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邓斌一行走进伟人故里,心潮澎湃诗情涌,笔底波澜浪漫吟
作者/徐文新
一生高唱东方红,今日来到韶山冲;
饮水溯源紧跟党,缅怀领袖毛泽东!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2月17至20日,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执行会长、诗人邓斌一行5人前往湖南韶山参观伟人毛主席故居,感受红色情怀,追忆革命精神!

图1 伟人毛主席故居韶山冲
在韶山市委政法委领导陪同下,一行人参观了毛泽东故里——韶山和橘子洲青年毛泽东雕像。陪同领导说,每年除夕夜,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自发为毛主席老人家守夜,广场满满的,尽管拥挤,却是互相关心秩序好。每年12月26号毛主席诞辰,韶山所有饭馆无论大小,全部免费为各地来瞻仰者提供“长寿面”。听着这些话邓斌为之动容,眼睛润湿了,心中无限温暖,为韶山人民伟大的胸怀感动和点赞!

图2 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
在毛泽东铜像广场,一行人瞻仰毛泽东铜像,并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深切缅怀毛主席,感受伟人的风采;在这里,一行人追随伟人早年足迹,聆听伟人的传奇故事;在这里,一行人追忆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感受中国红色文化的魅力;在这里,一行人观看韶山大型歌舞剧《忆韶山》,欣赏用光影音诗画的形式展现了毛泽东的成长经历和伟大一生,享受一场红色记忆与演艺科技融合的视听盛宴。

图3 韶山大型歌舞剧《忆韶山》剧照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您的光辉思想永远照我心”。熟悉的歌声在耳边循环,毛主席的音容在眼前显现。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战争年代叱咤风云,大有建树,取得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和平年代艰苦创业建设新中国,家喻户晓令人敬仰。从祖国四面八方沓至而来韶山冲的朝拜者,男女老少皆有,排队两个小时才能挪步走到屋前,然而队伍井然有序,怀着无比敬仰的人们以献花拍摄等各种方式纪念这位世纪伟人,用心倾诉对毛主席的无尽哀思。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毛主席是人民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诗人邓斌即兴赋诗,以表达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图4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执行会长诗人邓 斌
《旗帜与希望》
原 创 : 邓 斌
深沉的爱
表达着无言的恨
汹涌的激流
也宣泄着苦闷
寄托着希望
毛泽东不可替代
要去掉妄想
毛泽东的旗帜
唯一挽救中国的旗帜
不是用来
装璜门面的
离开毛泽东思想
事情干得越多
造孽越厚
毛泽东是真正的英雄
而我们自己
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不了解这一点
就没有常识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
其鬼不神
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
民心即天心
民意即天意
努力,觉醒
不晚
希望在前
曙光在前

图5 杨开慧烈士纪念园
岳麓山在长沙市区之西,东临湘江,面积约8平方公里,古人赞誉其“碧嶂屏开,秀如琢珠”。唐宋以来,岳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涧深闻名。杨开慧烈士纪念园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妇女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图6 杨开慧烈士汉白玉雕像
走进花艳柳翠的板仓――杨开慧的故居。一尊杨开慧汉白玉雕像映入眼帘,墓穴上方有一座全黑磨光大理石,巨型碑面用金色字体镌刻着毛泽东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著名词篇。在这里,邓斌一行倾听到杨开慧为新中国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地呐喊声;在这里一行人见证了“初恋小镇”杨开慧与毛泽东革命伉俪的动人爱情故事;在这里一行人深刻地了解到杨开慧在革命历史中“骄杨”的人生轨迹。

图7 毛泽东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著名词篇
杨开慧是一位伟大的英雄,伟大的女性,伟大的母亲,也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好妻子。杨开慧有着革命先烈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又有情深义重,柔情似水的性格。凝视杨开慧烈士的塑像,一行人心悦诚服 ,令人泪目,肃然起敬,诗人邓斌心潮澎湃诗情涌,笔底波澜浪漫吟:
《 红霞万朵百重衣》
原 创 : 邓 斌
杨开慧烈士展览馆
一幅彩色的巨幅画像
美如仙子的杨开慧
着白色衣裙
目光如炬
昂扬向着前方
她的后面
是漫天的火红的霞光
她字云锦,名霞
毛泽东叫她霞姑
给她的信中称呼
就一个字:“霞”

图8 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在长沙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结为革命伴侣。
“霞,开始生意不好,蚀了本,
现在生意好了,兴旺起来了”
——这是1927年9月
毛泽东在井冈山
用暗语写给杨开慧的信
辗转50多天
到了朝思暮想的杨开慧手中
此时,她们已经分别5个多月
没有任何消息
欣喜若狂的她
把信紧紧的捂在胸口
竟久久不移开
然而,这是他们之间最后的一封信
在那最紧张最严酷的岁月里
她们从此失去了任何联系
此时的杨开慧
带着三个孩子

图9 杨开慧与毛岸英 (右)毛岸青
生计艰难
辗转奔波
这时
她是多么需要毛泽东
这位伟岸的丈夫
关照抚爱啊
此时,敌人重金悬赏抓捕她们的时候
她们多么需要相濡以沫的一起生活啊
相望,相思,相守
一天一天
一年一年
耿耿长夜
孤灯难眠
又是几年过去了
在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
睡着的时候
扬开慧含泪拿起了笔
一字字一行行的
抒发着她无穷的爱恋
“天阴起塑风
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
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
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
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
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翊
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
惆怅已无时”

图10 杨开慧手迹发现处
杨开慧写此手稿的时候
已经是1930年初了
那是白色恐怖最危险的时候
敌人四处追捕屠杀共产党人
她身边的战友不断倒下
她可能意识到自己也难以幸免
于是
她带着无限的寄托与思念
直接倾吐她内心的隐秘与心愿
“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天哪,我总不放心他。只需他是好好的,属我不属我都在其次,天保佑他罢。
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的不能忘记他,我暗中和家人烧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妈妈也记着这个日子。晚上睡在被里又伤感了一回。
听说他病了,并且是积劳的缘故,这真不是一个小问题,没有我在旁边他不会注意的,一定到死方休。
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
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我要哭了,我真要哭了,我总不能不爱他。我真爱他呀,天哪,给我一个完美的答案吧!
几天睡不着觉,无论如何……我简直要疯了!许多天没来信,天天等,眼泪……我不要这样悲痛,孩子也跟着我难过,母亲也跟着难过。
简直太伤心了,太寂寞了,太难过了!我想逃避,但我有了几个孩子,怎能……,即使他死了,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他的尸体,一个月一个月半年一年以至三年。
他丢弃我了,以前的事一幕一幕在脑海中翻腾,以后的事我也假定……一幕一幕地,他一定是丢弃我的!
他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他的哟!不至丢弃我,他不来信一定有他的道理,普通人也会有这种情感。
我要吻他一百遍,他的眼睛,他的嘴,他的脸颊,他的额,他的头,他是我的人,他是属于我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
作为一个坚强的革命者
扬开慧的爱
又浸透着人间大爱
闪现着人间最纯粹最崇高的爱情
一个革命者最宽广最伟大的情怀
“我觉得
我为母亲而生之外
是为他而生的
我想象着
假如有一天他死去了
我母亲也不在了
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
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死不足惜
只愿润之
革命早日成功”……
这无比珍贵的手稿
是分别在开慧牺牲52年和60年后
老宅修缮中发现的
岁月冲刷,保存完好
可以想象
在那白色恐怖氛围之下
在那静静的晚上
她要背着所有人
蹑手蹑脚的
用纤细柔嫩的手
轻轻的用铁铲
刮开墙壁的沙灰
再小心翼翼把裹着油纸的血泪手稿放进去
再轻轻重新的抹上灰沙
一切,又都是多么的不易呀

图11 杨开慧手稿剪辑
手稿里
开慧这样说了
残酷的斗争中
开慧这样做了
1930年10月
她不幸被捕了
组织多方营救
连蔡元培章士钊这些著名人士都出面为她担保
敌人表示
只需声明
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
即可释放
她的一些朋友
也到监狱劝解
她说
敌人打的是一张牌
要煞共产党的威风
一个红军领导的爱人
说离就离
所有的红军家属怎么看
我若宣布脱离夫妻关系
灭的不只是毛泽东的威风
而是打击所有共产党人的士气
我和毛泽东是夫妻,更是战友
宣布脱离关系
就意味着是信仰和爱情的背叛
这是我的人格绝不能容忍的

图12 毛岸青与其妻子邵华将军合葬仪式照片
1930年11月14日
是扬开慧英勇就义的日子
受尽酷刑的她
是用人力车拉到刑场的
行刑前
敌人再次提示
“现在声明
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
就地释放”
杨开慧凛然回答
“身首可以断
夫妻不可分”
“你就不怕死吗”
“我死不足惜,只盼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一声嘶哑的枪声
杨开慧慢慢倒下了
29岁的她
身着崭新的白上衣,黑布裙
脚上洁白的袜子
套着一双黑色絆扣鞋
一丝欣慰的笑
永远挂在她
无憾而又俊美的嘴角上
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绝唱
如黄钟大吕
永远在历史的时空中中高扬……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作者简介: 徐文新 原在大型企业从事党务工作、政工師、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1号纪实MCN副主编、中国艺术鉴赏网编辑部副主任、湖北省策划行业协会自媒体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长江文学杂志(纸刊)编辑、中国马丽歌友会外联部部长。近年来,在人民网、华人头条、今日头条、腾讯、百度、搜狐、网易、知乎、长江网、一点资讯、新华网、凤凰网、艺术鉴赏网、当代名流网、上海文艺网、今日湖北、都市头条、中国财经杂志等媒体刊发新闻报道、诗歌曲艺千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