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未必真君子,善处方显大丈夫 文/晓雨


在华夏文明的起源地偃师,有山曰景山。西起今缑氏镇陶化店水库,北至刘涧河沟,东到顾县回龙湾古休水(又称干沟河)以西,南到缑氏镇马涧河以北。这里坐落着大大小小古老的村落,也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故事,被当地老百姓一代一代的流传着。
这里 有三曹之一,才高八斗的曹植,途经景山,恍惚间遇到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河女神宓妃,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有武则天太子李弘的陵墓 ——恭陵。其陵墓高大巍峨,听老人们讲,当时上好的汗血宝马都跑不上三圈,可见其陵墓之大也;有不远万里,杖策孤征,,只身赴西域取回真经,被誉为“民族脊梁”的唐玄奘;有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一代女皇武则天,途经缑山亲笔撰写的《太子升仙碑》。还有饱经沧桑的曲家寨玉皇庙;清代百年茶庵,唐昭宗和陵等等。这些故事在历史的长河里,经久不息地被人们传诵着。而当下,更是有一批执着的景山人,他们用自己的赤诚,书写着如今的景山故事。
你看,景山之巅,绿油油的小麦地,若铺开的绿色地毯,偶尔盛开的野花宛若绣上去的一般,令人心旷神怡。那一排排的苍松,一行行的果树,随着春风的吹拂,也渐渐吐露出新绿。闻着风儿吹过来的气息,我恍若看见果树挂满枝头时,农家人脸上挂着的汗水,和舒心的微笑。你看,你看,那里是景山生态文化园,房前小桥流水,房后瓜果飘香,你来,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去,可泛舟河上,一睹杨村晚渡,渔歌悠扬。在这里,你可以挥毫泼墨,也可以畅谈诗词歌赋;可以亭下小憩,也可以闲话家常。美丽需要缔造,而这位缔造者却有着不同常人的故事。他——就是光大管业董事长张敬业。
我和张总认识也有几个年头了,虽然未曾多谈,但一直都有关注。这次有幸被邀参加《景山故事》新书发布会,又一次看到了张总的风采。听着他的讲话,心里泛起阵阵涟漪………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家风严谨,教育后人要遵守张氏家训,忠厚传家,诗礼育后。还时常告诫孩子,要兄慈弟恭,妯娌睦好。更要和睦乡里,善待他人。正是他的严谨,才促使光大管业蒸蒸日上。如果你路过光大管业旁边,就会看到这样一副对联:“翁媪悠然,聊天喝个大碗茶;智叟得乐,休闲尝尝羊肉汤。”张总为了村里的老人能在三伏天喝上羊肉汤,他就自己在厂子旁边建起免费食堂。还购置烤炉,烤箱,制月饼机,只为了村里的老人能吃上新鲜的蛋糕,月饼。逢年过节,又给村里的老人发粮油,发大红包。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他扶贫济困,助人为乐,汶川地震,武汉疫情等等,每一次他都第一时间捐资。他觉得,名利都是浮云,只有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做人做事才是硬道理。这真是“行善无需人知,积德自有天晓。”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出来散步,看着匆忙的行人,行走在黑漆漆的路上,心里就特别担心他们的安全。于是,他斥资36万安装路灯,照亮行人回家的路,也照亮着大家心里的路。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国家要强盛,必先育人才。他设立了教育基金,改善教育环境,关爱教师。村里每一位考上高等院校的孩子都能拿到他发放的奖学金。在景山文化园,还开设了书法班,绘画班等等,他说:“我这辈子都吃了没文化的亏,不能让孩子们再走我的老路。”他的故事,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信啊,你去曲家寨打听打听,大人小孩儿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在合作者眼里,他是光大管业董事长,农民企业家张敬业。在曲家寨村老人的眼里,他是他们的孩子张兜儿(张敬业小名)。在孩子们心里,他更是和蔼慈祥,可亲可敬的张爷爷。只有他知道,他是谁。
发布会结束了,张总的讲话至今还回荡在我耳边……“别人看起我,叫我一声张总,但是我想说的是,我就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娃儿,永远是父老乡亲眼里那个土得掉渣的张兜儿。”也正是这句话,让我更深层次的认识了张总。华丽的词藻不代表纯真与善良,只有接地气儿的人,才会掷地有声,才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因为,他心里永远都装着他的父老乡亲。 回味着,我听到的看到的张总的事迹,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就是:“能言未必真君子,善处方显大丈夫”。这正是:
积善之家出栋梁,
助推文旅奔波忙。
尊师敬贤广招募,
造福桑梓美名扬。
作者简介:燕晓利,笔名,晓雨,微信号,xy1028232085,河南偃师人,《思归客》诗刊副主编,河南省诗词协会会员,喜欢一个人的静谧,三五好友的小酌。看一看古亳的山水。耕耘一份暖心的文字。守着田园,平淡生活。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