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庄岭竹马旱船
文视/赵彦廷
竹竹马搅旱船,是由两项井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分别是赵东岭竹马和赵西岭旱船。是井陉县赵庄岭火神庙会特有的一种传统民俗舞蹈节目。此节目除井陉县民间文化艺术节外,只有在赵庄岭庙会当天才会亮相。
赵东岭竹马:是一种传统民俗舞蹈。井陉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赵庄岭火神庙会”独特的压轴节目之一,常与“赵西岭旱船”同台演出,俗称“竹竹马搅旱船”。多次被县政府调演,参加井陉县民间文化艺术节演出并屡次获奖。
历史渊源:
竹马是一种传统戏剧,“赵东岭竹马”讲述的是“临童山秦琼救驾”故事。相传隋朝年间,文帝杨坚召集文武大臣议事,偶然谈起江山以后会落入谁家,谁能够预测出来,丞相屈指算出,但当众不好开口,便走上前在龙案上用手指写出一个“李”字,杨坚一看大惊,立即传下密旨,将李家斩尽杀绝。一夜之间,长安城数千名李姓都死于非命。当时李渊正任国公之职,杨坚的儿子杨广念李渊与自己姑表弟兄,不忍杀害,故放开一条路让李渊逃跑。
李渊只身一人来到临童山,忽听得背后杀声震天,原来杨广放走李渊后猛然悔悟到:说不定哪一日李渊会真的与他争夺江山,便率领大将宇文成都随即策马追赶,追到临潼关正好赶上李渊,便与其展开厮杀,李渊难抵二将,正在危急之时,在山东李城县当元差的秦琼正好骑马往太原送信在此路过,路遇不平,拔刀相助,救下了李渊,李渊因此脱身。回到太原后,终成大业。历史上称这一节叫“临潼山秦琼救驾”。
传统戏剧中,饰演李渊、秦琼、杨广、宇文成都的四个人骑上用竹子扎成的战马,来表演这一故事,故称为:竹马。
也有另一个说法是起初的“赵东岭竹马”表演时是8匹竹马,还有马童等演员,讲述的是“吴三桂搬兵”。
赵西岭旱船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传统民俗舞蹈。属于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赵庄岭火神庙会独特的压轴节目之一,常与赵东岭竹马同台演出,俗称“竹竹马搅旱船”。多次被县政府调演,参加井陉县民间文化艺术节演出并屡次获奖。
赵西岭旱船,描述的是“赵云截江夺阿斗”、“张飞赶船”的故事。三国时期,孙权为夺取荆洲,命心腹大将周善带密书一封,军士500人前去密报刘备夫人,谎称其母病危,郡主刘夫人听说母亲病重,不知是骗,立即带少主阿斗随张善乘船回东吴探望母亲。周善与孙尚香刚上船中,忽听江边有人大叫:且休开船,容与夫人饯行。原来赵云巡哨方回,听得刘夫人回东吴探母的消息,明知是受骗,因此前带四员将士追至江边。周善见得此情,忙催水手开船,赵云骑马顺江边追至数里,发现一条鱼船,随即乘船紧追,虽然周善枪箭抵抗,但也难挡赵云一身武艺,赵云跳到船上劝孙尚香抱阿斗返荆洲向刘备道别,孙尚香不允,因此赵云将阿斗夺于怀中,正要下船,却见张飞乘船追赶来,上船砍下周善人头掷于刘夫人前。孙尚香告诉赵云、张飞,虽然周善已死,如再劝我回去,我当跳江而尽。张飞与赵云怕逼死刘夫人,对不起主公,只好放其回东吴,二人率兵带少主返回荆洲。
民间用框架、布料做成船型道具,套在演员腰中,演员以碎步在地上快速行走,再加上布料柔软,演员用手抖动,活灵活现的表现了这一水上战斗的场面。所以这一在陆地上表演水上船行的节目被称为:旱船。
后来,为了表演更加精彩、热闹,经常将“赵东岭竹马”、“赵西岭旱船”两个节目合在一起进行表演,称为:“竹竹马搅旱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