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拥千载流芳的运河
石家成
我住在里运河南岸的破旧老屋内,陋室之简,但很留恋。
每到傍晚,就到承德路边上的老丁饭店吃饭,这是个百年老店了,辣汤、油条、水晶包、杂粮稀饭等还保持上个世纪的原汁原味,炸油条的油都是地道的本地植物油,店面不大,店里装修也不上档次,但是人们总是放心吃。连买卖的方式还是原始的那样,先买牌子,凭牌子取食,吃罢,每个人都满意而去。
吃过饭,天微微黑了。过御马头桥;经过清江大闸,此闸历经600年风雨,闸上的若飞桥连接运河两岸;然后到南船北马舍舟登陆处,体现淮安独特的地理位置;漫步御马头美食街,那人文情怀,那店面名,称那明清建筑风格,那装饰装璜,一条只有500米长的老街让我流连忘返,我特别喜欢观人喝酒聊天,或朋友、或情侣、或各种主题的聚会,人生百态在喝酒中尽显本色,因为喝酒时容易抒发真正的情怀。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不经意间就转到里运河的东岸,静静的河水在霓虹灯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路过钟楼、陈潘二公司、青龙寺、莲苍法界牌坊。就这样默默地走,让晚风牵动衣袖飞舞,让我充分享受运河美景的滋润。
经过越秀桥,清隆桥,见到广场舞、交际舞,有唱歌的、有几个人散步、也有单个人走走的。从每个人的举动,都觉得在运河边活得很开心。
过了清隆桥就到里运河西岸,西岸也是那样的美丽、婉约,看东岸的房子映照在水里,静影沉壁。
近来,为了弘扬运河文化,正在打造1415街区,也是一个创意,但是每个项目尽量能满足吃、住、行、游、购、娱。在新时代更要融入商、养、学、闲、情、奇。
淮安的旅游景点显得散,没有形成拳头产品,旅游项目要搞成天下唯一、接地气就有生命力,每当我走到这里,就会有许多感慨和想法,就好像对一个自己崇拜的女孩,希望她越长越漂亮迷人。
路过中洲岛,运河博物馆群、清江浦楼,美不胜收。这里显得好看、好玩,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水清岸绿风光美;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已基本形成夜游、夜购、夜食夜娱、夜读等夜间文旅业态聚集;策应世界美食之都建设,运河文化美食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80亩,由“一个街区、一个院子、一个工坊”三部分组成。
站在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福地,看到眼前的国师塔,联想到毗邻的慈云禅寺和文庙。塔、寺、庙集聚的位置,这里就是淮安的原点、根和源啊!
走进花街,仿佛穿越历史的隧道,见证淮安作为运河四大名都的繁华,小楼、老树、石路、狭窄,一点都不觉得它的寒碜,反而觉得厚重。反观东西大街的改造,原来游人如织的景象变得冷冷清清。
前几年,单身了,我一直相拥这千载流芳的运河,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下雨时打着伞,下雪时踩着雪,这条河成了我的精神伴侣。相拥这条河,走进我那破旧的小屋,心安理得,淡淡入睡。

作者简介: 石家成,男,1968年9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淮阴区高家堰人民政府主任科员,现借用中共淮阴区委史志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