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个女人的聚餐
文/郭黎春
琦说,两个高三生母亲明天中午都有空,邀我们去吃日料。
看到微信的瞬间,我有点诧异:朴实本色的琦,没有选择传统中餐,出人意料的请吃日料!诧异的不仅我一人,雁和婷也有同感。雁没吃过日料我觉得理所当然,可时尚的婷也是第一次品尝,这似乎不太真实。但事实是,除了请客的人,我们仨都是第一回。看来,凡事不能想当然。在尝试异国美食这一点上,琦算是先行先试了。说是她家姑娘带着吃过一两回,觉得还不错,就邀请我们仨一起品尝。没想到大家都没吃过。对自己此次的选择,琦甚是得意,还说下次再带我们仨去姑娘推荐的另外一家餐厅。真好!
诧异归诧异,赴约还是开心不已的。
琦很用心,早早地就到餐厅,先行订了座,点了菜。然后泡一壶茶,静静的等着我们的到来。
我比较贪吃,琦的前脚刚到,我后脚就跟着到了。
日料餐厅风格鲜明,很容易识别。门店外屋檐下挂着一排长腰型的灯笼,白底黑字写着餐厅的名号。店内,靠窗户是一溜排开的小包间,四人位,包间口用布帘隔着,自然形成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
琦订的是二楼的雅座。服务生引路的当儿,琦已在楼上向我招手。要不是她走到楼梯口贴心的告诉我把鞋脱了放在右手边的木架上,我差点就要一脚踩向楼板了。低头间,才发觉,原来楼板是铺了软包的装璜,这跟鞋踩上去,即便不会戳个窟窿,至少是泥尘污地了。忘了,电视里看到的,日本人入室都是不穿鞋的。
落座后,琦帮我倒了杯茶。有股特别的香气,似茉莉花茶的做法,却非茉莉花香,香而不猛,甜而不腻。我轻呷一口,那股熟悉的香气呼之欲出,张了嘴,却又说不出究竟是何香。掀开壶盖,只见一包方正的茶包稳坐壶中间,清绿的茶叶沫子看着好似如铁观音,一汪水包裹着茶包,望着壶底,除了茶包与双眸倒影,别无他物。猜想,这香气大概是制成粉末早已溶于茶水中,了无痕迹了。再茗一口,让茶水在口腔中稍作停留,与唾液交融,在唇齿间萦绕。香气欲发的熟悉,闭目冥想,努力在脑海里搜寻:“是桃,是水蜜桃,对不对!”看到琦毫不吝啬的竖起大拇指点赞,便知道猜对了。
呷着果茶,聊着天。到饭点时,两位高三生的母亲婷和雁才陆续赶来。

穿着日服的服务生来上菜了。长方形餐桌上,架起了卡丝炉小火锅,泡菜锅底。土豆泥、生菜三文鱼沙拉、香煎寿司、海苔煎鱼块等菜肴陆续上桌,转眼就占满餐桌。不得已,只好让体量最大的火锅料屈挪座椅旁。一道道菜,精美的摆在小巧的餐具里,卖相不错,看着蛮有食欲的。四人随即动手开吃。没有“你吃,你吃”的客套,随意而舒适。轻柔的话语交替在美食与情感交流间。天南地北闲聊着,直到服务生来告知打烊了,才惊觉下午上班时间已近。

与传统美食的大盆大碗相比,这里的每道菜品量少而质精,讲究餐具的特色和摆盘的美感,跟西餐有异曲同工之处。印象中寿司、刺身和清酒是日本美食的代表。它们多为冷菜,比如寿司,不过是用海苔做皮卷着米饭团加点生鱼片或肉松罢了。没想到寿司也有香煎的做法,外酥里软,口感颇好。既然是日料,怎么还有土豆泥和泡菜火锅呢?难道土豆泥不是西餐甜点,泡菜不是韩国国菜吗?请恕我无知。
如果让我选择,我更中意传统中餐,不管是海鲜,还是客家菜、龙岩菜。看着大盆大碗的菜肴,就是满满的丰收感;尝着熟悉的味道,亦是透着浓浓的家乡情。日料尝尝鲜即可。当然,我不是说不中意琦请我们吃日料,只是情感所然。
其实吃什么,在哪吃不重要,重要的是眼前的人。感谢琦带我们体验异国菜肴。四个女人的快乐时光飞逝,期待下次再聚。

作者简介:郭黎春,70后,福建省龙岩市人。喜欢花花草草,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并用美篇记录生活,分享感动,传播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