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赋安阳八景
●河南安阳:张家伟 梁福林

一、鹿苑春晖
据《彰德府志》记载,鹿苑春晖在安阳八大景中名列榜首。景点所在地就是现在的二旅社、市蔬菜公司、市实验中学一带。这里曾经建有一座气势恢弘的大生禅寺,俗称大生堂。大生禅寺修建的具体年代已无从考证。史志记载,在明清时期,此寺香火旺盛,往来拜谒之人络绎不绝。寺院坐北朝南,院内大殿巍峨,古树参天。在《彰德府志》鹿苑春晖图上,可见禅寺内古柏耸翠,形态各异。亭台、石凳、石椅,玲珑精致。在禅寺辉煌时期,文人骚客,游方僧侣都会汇集于此。春来踏青,夏来避暑,秋可赏月,冬可吟雪。“茶褐园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说的正是这处美景。
曾经美景已无踪,
现代车流正轻松,
大生禅寺今何在,
换做安阳新路径。

二、鲸背观澜
鲸背观澜的具体地点就是老安阳桥处。有人说五代时期就有了老安阳桥,还有一说老安阳桥是元代至元二年(1336年)中书左丞许有壬所修。石桥长40米,宽可并行4车。石桥两翼的柱子上雕刻有形态各异的石狮,栏板镌刻图案。所雕狮子有的在嬉戏、有的在沉思,但都生动逼真,工艺精湛。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述,“洹水绕城东北,上架石梁,若鲸之背……当夫春水秋涛,浪白波青,萦回于虹影之下。于斯时也,而感济川而念切,或瞻鸥返而情遥。功施利济盖不独逝者如斯。”站在石桥上俯瞰洹河,但见漩涡涟漪,浪涛起伏,波澜壮阔。当年孔夫子曾站在大河之滨感叹:“逝者如斯!”面对着这悠悠流水,许多观者都禁不住发出怀古思今之幽情。鲸背观澜由此得名。
安阳桥上安阳景,
洹水轻流浪不惊,
落霞斜映紫燕飞,
怎不让人醉其中。

三、漫水长虹
水冶镇的东边,在流经这里的安阳河上,一座小桥横跨东西,把水冶镇与东边的曲沟镇固现村连接在了一起,这便是八景之一的漫水长虹。桥的西岸有起伏的丘陵,上面树木茂盛,灌木丛生,确有一番好景致。丘陵上建有一座普善庵,整日香烟缭绕。站在普善庵的围墙外向下张望,就会看到“长桥宛如卧虹”。有水从桥上流过,就像一道彩虹若隐若现于水中一样。
一座小桥跨西东,
连接村镇酿美景,
普善庵前向下望,
惊叹长桥卧彩虹。

四、善应松涛
善应就是一民风醇厚、景色秀美之地。许有壬在一首《浣溪沙 游善应 》中这样描写善应的美景,“崖上留题破紫烟,岩前瀹茗挹清泉,烂游三日酒如川。有水有山高士宅,无风无雨小春天,人间真见地行仙。”传说南海观音路过此地,看到这里峰峦叠翠,群泉争涌,不禁感叹恶有山,善应水,善应一名由此而来。这一带群山环抱,地下水十分丰富,河水清澈见底。近处有一牛头山,小山玲珑,苍松翠柏。在半山腰上,一座红墙绿瓦、金碧辉煌的寺庙掩映在一片片葱翠之间,这便是南海古庙。有风从山中掠过,掀起松涛阵阵,蔚为壮观。身在此间,犹如身入画卷,令人目不暇接。连绵起伏的松涛中不时传来天籁般的轰鸣,“如谱琴瑟,如吹笙竽,如咽寒泉,如喧飞瀑,令人仰听。”耳畔仿佛有鸾凤之音,又若秋之风携带着夏之雨极速驶来。恍惚之际,不觉身在林壑,而是进入了音乐的圣殿。观松柏层林,听涛声哗哗,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松柏掩映古寺踪,
善应一片好风景,
微风轻抚山中树,
松涛阵阵入耳听。

五、韩陵片石
出安阳市区向东北行6公里左右,便来到了安阳县的韩陵山。安阳八景的韩陵片石就在这儿。这里曾是汉代大将军韩信的屯兵处。相传韩信在此驻守期间,有一天到山脚下去,看见一白发老媪正在给人洗衣服。老媪满脸的皱纹和缕缕白发让韩信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于是就把她认作了义母。老人暴病而亡后,韩信将她葬于此地,故称韩陵。韩陵最著名的景点就是韩陵片石,也就是温子升撰写的碑文。说起这“片石”之称还有一段来历。当时正处在南北朝时期,这一年,南方梁国尚书庾信来到了东魏,那时南方的文人雅士很多,并对北方的文化看不上眼。这一天,庾信来到了韩陵山寺,一看温子升的碑文,辞藻华丽,大气磅礴,庾信连连叫好,并让人把原文抄了下来。回到南方后,有人问他北方文士如何?庾信就说:“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耳。”从此,这座石碑便被叫作了韩陵片石。
韩陵山上惊韩陵,
韩信葬母扬美名,
片石大典成追忆,
极目枫林花正红。

六、龙山积雪
龙山积雪景观位于安阳县的九龙山。九龙山的来历颇为神奇。古时候,一对恋人的姻缘受到了双方家长的百般阻挠。姑娘怀孕后就被父母赶出了家门,流浪到了天喜镇村。这时,姑娘感到口渴了,就到河边饮水。过了不久,她就生下了九条小蛇。小蛇爬上山头,长大后变成了九条龙,赡养老母。从此,这座山就被称为九龙山。其实,此山是因呈九龙环拱之势而得名。九龙山上有一朝元洞庙,背阴处沟壑纵横,深浅不一。每当冬雪飘来,长久不化。阳春三月还是白雪皑皑,一片隆冬景象。阳光洒在山坡上,褐色的山脊在未融的雪中显露。雾霭升腾,整座小山缥缈玲珑,“惜无高手画师为之临本耳。”诗人就写出了“青石白雪相辉映,遥指景美在龙山”的诗句来赞美这一景色。
远望一片白雪蒙,
疑是寒冬腊月景,
其实春光早降临,
只是龙山不变更。

七、漳河晚渡
位于安阳市安丰乡丰乐镇,位于豫冀两省的交界处,一条漳河横贯东西,漳河晚渡说的就是这里。漳河发源于太行山,向东蜿蜒曲折,水位变化频繁。丰乐镇在古代是南北御路官道,通往京城的必由之路,是漳河上重要的渡口。漳河水位变化无常,水涨时,汹涌澎湃,犹若无羁之马,吼声如雷,令人生畏。水落时,平静如镜,状似彩虹。待到傍晚日落西山之时,河面上霞光反射,水气缭绕,几叶小舟暮色晚渡,岸边柳树在风中摇曳,好似一幅天然画卷。《彰德府志》记载,漳河“为郡巨浸,南北车马莫不于兹。……若夫夕阳在山,人影历乱,反照入波。觉水逝云归,神怡心旷,斯一郡之大观也。”随着南来北往的人流,漳河晚渡的名声也逐渐传遍大河两岸,成为安阳八景之一。
在古代,漳河水势浩大,洪水经常会使漳河决堤泛滥成灾。河边村落里的一些巫师巫婆就恐吓村民,每年必须给河伯娶个媳妇才能免除水患。结果每年都会有一贫家女子被投入河中,弄得人心惶惶,村民四散逃离,田野荒芜。西门豹为邺令后,调查清楚根源之后,在河伯娶亲之日,以女子不美为借口,将老巫婆投入了漳河,向河伯“请示”。连投三个巫婆不见回来,又要投人时,吓得巫师巫婆们跪地求饶。从此迷信破除,生产恢复,百姓安居乐业。
东汉建安年间,文坛上有名的“三曹”和“建安七子”也曾在这一带以诗文会友。试想当年漳河晓月,舟船扬帆,一群桀骜不驯、风骨傲然的才子荡舟漳河,推杯换盏之间,会吟出怎样的千古佳句?现在漳河上的南北通道已被铁路桥、公路桥所替代,但漳河晚渡处仍是风景如旧。只是少了盛时的车水马龙,让人徒留追忆。
南北御路在安丰,
漳河渡口忙不停,
暮色晚渡小舟楫,
霞辉一片杨柳中。

八、柏门珠沼
出安阳市区往西20公里就到了水冶镇。水冶镇西有一泉名曰珍珠泉,这便是八景之一的柏门珠沼所在地。珍珠泉四周地势较高,泉水自池底细沙中袅袅上浮,串串簇簇,忽聚忽散,犹如万斛珍珠,故名珍珠泉。泉边新柳古槐交织,令人心旷神怡。池底冒出“珍珠”涌至水面,颗颗撕裂便化作片片涟漪。泉水处处喷涌如珠,每当暮色降临,云影、星光与碧波交相辉映,犹如仙界。泉边有一亭,亭边有一古柏树,独干双根,很像一扇拱形的小门,人可穿行其中,这就是“柏门”。据说,这棵柏树是宋元时期栽种的,一剑刺出拔剑泉的韩琦也是宋朝人,大家不妨估算一下,这一景距今有多少年了。珍珠泉由拔剑泉、马蹄泉、卧龙泉三个泉组成。话说当年韩琦为解将士之渴,一剑刺出个拔剑泉。韩琦的战马看到将士争相饮水,却迟迟轮不到自己,心急如焚,就用前蹄刨地。不料蹄下也有泉水上涌,战马喜出望外,饮了个痛快。因此泉酷似马蹄,所以老百姓就把它称为马蹄泉。韩琦所用宝剑为皇帝所赐,他出师抗击西夏是代帝西征。在水冶饮水解渴,稍作停顿之后,大军班师回京。当时,韩琦休息过的地方也冒出了股股泉水,当地人就把它称为卧龙泉。安阳人都相信柏树能除魔祛病,保佑安康,每年的正月十六都有烤柏枝、祛百病的风俗。珍珠泉这株独干双根的柏树更是被人们赋予了各种“神奇的功能”。据说用手摸一下“柏门”,便可强身长寿。每个到这里游览的人,都会用手在“柏门”上来回抚摩,然后从门中穿过。时间一久,“柏门”已被磨得锃光瓦亮了。现在,柏门珠沼处已建成了珍珠泉公园,彩梁画柱,曲径通幽,是安阳八大景中保留最为完整的一个。
水冶镇西有胜景,
泉如珍珠粒粒清,
更有柏树形如门,
叫人到此求长生。

安阳八小景

一、文峰耸秀
即安阳的文峰塔。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清乾隆年间彰德府知府黄邦宁重修此塔,在门楣额上题"文峰耸秀"四个大字。
文峰秀姿耸云端,
风铃叮咚入耳绵,
塔身倒映微波中,
犹如仙女舞蹁跹。

二、五更滴漏
在安阳市南关原天启庙屋内有一八角琉璃井,到五更天时上面向下滴水。
琉璃井水清如泉,
滴漏声传五更天,
唤醒梦中酣睡人,
辛勤耕耘重开端。

三、上柏无霜
在安阳市西上柏树村,有一处地方,不管天气多冷,从不落霜。
上柏有地堪称奇,
秋冬无霜依然立,
不是霜天不降临,
只是眷顾这块地。

四、秋口无月
在安阳市西秋口村,有一处地方,常年看不到月亮。
犹如上柏无霜地,
秋口无月也称奇,
大千世界缤纷色,
此景千里难寻觅。

五、仙鹤来朝
在安阳市南关原火神庙前有一来鹤楼,明知府陈九仞建。
火神庙前来鹤楼,
昔日景观难再求,
今朝喜迎中国梦,
管它来朝不来朝。

六、瞻天尺五
站在安阳中山街城内钟楼前后,看望钟楼脊,好似离天只有一尺五那样。
闻传钟楼接青天,
只差临近仔细观,
历史纵横三千年,
钟楼依然在中山。

七、昼堂书登
盛世五年改书院,
昼锦堂里声声慢,
春华秋月寒窗苦,
他年登第荐轩辕。

八、夕阳返照
在安阳市东五陵有一处地方,太阳快下山时向西返照。
有违自然五陵地,
夕阳向西照天际,
世间百态人难解
大道自有大道理,

【诗人名片】张家伟,1957年9月生人。经济学硕士、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音乐文学协会会员、电影电视家协会会员,《首都文学》签约作家/诗人。酷爱文学、书法、经济研究。出版有《张家伟文学作品选1至4卷》《谁应该拥有财富——张家伟经济研究文选》等书,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三百多篇。

作家诗人梁福林简介:梁福林,男,1952年5月生于河南安阳,大专文化,退休教师。中华诗词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安阳市影视家协会会员等。从13岁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姐妹团传奇》,至今58年如一日,几乎天天起五更辛勤笔耕,已写多种体裁文艺作品近两千万字,其中包括十卷集长篇小说巜东方红一一毛泽东传奇》,以及72部影视剧本,72部戏曲剧本,近百篇小品剧本,诗词歌词双超万首。纸刊发表80多万字剧本、歌词、诗词等,上演剧本5部,获国家级和省市级一二等奖60余次,其中短诗《望韶山》曾获全国金奖第一名,千行抒情诗《共产党之歌》曾受到中宣部翟泰丰副部长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