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第3489期 清朝女词人贺双卿 3
【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第3489期 清朝女词人贺双卿 3
精华
热点
23-02-28 16:29
5226
阅读
关注
03
噩梦,才刚刚开始
周大旺家很穷,租种了地主家一点薄田,主要经济来源得靠他上山打柴,一年到头攒不下几个钱。
双卿的婆婆早年守寡,一把屎一把尿地把独生子拉扯大,很不容易。
于是,她对周大旺的关爱,演变成一种病态的占有欲。
双卿刚刚嫁到周家,周大旺被双卿迷得七荤八素,成天腻腻歪歪,黏在一起。
婆婆看不过眼,对她越来越嫌恶嫉恨。
何况婆婆本来就不喜欢她:
双卿手脚纤细,身子骨弱,恐怕没法下地干活;她屁股不大,一看也不好生娃。
就这种病秧子,贺家竟然还狮子大开口,收了三石谷子的聘礼?!
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错肯定在媳妇身上。
婆婆心想:“看我怎么收拾你。”
新媳妇入门第三天,洗手作羹汤,要开始下厨房。
双卿用心为婆婆做了一碗红糖汤圆,小心翼翼地端到婆婆跟前。
没想到婆婆刚咬了一口,就吐了出来,把碗重重一放,指着双卿鼻子大骂:
“你个小贱人想烫死我吗?做汤圆放这么多糖,是存心想败掉我们周家吗?”
乡野村妇撒起泼来,骂出来的话,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这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吓得双卿全身发抖,心里委屈,眼泪止不住流。
她回过头去,眼望丈夫,指盼丈夫能替她说几句话。
但周大旺木然呆立,神情恐惧,白长了大块头,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双卿可能还不明白:
她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04
一名好媳妇,
等同于一头好牲畜
刁难折磨双卿,逐渐成了婆婆日常的消遣。
婆婆把双卿当奴婢使唤,让她端茶倒水、捏腰捶腿,至于打扫、劈柴、挑水、做饭、养猪、喂鸡、下田劳作,每一样艰苦劳动,都不让双卿落下。
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婆婆就破口大骂,污言秽语不堪入耳。
婆婆多次在周大旺面前痛骂双卿,时间久了,周大旺也开始嫌这个媳妇不好,对她越来越冷酷残暴,还动手打她。
在一阙《浣溪沙》里,双卿道尽了生活的苦楚:
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
小田新麦上场时,汲水种瓜偏怒早。
忍烟炊黍又嗔迟,日长酸透软腰肢。
田地里干完农活,顾不得辛劳,还得急匆匆赶回去做饭,要是稍微迟了些,又怕婆婆责骂、丈夫暴打。
由于劳累过度,双卿染上了疟疾,但无钱治病,只能用命去硬撑。
即便如此,婆婆和丈夫,依然不打算善待她。
有一次,双卿在厨房煮粥,忽觉身体不舒服,头晕脑胀,靠着墙打了会盹,没想到锅中白粥煮开了,顺着锅沿溢出,弄得灶台一片狼藉。
婆婆见状火冒三丈,上前一把抓住双卿耳环,用力扯下,
顿时耳垂撕裂,鲜血长流到肩头。
双卿忍痛不敢哭,拭干血迹,照旧乖乖端粥给婆婆和丈夫。
但两人开怀大吃,连正眼都不瞧一下双卿。
悲苦生活中,如果还有丝毫慰藉,对双卿来说,只有可能是书籍。
她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一本残缺的《楞严经》,有一年元宵节,趁着婆婆外出游玩,在灶灯下拿出细细诵读。
不巧婆婆回来撞见,一把夺走书,撕个粉碎,大骂:
“这半本烂纸簿,哪怕秀才覆在脸上都要穷死!你个蠢女人读这玩意,是想考女童生吗?”
连生活中最后一丁点乐趣,都被婆婆剥夺。
乡里乡亲都赞誉双卿:“真是个好媳妇啊!”
原来那个年代,一名好媳妇,等同于一头好牲畜。
05
才女和莽夫,瞎凑合的一对
双卿和周大旺,并不相配。
文化见识上他们不相配。
周大旺大字不识几个,还好赌如命,这种粗鄙的莽夫,别指望他有什么文化修养。
偶尔双卿清洗砚台,周大旺见后大怒:“闲下来洗这泥块,有鸡巴卵用!”
生活情趣上他们不相配。
有一次,双卿下地打麦子,看见路边野蔷薇将要败落,将其摘下揽入袖中,回家将花片堆砌成字,撒于枕席之上。
然后双卿和花而眠,又踩在花隙间漫步,忽然联想到自己,不由得且笑且泪,感伤不已。
周大旺无法理解双卿词人般的细腻感伤,见后又是一通大骂。
连生活习惯他们都不相配。
双卿虽然穷但是爱干净,哪怕布衣荆钗,照样收拾得整洁漂亮;但周大旺邋遢不爱洗澡,一身酸臭,脸上和脖子上的泥垢,还可以揉搓成大泥丸。
双卿劝他去洗澡,又被周大旺怒骂:“臭娘们还要上天了?竟然嫌弃你老公不洗澡?”
双卿不敢再多言,只能向朋友讨来一张观音菩萨的画像,供清水深夜静礼。
没想到周大旺看到后一声冷笑:“你这辈子嫁到我家,已经福分很深了,用不着再拜菩萨啦!”
要是一般没文化的底层妇女,嫁到这样的家庭,心里受了委屈,恐怕一哭二闹三上吊,会闹得家里鸡犬不宁,要让夫家成为乡里乡亲的笑柄。
但双卿读过书,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女之四德,她都烂熟于心,她不敢半点有违先圣的教诲。
何况,内心那点读书人的小骄傲,也不允许她有半点不体面。
很多时候,读书没法改变命运,却总能让被书本驯化的读书人,更安于他们的命运。
于是,哪怕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姻缘,她依然忍辱含诟。
她甚至还在诗里,表达出对周大旺的热切关心:
今年膏雨断秋云,为补新租又典裙。
留得护郎轻絮暖,妾心如蜜取嫌君。
细纫麻鞋线几重,采樵明日上西峰。
乍寒一夜风偏急,莫向郎吹尽向侬。
情真意切,字字心血。
好像瞎凑合的才女与莽夫,都成了般配的天生一对。
06
虽然不幸,但还有闺蜜和蓝颜
好在双卿虽然不幸,但至少她有一个好闺蜜,还有一位蓝颜知己。
闺蜜韩西,是周大旺邻居的女儿。
虽然是不大识字的农村女孩,但心地善良,和双卿颇为投缘。
双卿一个人打水挑水,累得气喘吁吁,韩西看见会毫不犹豫上前帮忙;韩西喜欢看双卿写字,央求她写下《心经》,还让双卿一字一句教自己念诵。
双卿疟疾发作,数日不能下床,几乎要死去,婆婆丈夫均不管不顾。
倒是韩西常来探视,拿着做好的糕饼汤粥,分给双卿同吃,还紧握双卿的手,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可惜好日子不长久,韩西嫁人远走,一次回娘家,顺带探望病中的双卿后,此生再也未能相见。
那一次最后的重逢,双卿用彩粉笔在芦叶上,写了一阙送别词《凤凰台上忆吹箫》: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
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
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
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
谁共欢欢喜喜,
偷素粉,写写描描?
谁还管,生生世世,
暮暮朝朝?
这一阙词,情哀词苦,堪称双卿的代表作。
尤其连用二十余叠字,后世评价:“易安见之,亦当避席。”
就是说,要是李清照见了,也得自叹不如。
双卿的蓝颜知己史震林,则是一名多年屡试不第的落魄文人,颇有点小才气。
有一次,史震林和几个朋友一起外出游玩,见一名美貌女子,正手持畚箕倾倒垃圾。
史震林发现垃圾中的树叶芦叶上,竟然写有诗词,字体娟秀,文采斐然。
众人大为震惊:
“穷乡僻壤,怎么会有如此才貌双全的女子?”
多方打听之下,才知道那名女子,正是贺双卿。
史震林为其倾倒不已,又知双卿身世不幸,同情不已。
但限于男女大防,两人的交往,大多只是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即便交往日久,两人心中都萌生了别样的情愫,但拘于礼教,他们不可能越雷池半步。
多年以后,当史震林考中进士,再次来到双卿的故里,没想到双卿已然病逝。
在双卿新坟前,韩西将双卿生前写就赠给他的词,转交给了他:
终日思君泪空流,
长安日远,一夜梦魂几度游。
堪笑辛苦词客,也学村男村女,
晨昏焚香三叩首。
求上苍保佑,
天边人功名就,早谐鸾俦。
应忘却天涯憔悴,
他生未卜,此生已休!
人面桃花,恍然若梦。
不知史震林读罢此词,心中是何滋味?!
07
热闹的人间,凄凉地死去
大清乾隆元年,世人仍沉醉在康乾盛世的好梦里。
京师的相府朱门,筵席铺张,梨园助兴,还有吃不完的酒肉。
金陵的秦淮河中,画舫游船上欢歌笑语,昼夜不息。
姑苏的茶馆里,吴女手持檀板,朱唇轻启,樱口小唱,惹得满堂喝彩。
这一年,江苏金坛绡山,一个没人注意的偏僻小村子里。
双卿受尽丈夫和婆婆虐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迁延日久,终于香消玉殒。
周家无钱操办丧事,只用草席一卷,将双卿一裹,潦草安葬。
世间都在热闹,只有贺双卿凄凉死去。
双卿一生留下诗词不多。
她写诗填词,从来没有功利的动机,不求名,不求利。
没有纸笔,多用彩粉写在芦叶树叶上,随手写完,随手丢弃。
而双卿死后,余下的诗词,多半也被婆婆付之一炬。
但她的诗词仍有幸流传了下来,她的故事也流传了下来。
中国所有才女中,数她最贫贱悲惨;中国所有农妇中,数她最才华横溢。
那个时代,女人即便有才如双卿,依然身处命运的泥淖,不得翻身,直到连皮带骨被吞噬个精光。
悲,叹,唏嘘不已!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303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