白虎护佑,实乃山青水秀的风水佳地。
王氏先祖老弟兄俩以嘴头山为界,一居上湾,一居下湾,刀耕火种,繁衍生息,过上了与世隔绝的躬耕生活。老弟兄俩耕读传家,繁衍生息,到了“水”字辈我高祖时,已是家道昌隆,家业兴旺,王氏宗族上下湾将近二十户人家。
高祖“水浒”先生,知阴阳,晓道术、通医药,他年轻时走州过县,待人谦和随礼,人称“水浒王先生”。他穿粗布短衣,麻缠裹腿,脚蹬麻草鞋,足迹遍及东西峪、大荆、西荆、李庙、腰寺、马角,远涉水道河、黑龙口,过滋水至渭南、后在咸宁一带声名鹊起,远近闻名。他外出有随从肩挑货郎担,筐里装着阴阳杂书及生活用品。每到一个地方,应人之约或拿罗盘踏勘风水,或为疾患人家把脉开方,或为厄运多舛人家写符禳灾祈福。主人必礼让先生坐于炕头,炕桌摆油泼辣子、葱花、蒜泥,一小碗家酿陈柿子醋,大瓷老碗盛满挂面,碗底还卧几个荷包蛋。吃百家饭之人,不仅要凭三寸不烂之舍替人消灾,还能为当地百姓传道弘法。弘道之人,须厚德载物,尽己之能为人排忧纾困,多给人思想启迪或精神安慰。法事做完,客随主便。贫寒之家有粗茶淡饭和一副热心肠足矣;若遇财东巨贾,可依成例,凭良心给予酬金,从不争多论少。
王氏高祖游走江湖十几载,闻名遐迩,资财颇丰,后在滋水灞桥置地产三十余亩,门面房七、八间,立“德盛宣”票庄分号和“德和生”布装分号,生意兴隆、相得益彰。他为人耿介有担当,喜交四海宾朋,极少与官府打交道。宣统年间,灞桥隶属咸宁府。咸宁府师爷仗势欺人,因王氏高祖拒交师爷强征的地方治安保护费,师爷便唆使地方恶霸强占王氏高祖三十亩良田和八间门面房。乱世汹汹,王氏高祖一介布衣,深知官匪商互相勾结,沆瀣一气,祸害百姓,实在无可奈何。他很难咽下这口恶气。水浒先生便在省府附近的沣源客栈常年包了“逸云间”客房。他白天休息,晚间出访枋间朋友。他仗义疏财,知交也同情他的冤情,有人出主意让他贿赂道台,追查元凶。高祖水浒先生认为乱世官官相护,官商勾结,他一介平头百姓的小胳膊怎能拧得过官员的大腿。他四处游访,一来暗中打探官府底细;一来静待时机,为打赢官司做准备。
约莫住了小半年,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高祖水浒先生刚要出门,东家陪着笑说:“南山客人请留步,我观察先生好久了。客家昼伏夜出,漂浮不定,莫不是有重大隐情。近期知府严查乱党分子,客家可要当心咧!”水浒先生听后仰天大笑:“哈哈哈,东家多虑了,我布衣草民,游走江湖,结交贤达,从未与任何不知底细的人打交道。我包了您家客栈,不曾拖欠店家分文,莫不是对我不放心!”东家听后一边点头称是,一边解释说:“客官多虑,贵人能惠顾鄙栈,岂敢多心,只是操心恩人安危。”
话音刚落,却听得二楼“水云天”上等客房吵吵嚷嚷,似乎在交流什么为医之道,水浒先生留神细听。后来发现每隔五天换一拨新人,谈论话题都是有关西安道台张庭芳张大人贵千金病征用方之事,言辞大同小异。这些人神色凝重,似乎有什么难言的隐痛。水浒先生察言观色,听话听音,回到客栈后,他又翻看了明代龚廷贤著的《寿世宝元》和清代吴谦编修的《医宗金鉴》两本医书。水浒先生同中求异,异中归同,他从与六、七位行医者的探询脉象动态变化比较中,得知张小姐年方二八,只因情窦初开,禁足闺阁,长期自闭,情志不畅,致使精神抑郁、情绪低落、气滞血淤。各位名老中医把脉基本没有多少出入,他们对张小姐的致病原因、病理判断和药方拿捏基本没啥问题。只因他们给四品大员张道台千金用药,大多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因顾忌太多而畏首畏尾、担惊受怕,用药时太过谨慎保守,生怕砸了自家的牌子,所以疗效不佳。只得推说久病沉疴,心病难医。他们一个个不是被府上给些小钱打发走人,就是被张道台劈头盖脸臭骂一顿被轰走。水浒先生深夜沉思,她综合分析了各种医药方案的利弊得失,又审慎推敲斟酌。子时刚过,他眼前一亮,击节大喊一声:“成!”于是列出了十三味药方,然后捂住被子,一觉睡到第二天饭巳。等到店家喊了他用过早膳,他给客栈结过账,直接扔了自带的褡裢,便一身轻松、气静神闲地前往道台府。
道台府门吏见水浒先生麻缠裹腿,脚穿草鞋,便远远地吆喝:“阿达娃不打你到阿达凉快去!”水浒先生大喊:“候门深海我偏闯,道台府衙座上宾。狗咬洞宾瞎狗眼,天下行医我怕谁?”这雷人之语,着实吓了门吏一大跳。二位门吏感觉来人能量不小,赶紧导引水浒先生入了厢房,拜见了张夫人并说了由头。
张夫人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骝骝,别急着用膳,等诊脉之后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再看。”张夫人快人快语,亲自厮跟了水浒先生径直上了张小姐的绣阁楼。入了三重珠帘门,只见张小姐面色痿黄、目光呆滞,人已枯瘦如柴,精神恍惚,一副弱不禁风的病态。水浒先生让张小姐张口,只见她舌胎肥厚白腻,齿痕深陷。水浒先生三指诊脉还没三分钟,道台夫人只见水浒先生眉宇间的疙瘩慢慢地舒展开来,嘴角也微微上扬。她便试探地问道:“听人说水浒王先生有两把刷子,今摸了小女脉象,你道是说说病情和用药呀。”
水浒先生沉吟片刻后,娓娓说道:“小姐尺脉沉滞,情志不畅,少欲厌食,倦怠无力。加之长期焦虑失眠,身不养神,神思恍惚。人说这心病还须心医,鄙人说句夫人不爱听的话,小姐大了,当妈的应该多多疏导娃的情绪,莫要把娃盯得太紧。想要娃好,就得多给娃一些身心自由,大人也得随娃多改改脾性。”这些话还真说到道台夫人心坎上。张夫人不由得绯红了脸。事实上,张道台整日忙于官场应酬,女儿的事全凭张夫人在家经管。张夫人生怕女儿跟那些留短发的青年乱跑乱闹,坏了府上规矩,便日夜看紧她读书,不许女儿出闺房半步。真是对女儿严厉有余而温情不足。
水浒先生胸有成竹地开好药方,他将黄芪从常量3钱加重到5钱,附子竟然用到了10钱,细辛也加至3钱,合欢、远志和柴胡的用量也相应做了大幅度调整。张夫人端详了药方良久,仔细察看水浒先生的神色。水浒先生从容淡定地说:“现在就派人去同仁堂抓药,我来亲自煎熬,伺候小姐服下,等到明天饭巳小姐主动要食,说明药性认上了。到那时,我再膳食。”张夫人赶紧接话说:“水浒先生言重了。后厨早已备好薄酒,就只等先生哩。”
水浒先生简食之后,自用泥炉架着沙锅文火熬煎中药。他先将附子熬煎了半个时辰,然后加入其它十二味药。多种中药混在一起咕咕嘟嘟,药香弥漫了整个屋子。他看护着小姐服完药后,才缓步进入张府厦屋客房去休息。
第二天饭巳,小姐果然喊着要吃东西,高兴得道台府上上下下一齐忙活,小姐破天荒地吃了两小碗黄芪合欢粳米粥。水浒先生依病情态势发展变化不断调整用药方案,坚持药疗和食疗相结合,连续服用半个多月。张小姐已是神色饱满,精神爽朗,她常和丫鬟大声说笑,从不顾及什么闺阁礼仪和尊卑有序。道台夫人为了让女儿恢复健康,她也放宽了思想,放松了对女儿严苛要求,她也按水浒先生指点学着对女儿顺毛抚娑,不再强势给女儿立规矩、定规则了。张小姐见了水浒先生,也不叫先生,竟然直呼“水浒”讳号。
张道台得知爱女愁病已去,“小棉袄”反道嘘寒问暖关心起父母来。他们一家愁容消散、笑逐颜开,已是其乐融融,共享天伦。
水浒先生在张府已有二十余日。张道台只要得空就回到府上,他吩咐下人备好酒宴与水浒先生对弈对饮。不觉秋分已至,水浒先生要坚决要告辞回乡。张道台知道此耿介之辈他是强留不住的,便许愿水浒先生行医西安同仁堂。水浒先生婉言拒绝。张道台再拿出三百大洋作为酬金,水浒先生坚决推辞。张道台说:“我张庭芳这辈子就没有难倒过我的事。为您个球“水浒”,倒弄得我心烦意乱,别离伤感。我留你留不住,送啥你啥不要,这份天大的人情要我拿啥还您,咹?”水浒先生见时机已经成熟,他便把自己的冤情向张道台细细道来。张道台说:“狗日的啥世道,这瞎人都成精啦,翻了天啦。狗日的胡县令,瞒上欺下的东西,竟有这样的瞎瞎肠子,我现在就给你办了这狗日的。”
张道台急忙呼喊府上管家骑快马直奔咸宁县。约摸午时,胡县令人嘴狗脸地来了。来时身着微服,又是向水浒先生陪笑赔罪,又是表态要揭了文师爷的人皮给水浒先生做尿壶。他双手将房契、地契以及诬告诉状一并交给水浒先生。水浒先生想:这世上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人世险恶,人心不古。得罪君子事小,得罪小人是最要命的。加之生逢乱世,自己身在他乡,萍踪浪迹,家业越大越容易被贼惦念。
水浒先生说:“我跟张道台义结金兰,情同手足,不是我仗道台的势压您胡县令,实在是文师爷他不给我活路。人口前一句话,房是招牌地是累,银子钱是催命鬼。我这人一生重情重义,今辈子最不爱的就是钱。我跟你斗了这几年,不就为了的那‘人活的一口气’嘛!事实上,人这一辈子啥都可以输,但格局不能输。家财万贯不如有技在身。我一‘南山狼’,今生能得到道台张兄抬爱,今辈子我都知足了。至于我灞桥那些房产地产,我就没在账里打过,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三十亩地权归我,我捐作义田赈济百姓;八间街房所有权也归我,暂借给救济院做办公居所。这个决定我早已有之。今天做这个决定,是我今辈子最痛快的决定。”
水浒先生一口气说完,直听得胡县令眉飞色舞,他边听边看着水浒先生的神色:只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神情淡定从容,谈吐挥洒自如,分析有理有节。水浒先生直说得胡县令抱拳点头哈腰连连称是。张道台说:“水浒仁兄今天又给我上了一课。我混迹官场这几十年,自认为乱世钱作马,没有我办不成的事。事实上,在您水浒兄面前,我都矮了半截。您这样做也好,地契房契您留着,有我和大清江山作证,只要不改朝换代,您有您的白纸黑字的契约,随时来西安府衙门领受。好,好,好!今晚谁不喝醉谁都是龟孙子。”张道台说完,自己仰起脖子,先干为敬,一瓷缸苞谷烧直接穿肠而过。
事实上,那个秋分之夜的契阔之宴,是我们王氏宗族最得意的一笔。那夜,我家高祖与张道台抵足而眠,天还未明,我家高族水浒先生就不辞而别。
他来到灞河堤岸,此时秋风习习,水浒先生连连打了两个喷嚏。分明两滴清莹的泪珠滑自腮边落到他的唇角,他舌头舔了舔,涩涩的,苦苦的。他抚摸着八间街房的墙坯,狠狠地捶了三拳。他又来到自己的三十亩塬地,坡塬上有人扶着犁、鞭子抽着牛吆喝,“起……呆……起……”水浒先生随手折了一枝灞桥柳,深深地吟了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哦……”他雇了牛车,走上归途。此时秋风萧瑟,灞河涌起了一轮轮波纹。事实上,他自此别过,再也没有回来过。
我家高祖水浒先生回到故土稻湾,他致富不忘家乡父老。他在家乡兴办稻湾义校,恭请德隆望尊的秀才执鞭对王氏子弟进行启蒙教育,教授他们识文断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稻湾王氏宗族自此耕读传家,以礼齐家。王氏高祖一边开启民智,一边发展地方生产,他招揽能工巧匠,修建西峪第一座水磨坊,解放和发展当地生产力。建造稻湾砖瓦窑,并从曹河请瓦窑师傅传授砖瓦制作煅烧的技艺。青砖蓝瓦服务庙宇祠堂或大荆周边财东巨贾兴建屋舍庭院。稻湾那时必是牛车往来,人们肩挑背扛络绎不绝,自是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王宇鹏,男,汉族,1975年9月出生,陕西商州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商洛作协、评协、诗协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麒麟书会副会长、麒麟作家联盟副主席,《九天文学》“作家在线”签约作家,2021年10月诗歌《错位》获“鲁迅文学创新银奖”,2021年12月散文《故乡的童话》获《当代文学家》“瑞冬杯金奖”,2022年诗歌《生命》获《当代文学家》“星夏杯”一等奖,2022年12月《师法天地人,麒麟大乾坤》获第二届“文化强国”麒麟杯特等奖,2022年12月诗歌《一封未抵达的家书》获西部电影梦工厂最佳人气奖铜奖。2021年被《九天文学》杂志社评为“优秀作家”,小说《草上飞》获《当代作家》杂志2023年当代作家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有50余万字的作品在各类纸刊媒体发表,代表作有《稻湾记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