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敦运 朗诵:姚亚非
编辑:杨建松

江城有许多地名带“店”,即使没有上千,也会好几百。
倘若给这些“店”排个队,谁为第一?
那看尺度是什么。
如果用今天最时髦的“发展速度”和“经济体量”为衡,郑店肯定高挂榜首!

权威部门说:郑店街2021年的财政收入6.0348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飙升到49家,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8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塞满36.12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67亿,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就有15.78亿,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4亿;(外贸)进出口总额4910万,资产总额已经有61.61亿……
无疑,这是一组普通人看不懂却闪着晶光的数字!
郑店何有如此速率?
应该说,是大江城的发展赋予了它的无与伦比。

2019年,武汉市发布《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年)》和《武汉市关于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此,“一城一园三区”(“一城”即光谷生物城,“一园”指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汉阳大健康产业发展区、环同济—协和国家医疗服务区和武汉长江新城国际医学创新区)中的“一园”,袅袅婷婷地从瑰丽的文字中走出,扎根于八分山西、青菱湖南这块黄金宝地上。
这可不是普通的“园”,其依据“产城融合、药械联合、医养结合”的定位,借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中科院P4生物安全实验室、江夏实验室等全力加持,一个大健康产业综合、医疗器械和健康服务的三大主题鲜明、协同定位、功能清晰的产业集聚区,眼看就要呱呱坠地了。

在区位优势上,它北衔金龙(大街),南镶龙(王山——)豹(子洞山生态锦屏),西牵青郑高速,东襟武昌大道,85平方千米的总面积俨然一座商贸伊甸。园内交通发达,不仅有京广铁路、G107国道纵贯南北,还有沪渝高速、武汉南环线横穿东西,即使西距长江万吨不冻港,也不过区区7千米。

在空间布局上,它形成了“单心一环五区”。“单心”以红旗水库为圆点,集天地精华,聚南国俊秀,集金(融)商(业)居(住)康(养)医(疗)文(教)于一体,创生了江夏首个和乐社区;“一环”借八分山系、鲁湖东厢、“龙豹”北景合围,谐构了一轮大健康的生态环;“五区”则凸显产研合作、医药研生、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生物农业等主题,共生共秀、齐发齐光。

不言而喻,有此壮生芯片和发展引擎助力,郑店不腾飞都难。
郑店,原名“郑家店”,位于纸坊城西7千米处,面积141.21平方千米。辖有2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这个公路文化与江夏结合的时代娇子,在风雨如磐的晚清时节还只是黄鹤里属下的一群零散小村。
民国时尚属纸坊乡管辖。
1958年建立红旗人民公社时也只是一个“郑店管理区”,直到1974年上升为一个独立的政区“郑店人民公社”。24年后(1998年)才正式“街”化。
肇起之缘真的因“店”因“郑”?
不错。
是不是因为郑家“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抑或“绿水桥边酒店,白鸥沙上渔家。山前山后春雨,江北江南落花”?
呵呵,还真没这么高端,可怜的店主郑家后生,除了一个不离不弃的苦命老婆以外就是长年卧病的娘亲,穷得连响声都难以“叮当”。两蓬枯树托起的半片草棚前,罗列着几筐青菜,三张草垫上摆着一点日杂,这就是小店的全部。
说它是“店”,实为恭维。

店主郑明发,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就在过23岁生日时突然邂逅了北伐军。第二年(1927年)开春后,他又听说,北边不远处的老城一下子成了国都,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还被合并成了“京兆区”,武昌县也跟着升格,变成了中华民国的第一县。

那天,他巧遇了保福祠的陈英(中共保福祠特别支部宣传委员),老朋友见他也是农民协会会员,就对他说:“(武昌)都府堤办了一个农民运动讲习所,来了几个蛮有板眼(特有本领)的人在那里讲课,你不妨去听听,很开眼界哟。”
“啊,好。”不善言辞的他用两个字结束了谈话。
几天后,郑明发真的去了一趟都府堤,遗憾的是无论他怎样求情,门岗就是不让他进去,别说毛泽东,就是里面的房子长什么样他都没看见;再加上担心卧病的老母,只得悻悻摸黑打道回家。

“县里么样,热闹不,你看到了些么东西?”老婆一连几问。
“热闹,冇看到毛泽东。”
不过这趟武昌也没白跑,也就一天,一天时间,他就被那里轰轰烈烈的革命给打动了。虽然他不识几个字,但自小受过父亲的严格家教,明白一个男人是要精忠报国的。他的心开始松动,盘算着自己也要干点什么。
干点什么呢?
就在这时,一队黄衣兵背枪荷镐开出了武昌,开过了青菱湖,到了钟家畈(今郑店北面的一个自然村落)……

原来,民国政府为了提升首都形象,改善京兆区的交通环境,决定每月拨款3万元(购买力相当于今天2000万左右)以补助武昌的市政建设。拿到这笔钱,“县道筹备所”和交通部公路总局就会同湖北省公路局一起规划和设计了武(昌)咸(宁)、金(口)油(坊岭)公路,并把筑路工程交给了荣锦芳(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82师。
正愁生计的郑明发看见了商机,他迅速在两路需要交界的巉岩和荆丛旁边搭了一座草棚,种上青菜、萝卜。那天黄衣兵的司务长带着伙夫头第一次光顾了他的地摊时,就买走了他摊上的全部,不过,自此也开启了他看着兵痞的眼色,笑脸相迎的菜贩生活。
说实话,郑明发对信息本不敏感,但就这偶然一次却改变了他的下半生,也改变了这里的巉岩荆丛。由于置位路口,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他的小菜生意也越做越好,以至于不得不到别处贩菜来保障销售……几个月后,草棚竟然升格成了土坯房,还被印上了中华民国的交通地图,逆袭为武咸、金油两条公路交叉处的一个地标。

郑明发白天忙,心难旁骛,可一到晚上,“都府堤”三字却怎么都挥之不去,常常搞得心海里“突突”有声,几个月后待到母亲“上了山”(去世)可脱身再进武昌时,却发现形势已经大变,先前口口声声高喊革命的汪精卫一下子叛了变,共产党人的鲜血一夜之间染红了江城,没死的全部转入了地下。毛泽东走了,陈潭秋走了,就连王平章、葛达、陈英也不知去向。
失落,除了失落还是失落,他突然感到好孤单好孤单,但坚强执着的他,心里却埋下了那颗叫做“都府堤农讲所”的种子,那里到底办了个什么样的学校能让汪精卫、蒋介石如此害怕?他越想越觉得这里面有他想要的东西。

他开始关注与农民协会和共产党,而且越来越频繁。皇天不负有心人,虽然他没能找到毛泽东、萧楚女,但他找到了葛达,并成了保福祠特支下的一名秘密党员。……遗憾的是,1941年7月6日,中共鄂南中心县委在夏家榜开会时突遭日寇袭击,为了掩护县委书记黄全德,已经新四军独立五团副连长的他,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郑明发走了,披着一身战火,踩着越来越响的雷霆,并把一片耀眼的金光回馈给了他曾经开过小店的土地!
1946年,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二公路工程管理局又接管并续修了郑(店)贺(胜桥)公路,并正式划定武(汉)长(沙)公路为国道(即今天的107国道或“G107线”,起点为北京广安门,终点为广东深圳文锦渡口岸,全程2698千米,是当时我国惟一加入亚洲公路网的国际公路),不过,“郑家店”没变,只是多了两户难民。
郑店宛如新星爆发始于改革开放。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武咸(公路)升格为“青郑高速”,名列大武汉7条快速出城公路榜;再后来,“京珠”与“沪蓉”又在此互通,这才促成郑店出落成江城南郊最大的交通枢纽。不得不提的是,郑店人也的确睿智,迅速而准确地抓住了这难得的世纪之遇。

就因为天、地、人三者高度融合,一座从荆棘丛边地摊上起步的青菜小店,开始了它壮大自己、刷亮楚天的新纪元。

彭敦运2022年10月8日写于江夏


作者简介:彭敦运,男。湖北省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地方教材审定专家。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组专家。中南三省班主任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央教科所特聘专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线班级”专栏作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栏作者。国家NOC赛事班主任赛项设计人兼第一届裁判长。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顾问兼朗诵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主任。

朗诵:姚亚非,汉口学院教授,传媒学院播音主持系主任。其创作的电视播音主持作品曾获得广电部和省广电系统大奖,培养的学生有的担任央视、省市主流媒体的主播和主持人。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本刊编辑:杨建松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彭敦运【工笔江夏】系列作品
(请点击标题阅读)
1 《心上的金口》
2 《华丽转身的纸坊》
3 《坊城夜话——关于纸坊的传说》
4 《似梦非梦法泗州》
5 《有笔难绘保福祠》
6 《江城茶仓》
7 《织女临津也相妒》
8 《草色烟光情深处》
9 《圣水黄家湖》
10《报春梅》
11《白云阿的传说》
12《焚香谭古城》
13《雨过天青照大湖》
14《等鲤》
15《传奇嵌在湖中央》
16《惟楚有才》
17《首县首树》
18《邟侯大伽》
19《乡思如海》
20《奶奶给讲梁子湖》
21《梁子湖味》
22《白马头》
23《鼙鼓声中湖州矮》
24《九月桂花红》
25《五里墩》
26《古山铁锦》
27《沉钩夜泊山》
28《丁家咀》
29《干鱼庙》
30《志在鼎甲》
31《涉湖边上的洋码头》
32《打狗湖》
33《橘说江夏》
34《神堂海》
35《八分落霞》
36《枯竹海》
37《女台山》
38《黄公兰》
39《江城第一店》
