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刘克勤,男,汉族,出生农家茅舍,军旅磨炼20余载,湖南省作协会员。坚持业余码字30多年来,先后在国内各级媒体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出版个人专著《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3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有感而发,即兴成文,既不浪费读者太多的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宁古塔作家》签约作家。

善待那“一夜之间”
作者 | 刘克勤

事物量变是渐变过程,人会在不知不觉中予以认可;而质变是大起大落的突变,所以常使人感到突然,一时不好接受,类似的例子生活中俯拾皆是。
曾任布什政府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鲍威尔,在《我的美国之路》一书流露:他从平民到将军,花了几十年时间;而从将军到平民,却在“一夜之间”。因此他退休初始,颇不适应,甚至闹出些笑话。
如,退休后的第一天上午,妻子告诉他,洗涤槽堵了,地板上到处是水。他说,没问题,打个电话让营区工程师来修就是了。可一想,什么营区工程师,不属我管了。于是只好自己动手,一个上午他就蹲在“嘀嗒”漏水的洗涤槽边度过的。这时他才想到:“我从四星上将变成一介平民后,一夜之间我的90名随身工作人员全部撤消了。”
此后不久的一天下午,他驾车上街,行驶在环形路上。不料行前忘了加油,竟两次将车停在高峰时间的马路上,他不得不求人推车、加油,还受到交通警官的“训话”。他感到十分难堪,为不使人认出自己,便使劲拉下棒球帽檐。这时他又想到:“鲍威尔先生呀,当一名平民百姓比你预计的要艰难得多。”看来,他对那“一夜之间”的突变,从思想到行动,实实在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甚至痛苦的适应过程。
其实,那“一夜之间”是客观、公正的,不止鲍威尔遇到了,无论哪国哪级哪位领导人,或迟或早都会遇到的。就说我们身边的一些领导干部吧,在位时没有也不愿认真想想退休后的境况,思想准备不足,所以一旦退下来,身边的工勤人员撤了,坐的专车交了,发号施令的场合没了,某某“长”、某某书记的称呼也名存实亡了,于是感到心理不平衡,以至食无味寝不安,爱发无名之火,影响了身体健康。也有些人,在位时开导退休者头头是道,而轮到自己退休了,一如既往走了“心理不平衡”的老路。这不能不引起注意。当然,逝者如斯,关键是后来者面对那“一夜之间”,该如何及早做好准备。
斯大林曾说过,领导干部要有“平民意识”。说归说,要真正做到也并不那么容易。领导干部应尽量培养自己的平民意识,要想到,自己当领导之前,原本都是平民;当了领导干部后,只不过多了点为平民服务的责任而已,此外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为此,在位时要经常提醒自己,则有利于防止产生思想上的优越感和特殊感。比如实践中,不妨经常以平民律己,尝尝艰难的味道:工作上能自己动手的,就不用别人代劳;生活上能自理的,就不靠别人服务;外出办事,不坐或少坐专车,徒步走走或买票坐坐公交、“打的”有什么不好?我想,只要事事、处处、时时以平民身份要求和修炼自己,不仅有利于保持平时联系群众的好作风,将来还会缩短对那“一夜之间”突变的适应过程。
领导干部临届退休,大多都有力不从心之感。年事渐高,精力不济,从事业讲还是如期让位于年富力强者好,从自身讲也该喘喘气、歇歇脚,安度晚年了。这些,如能及早想得明白透彻,那么“一夜之间”的来临,便成了自自然然、顺理成章的事了,又何来那些不适应的感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