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名篇与秦皇岛(287)
魏巍《赶海》
《赠北戴河疗养院》
撰稿:学 贵
主播:月亮泉

魏巍(1920—2008),当代作家。河南郑州人。1937年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八路军。后到延安,在抗大学习,毕业后奔赴晋察冀边区,在部队做宣传工作,并开始诗歌创作。历任晋察冀军区宣传科长、团政委,全国青联副主席,《解放军文艺》副主编,总政创作室副主任,总政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聂荣臻传》写作组组长,《中流》主编,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42年在激烈的反“扫荡”斗争中,写了长诗《黎明风景》。在抗美援朝期间,赴朝鲜前线,与志愿军战士生活、战斗在一起,写了大量通讯报道,集结为《谁是最可爱的人》出版,获得高度评价。此外还写了歌剧《打击侵略者》(与宋之的等合作)、电影剧本《红色风暴》(与钱小惠合作)等,以及散文集《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春天漫笔》等。1977年完成长篇巨著《东方》,出版后获茅盾文学奖。1960年夏来北戴河,作诗《赶海》和《赠北戴河疗养院》:

《赶海》
东方欲晓,
快起早,
昨夜大潮起,
海滩上珍宝有多少!
看人影憧憧,
听笑语吵吵,
晨风里,
男女同志齐上道。
这边厢,
小姑娘笑声最高,
尽管星斗满天,
她还埋怨起迟了。

那边厢,
白发飘飘,
只有冰凉的露水,
知道老同志脚步沉着。
举头看,我们的老朋友
启明星发出微笑,
好像赞美我们的队伍,
永远不老。
同志们,向前走,
再涉过大河一道,
管保大海赠你一轮红日,
和彩色贝壳一抱。

《赠北戴河疗养院》
钢铁厂的流水胜过天上的红霞,
纺织厂涌流出雪白的棉纱。
大地上是花果与庄稼的绿海,
请问你疗养院出产些什么?
疗养院一不出艳红的铁水,
疗养院二不出雪白的棉纱。
可只要革命战士从我们身边走过,
他就会更快地策动历史的骏马。

魏巍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部队中的颇负盛名的优秀作家。他的诗歌、报告文学、小说、散文、杂文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并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语言朴实优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在晋察冀边区,他和陈辉、邵子南、方冰等组织“战地社”等诗歌团体,出版《诗建设》周刊,积极开展诗朗诵、诗传单、街头诗等活动。虽然他们的风格并不完全一致,但都主张诗应与实际斗争同呼吸、共命运,发挥诗的战斗作用,因此成为解放区诗歌队伍中颇有影响的一个支队。

新中国成立后,魏巍编辑了《晋察冀诗抄》,内收29位诗人的部分诗作。其中有方冰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还有陈辉的政治抒情诗。陈辉曾说:“诗是我的生命,我的生命就是诗。”写诗一万多行。陈辉在《献诗——为伊甸园而歌》中,热情歌唱晋察冀,用简捷有力的诗句来概括解放区的光明、神圣。1944年他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陈辉诗集《十月的歌》,田间在《引言》中写到:“陈辉是十月革命的孩子”,“他的手上,拿的是枪、手榴弹和诗歌。”(详见笔者《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第60期)。田间的话,感觉也可以献给魏巍。有感于此,得句如下:
金戈铁马笔生风,
卓荦诗文壮士情。
缘何经典常催泪,
唯因形象血濡成。

撰稿: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副主任,秦皇岛市朗诵艺术团秘书长。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在河北省文研会举办的“红色记忆 百年风华”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朗诵活动中荣获“最美诵读者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